长城会赶上了好时代
13个会议领域,550多个会节,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个国内外知名学术组织,19个联合论坛……这些数字组成了国内最大型的心血管病国际会议——长城国际心血管病学会议,如今长城会已走过26年的历程。10月29-11月1日,第二十六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在“弥合裂痕,应对挑战”的主题引领下上演,会议实现了诸多突破,心脏康复、双心医学、控烟、前沿研究、诊疗新技术等都在这里一一展现。此外,本次会议与北京五洲国际心血管病会议首度联袂,搭建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作为长城会的创始人,大会名誉主席胡大一教授表示,如今,医疗“硬件”并不是最重要的,医学的发展依靠“软实力”的支撑,在诊疗技术和手段高度发展的今天,精神、理想、情怀往往被忽视了。人们都在越跑越远,但忘记了为何要出发。在物质高度发展的年代,我们更需要这些“软实力”。
“长城会是应运而生,是为了满足社会未被满足的需求,并找到满足这种需求的模式,这就是所谓的抓紧时间干大事。”胡大一说,“我们赶上了好的时代,才有能力完成这些事情。”慢病防控,重在预防;打破技术垄断,需要的是胸怀。除了技术水平,优秀的引领者还必须拥有博大的胸怀,让老一代得到尊敬、让年轻人得到发展、让同辈人互助共进。
大会主席马长生教授认为,2015年将作为重要的一年被载入史册,在这一年,国家出台了重大政策,第26届长城会实现了重大转型,我们看到了新的迹象。在过去26年中,长城会一直秉承着“引领、创新、合作,发展”的办会宗旨,这是长城会最为成功的。
马长生说,“互联网+”技术的实现,将梦想照进现实,打破医疗技术壁垒、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均衡等瓶颈指日可待。
当前我国心血管病“预防弱、临床强”,心血管医务工作者对疾病的预防意识和行动还不够,这些都是传统意义上的裂痕。另一方面,从最新指南进展到临床实践的裂痕、从传统模式到新模式转变的裂痕,都亟待弥合。长城会作为心血管领域的先锋,倡导联合国内外知名学术组织和医疗机构共同努力,弥合裂痕,应对慢病挑战。
马长生希望通过中国心脏联盟,逐步建成权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培训和临床支持平台,全面提高医生临床和科研能力,及公众心血管健康知识水平。最终推动我国医疗模式改变,力争5年内使我国三甲医院心血管门诊量降低30%,10年内降低70%。
主题报告
ACC主席 Kim A. Williams教授
合理膳食预防慢性病
目前全球冠心病负担加重,面临严峻挑战。美国心脏病学学院(ACC)主席Kim Allan Williams教授认为,合理膳食也能在会议主题“弥合裂痕”中起到重要作用。
Williams指出,精心制作的素食不仅营养充分,且具有多种健康获益,尤其是能够预防和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包括心脏病。与肉食者相比,素食者具有显著的优势,大量研究显示素食者更长寿。但Kim也强调,虽然以植物为基础的饮食在预防或治疗心血管病方面的作用得到广泛认可,但仍需针对人群进行大型、设计良好的长期、随机、前瞻性研究以明确其获益。
AHA前主席 Sidney C. Smith教授
遵循指南 提高心血管病患者医疗质量
美国心脏学会(AHA)前主席Sidney Smith教授指出,在心血管病治疗方面,指南和临床实践存在较大的差距,超过一半的心脏病和卒中患者在出院后并不依从指南进行持续性的预防治疗,从而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其实,这些事件可以预防。
“遵循指南项目”是AHA发起的一项国家倡议,通过学术会议、电话会议、电子邮件等一系列手段协助医院团队改善心血管病的急性和二级预防保健系统,旨在改善因心血管病入院治疗患者护理遵循指南。
该倡议自2000年实施以来,已有超过2100家美国医院参与,累计分析整理了650逾万份的患者记录,并得到超过1100家医院的接受与认可。
Smith教授介绍,1999-2011年,随着该项目的实施,30 d内因急性心梗、心衰和缺血性卒中的院内死亡显著下降,分别下降29.4%、16.4%和4.7%。
ESC前主席 Michel Komajda教授
心衰管理需加强专业人员的合作
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前主席Michel Komajda教授指出,目前,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再住院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及生命,并带来巨大经济负担。
以法国为例,法国每年因心衰支出的费用达16亿欧元。心衰患者中,出院后30 d,仅29%的患者曾回访心脏科医师,71%回访全科医生。
Komajda认为,这可能与心衰治疗药物应用剂量不足、患者常合并多种并发症及心衰管理专业人员合作不足有关。
为此,他建议为应对心衰带来的挑战,要加强专业人员的合作、促进和确保指南的有效实施,并加强对患者的教育,从而进一步完善心衰管理质量。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第四届中国肥胖大会(COC2025) 开幕 形成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体重管理“中国方案”
2025-08-22 -
08-212025
第一届精准营养创新大会在上海举行
-
08-202025
医务人员执业健康保障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
07-112025
创新技术守护老视患者精彩“视”界
-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胆肿瘤精准治疗分会成立,肝胆二科潘明新当选首届主任委员
2022-09-27 -
2022年度珠江肝胆专科医疗联盟高峰论坛顺利召开
2022-09-27 -
“胰”起向未来!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干预方式专题研讨会线上召开
2022-05-31 -
创建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是时代所需!2022年度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在京举行
2022-01-11 -
詹启敏院士:便捷医疗流程,优化医疗服务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1-11-29
-
生物治疗:修剪枝蔓 力促健康成长
2017-09-22 -
第四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专题
2020-09-06 -
聚焦房颤“前沿与创新”,共同推动房颤事业发展|第21届心房颤动论坛(7.7·大连)开幕
2023-07-10 -
聚中国智慧,绽放慢乙肝临床治愈新梦想
2023-05-16 -
“三潮汇聚 勇立潮头”-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在深圳发表演讲
2023-07-18 -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胆肿瘤精准治疗分会成立,肝胆二科潘明新当选首届主任委员
2022-09-27 -
专家提醒:未病先防 积极合理接种疫苗
202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