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中医中药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中医中药/详情

高血压病,不妨看看中医

—访济南市“历下名医”称号获得者,主任医师宋兴刚

时间:2017-11-23 13:11:59来源:未知作者:马莉

高血压病,不妨看看中医


《家庭健康》杂志记者 马莉一位中医药大学科班毕业的老兄,近期经常提起一位“半路出家”的基层中医学专家,说他用特色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惊人。这位专家起初学的是西医,后因喜欢钻研祖国传统医学,便考入了山东中医药大学深造,至今已经坚持用中医药治病救人30余年,拥有国家发明专利数项,他就是济南市“历下名医”宋兴刚主任医师。

多年的高血压真的降下来了

记者来到济南市甸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宋主任的门诊的时候,已近中午12点,而那里依然是人满为“患”。正如记者印象中的“老中医”那样,宋主任沉稳、干练,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和风细雨一般,细细叮咛、耐心解释。在送走最后一位患者后,宋主任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听说您收治了不少高血压病患者,他们目前在单纯服用中药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血压稳定,这个是真的吗?”记者首先将这个压在心头大大的疑问提了出来。“不少人,尤其是西医对这个问题一般会抱有质疑的态度,接下来,咱们先看看这255位患者的病历资料。”宋主任不慌不忙地拿出了一沓子密密麻麻的病史记录单。

“程某某,女,79岁,患高血压病30余年,平时服用3种降压西药,血压在180/110毫米汞柱左右。因头晕加重于2015年4月6日来看我的门诊,我给她开了自拟中药汤剂‘金汤’,患者服用第二剂后血压下降至170/100毫米汞柱,并停用一种降压西药;服第三剂后血压降至160/90毫米汞柱,停用两种降压西药;服用第四剂后血压降至140/80毫米汞柱,3种降压西药均停用。服药1周后血压稳定在140~150/80~90毫米汞柱。随访至今已经2年多,未服用中西降压药,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

“张某某,男,74岁,患高血压病20余年,自感头痛、头晕、心烦、胸闷、痰多、手指麻木,平时服用两种降压西药,血压持续高于190/100毫米汞柱。2015年9月29日开始服用‘金汤’,每日1剂。服用2周后将其中一种降压西药用量减半,1个月后停用该药;2个月后停用另外一种降压西药;继续服用‘金汤’至3个月后,停服中西降压药物,血压在138/86毫米汞柱左右。随访2年血压稳定。

“杨某某,男,45岁,……”宋主任一一向记者展示着。

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竟来自于脑卒中的启示

“用中药治疗高血压病这种顽疾,您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记者继续抛出疑团。“首先来自于脑卒中患者的启示。我从事脑卒中的临床防治工作已近30年了,发现患者有以下几种特点:第一,部分合并高血压病的脑卒中患者,在某次脑卒中发病后血压下降,不得不停用降压药,似乎高血压病从此消失了,而这些患者并非是因为心力衰竭等其他原因所致。第二,部分合并高血压病的脑卒中患者,在进行扩张血管、活血化瘀等改善脑血管循环的治疗过程中,血压竟然显著降低,以致需要减少或停用降压药,而停止应用前述改善脑血管循环的药物后血压再次升高。第三,部分高血压病合并血液黏稠度高的患者,在进行等容血液稀释后,数日甚至数月内血压恢复正常或显著降低,而并非是血容量减少所致。第四,临床绝大多数伴有高血压病的脑卒中患者的血压并不会自然下降。第五,心脏、肺、肠、胃、肢体等缺血甚至坏死者,也并不会因此出现高血压。第六,常规应用的中西药可使血压下降但作用不持久,更不能治愈。综合以上临床现象,我开始考虑高血压病或许是由机体的某个重要组织器官缺血所引起。”宋主任娓娓道来。

高血压病新的病因病理假说

“因为上述几个特点,您对高血压病的病因有了新的认知?”记者佩服地问道。“以上这些现象表明,脑内可能存在一个‘高血压病病灶’(责任组织),这个病灶在梗死前一直是个血流灌注不足的缺血灶,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及任何引起血管狭窄而加重该病灶缺血的因素,都会使缺血变得越来越重,也均可导致血压升高。这个病灶的出现与遗传、性格、情绪、饮食及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相关。而这个病灶在脑内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权威’,因为是它缺血,才能调动整个机体发力,足以能使血压升高,以便增加它的血供。这个病灶一旦发生梗死,则其调高血压的功能也就随即消失。因此,所谓的原发性高血压很可能是‘脑性高血压’,如同肾性高血压一样,是机体的一种特殊代偿性调节反应。遗憾的是,临床上我们尚未发现脑内特定病灶与高血压病的固定关系,也未有影像学等现代医学的客观证据。这个病灶似乎‘隐藏得很深’,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发生梗死的部位并不是那个持续缺血的责任组织,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宋主任解释道。

给力的“金汤”

“所以,‘金汤’的方子组成配比便由此而进入您的脑海?”记者笑着问道。“根据上述理论假说,来推演脑内局部组织缺血的原因和病理相当于中医的经脉瘀阻,临床上我们试用中药分别从直接改善脑内缺血责任组织(但非靶向性)、降低因脑内缺血所致全身调节反应性入手治疗高血压病。因此,我根据‘化土生金,清热祛痰,活血通络’的原则拟定了‘金汤’的方子,并在临床上取得了令人惊喜的降压效果。让患者花更少的钱,更快地康复,这是我的‘中国梦’。”宋主任诚恳地说道。

【采访后记】记者在诊室内看到的几乎都是复诊患者,没有喧哗和医闹,只有对宋兴刚主任的信服;同时,记者还分别对5位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电话采访,目前,他们血压控制均达标。

本文审稿专家

本着严谨、认真的态度,编辑部特别邀请了山东省立医院中医科主任司国民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孙丰雷教授对本文进行了审阅。

司国民 医学博士,山东省立医院中医科主任、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山东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司国民教授审稿意见:中医药治疗疾病重整体而弱靶点,临床应用中医药辨证施治肯定有降压作用,但它更重要的是调节整体功能状态,不建议在血压数值的高低上与西药比较。该医师从医多年,思路中西汇参,处方对适应证人群应有治疗作用,但绝不可涵盖所有高血压患者。现在发展中医药既要肯定中医药的治疗作用,也要防止夸大中医药的作用,如能将方证全面刊登应是最好。

孙丰雷 医学博士后,山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常务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秘书等。

孙丰雷教授审稿意见:尽管中医治疗疾病的原理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但是疗效毋庸置疑。单纯从降血压作用来看,西药无论在降压速度、降压幅度和可重复性上要好于中药复方,但是也不能因此否认中医药的降压作用。如能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并基于患者体质特点,精确选药组方,中药是可能起到良好的降压作用的。宋兴刚主任酷爱中医,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并在应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方面进行了长期的临床实践和深入研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尽管该专访的刊登有可能引起有关人士质疑,但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介绍名医经验,弘扬中医学术,也是学刊的应有担当。实践产生真知,真金不怕火炼。同意专访刊登,欢迎感兴趣的专家实地考察研究。


责任编辑:吴学斌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