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中医中药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中医中药/详情

医药圆融思想在痛风诊治养中的应用

时间:2025-03-05 12:19:36来源:医师报作者:戴军 阅读: 190595

摘要:医药圆融思想及四维辨证是现代中医药理论的重大突破。我们在医药圆融思想的指导下,提出痛风八期八型的分类方法和5+1+1即五联综合疗法+康养+健康管理的痛风治养模式,发明了中药外敷10小时溶解体表凸起痛风石技术和体内主动溶晶技术,达到了从“根”而治,标本兼治的临床效果。

医药圆融思想、辨药论治理论是对现代中医药理论发展的重大突破和贡献,医与药、辨与治、药与治、医与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临床精准施治指明了方向!

痛风是近些年在国内发病率急剧升高的慢性代谢性风湿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尚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致残率和致死率也在不断的增加,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我们在医药圆融思想的指导下,在专注痛风临床诊断、治疗、康养与健康管理的过程中,医药圆融、中西圆融、古今圆融、内外(治)圆融、医养圆融,努力探索一条中国 特色的痛风诊疗与康复之路!


一、 衡通与辨证辨症在探讨痛风病因病机的应用

尽管中西医分属不同的科学体系,但在认识痛风发病机制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认为失衡与瘀堵不通是痛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西医认为,痛风是由于尿酸合成与排泄失去平衡致高尿酸血症,形成尿酸盐引起关节反复疼痛、尿酸盐结节(体表痛风石、肾结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最终肾功能衰竭而出现尿毒症。

中医认为痛风病人大多嗜酒肉,喜冷饮,熬夜懒动,损阴伤阳,阴阳失衡,肝脾肾功能紊乱失衡,脾失运化,湿浊内生,肾失司则湿浊内停,化生痰瘀,凝滞关节,筋骨失养,经脉闭阻,气血运行障碍,不通则痛。久病不愈则痰浊瘀血闭阻经络而致关节肿大、畸形,关节周围结节。后期肾元受损,气化失司,水湿内停,外溢肌肤成水肿,湿浊内停,郁久化热,湿热煎熬,可成石淋。最后肾气衰竭,水毒潴留,可为肾劳之证。

    二、医药圆融和四维辨证在痛风诊治中的应用

----痛风八期八型分类法与五联综合疗法

痛风是一组渐进性恶化的慢性疑难病,我们在医药圆融思想指导下,实行中西(医)圆融、古今圆融,应用辨病辨证的方法,将传统的“望闻问切”中医四诊与现代检验和影像技术结合起来,根据痛风的发展规律,把痛风分成八期八型,并总结出以“衡”“通”为主的痛风“五联综合疗法”,即止痛、溶晶、补肾、降酸和壮骨,临床疗效确切,重复性好,便于推广。

图片1.png 

图1 痛风五阶段八期八型分类

(一)痛风八期

根据临床表现和检验、影像检查指标,应用辨病法将痛风分成八个时期,并根据每期的特征确定治疗重点:

1、第一期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未结晶期):为痛风起始期,没有任何症状,大部分在体检时偶尔发现血尿酸值偏高,但一般不超过480umol/L,影像检查未发现尿酸盐结晶。此期重点是调理体质,降低血尿酸。

2、 第二期 无痛风症状高尿酸血症期(结晶期、亚临床痛风期):表现为血尿酸

值大多超过480 umol/L,有尿酸盐结晶形成,虽然没有出现关节炎症状,但随病程发展,可能出现尿酸结节、肾结晶、肾结石,以及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高血糖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影像检查可能发现 “满天星”样的尿酸盐结晶斑点,并逐渐聚集成斑块状。由于没有剧痛表现,很容易被忽视,因而对人体的危害更大!此期已经开始重点溶解尿酸盐结晶。

痛风1-2期病人在我国已经接近2亿!

3、第三期 痛风急性发作期:该期主要指痛风首次急性发作期。也包括痛风慢性期急性发作。约有5—15%的高尿酸血症病人在一定条件下,突发红肿热痛等关节炎症状,也即发展成为痛风。血尿酸升高,但也有30%左右病人血尿酸不升反降。急则治其标,快速止痛是治疗重点。

4、第四期 间歇期:主要指首次急性发作后的间歇期,也包括痛风慢性期每次急性发作后的间歇期。主要特征是血尿酸升高但无痛风发作症状。此期看似风平浪静,实际却是暗流汹涌,尿酸盐结晶不断沉积,在饮食、气候、疲劳等诱因下,痛风再次急性发作。因此,降低血尿酸的同时,必须溶解尿酸盐结晶。

5、第五期 痛风慢性早期:痛风首次发作并经过或长或短的间歇期后再次发作,标志着痛风进入慢性早期。主要特点是血尿酸升高,大多超过480--540 umol/L,痛风反复发作,多为单关节交替疼痛,部分病人出现肾结晶,在早期的最初阶段肾功能检测指标基本正常,后阶段可能出现异常,特别是胱抑素C率先轻度升高。故此期在止痛、溶晶的同时,要注意改善肾排泄功能。

6、第六期 痛风慢性中期:随着尿酸盐结晶在体内的不断积聚,耳廓、眼睑、皮下逐渐凸现大小不一的尿酸结节也就是痛风石,这是痛风慢性中晚期的特征之一。肾功能检测指标如胱抑素C、肌酐单项或二项可能异常,但前阶段肌酐不超过133 umol/L ,后阶段可能升高,但尚不超过177umol/L,肾小球过滤率正常或轻度下降,无或少量蛋白尿,如伴有肾结石,可能有潜血。

在改善肾功能的同时,要继续溶解皮下等组织内的尿酸盐结晶,及时消除体表凸起的痛风石。

溶解体内结晶有被动和主动二种溶解结晶的方法:通过降低血液中尿酸水平,促使组织和痛风石内的尿酸盐结晶溶解释放尿酸进入血液中,此为被动溶解;我们自拟方软坚化结水泛丸(由土茯苓、萆薢、车前草、鸡内金等组成)具有主动溶解结晶的作用,但注意,由于溶解后的尿酸进入血液中,血尿酸有时不降反升。

  

微信截图_20250305115829.png

图2 广东惠州毛先生服用软坚化结丸后一周,左耳痛风石溶解消除

微信截图_20250305115904.png

图3 广图3深圳刘先生治疗四个月后,膝关节尿酸盐结晶溶解,体积从38.11 cm³ 缩小为31.31c m³

 口服软坚化结丸配合碱化尿液制剂如柠檬药茶、碳酸氢钠、枸橼酸氢钠钾、弱碱水等,还可以溶解肾结石内的尿酸盐结晶,使得肾结石缩小排出。

 

图片3.png

 图4香港邓先生治疗二个半月后,尿酸性肾结石消除

体表凸起大的痛风石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但手术存在切除不净,易损伤血管神经和韧带,以及术后后遗症等诟病。我们在痛风石部位外敷中药溶之晶结合中药介入方法,视痛风石大小,10小时—3天左右即可液化痛风石内尿酸盐结晶,缩小甚至消除痛风石,操作简便,大大减轻病人的痛苦。

 

微信截图_20250305115939.png 

微信截图_20250305120009.png

图5  中药外敷10小时溶解痛风石

同法,对于影像检查显示由皮下尿酸盐结晶硌伤引发经常疼痛的部位,我们通过中药外敷,结晶也明显缩小或者消除,疼痛减轻甚至不再复发,达到长期止痛的效果。

  

微信截图_20250305120022.png

图6  尿酸盐结晶溶解前后双能CT三维重建检查对比图

7、第七期 痛风慢性晚期:此期肾功能严重受损,肌酐、尿素等指标大幅度升高,肌酐超过177 umol/L,但尚在442 umol/L,以内肾小球过滤率显著下降,痛风石溃烂,关节活动障碍,比如不能下蹲、手指不能弯曲,可能伴有恶心、呕吐。

    此期重点治疗肾病,同时预防痛风石溃烂感染,溶石溶晶的同时,要对关节进行康复训练。

8、第八期 痛风性肾衰期:此期前阶段肌酐超过442 umol/L,尚不超过707 umol/L,如果继续恶化,肌酐超过707 umol/L,则出现尿毒症,肾小球滤过率极低或者完全丧失,需要透析或肾移植等替代治疗以维持生命。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分期只是痛风发展的一般过程,但也有的病人可能急性发作一次后再也不复发,有的病人可能病情发作迅速,很快就出现肾衰。

  (二)痛风八型

根据临床特点和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结果,我们进行分期辨证,进一步将痛风分为八种类型,并应用中药进行辨证论治,改善病人体质:

1、 湿热蕴结型:关节卒然红肿热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发口

渴,心烦不安,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化湿,宣痹止痛。方药:白虎加桂枝汤合四妙散加减。对于疼痛剧烈者,配合中医推拿、中药熏蒸加外敷、刺血拔罐、针灸等中医外治法疏通经络,可以增强疗效。

2、瘀热阻滞型:关节红肿刺痛,局部肿胀变形,屈伸不利,肌肤色紫暗,按之

稍硬,病灶周围或有块瘰硬结,肌肤干燥,皮色暗黧。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黄,脉细涩或沉弦。治法:清热化瘀通络。方药:桃核承气汤。方中桃仁活血破瘀,大黄下瘀泻热,二者共为君药,瘀热并治。

2、 痰浊阻滞型:关节肿胀,甚则关节周围漫肿,局部酸麻疼痛,或见“块瘰”

硬结不红。伴有目眩,面浮足肿,胸院痞闷。舌胖质黯,苔白腻,脉缓或弦滑。   

治法:健脾和胃、化痰除湿,舒筋通络。方药:六君子汤加味。本方适合气虚、舌淡苔薄或腻证者。有皮下结节者、加白芥子、僵蚕,以祛痰散结。

3、 肝肾阴虚型:病久屡发,关节痛如被杖,局部关节变形,昼轻夜重,肌肤麻

木不仁,步履艰难,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头晕耳鸣,颧红口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治法:滋补肝肾,舒筋通络。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味。

4、寒湿痹阻型:肢体关节疼痛,痛处不移,伴轻微肿胀,皮色白或发青,皮温

不高或发凉,遇冷痛甚,得热则减,阴雨天加重,舌苔薄白,脉弦紧或缓濡缓。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药:乌头汤加味。

6、寒热错杂型:关节疼痛,或红肿发热、喜冷怕热,或稍有肿胀、畏寒喜暖,平素口苦、咽干,时有胸胁苦满、不欲饮食,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治法:寒热平调,和解少阳。方药:小柴胡汤加减。

7、脾肾阳虚型: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关节肿大、僵硬、变形,畏寒喜暖,腰膝酸软,时有腹中冷痛,下利清谷,神疲乏力,气短自汗,面色无华,舌质淡胖,或有齿印,苔白滑,脉沉细无力。治法:温脾暖肾,散寒除湿。方药:附子理中汤合阳和汤加味。关节僵化变形者,可加金毛狗脊、羌活补肾壮筋骨。

8、气血双亏型:四肢乏力,关节酸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汗出畏寒,时见心悸,纳呆,颜面微青而白,形体虚弱,舌质淡红欠润滑,苔黄或薄白,脉多沉虚而缓。治法:益气补血,方药:八珍汤加减。

 三、辨药选择痛风治疗的特效药

     医药圆融思想和辨药论治是现代中医药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医生是战士,中药是武器,医生和中药有机融合在一起,医生通过了解中药的味、归经、药理作用、毒理反应等选择最适合治疗疾病的药材,更安全有效的治疗疾病。我们在医药圆融思想指引下,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针对痛风精选了一批疗效确切的中药材和自拟方剂:

(1)促进尿酸排泄的中药材:冬瓜皮、玉米须、土茯苓、萆薢、车前草、车前子、薏苡仁、青皮、秦皮、威灵仙、白茅根、柠檬;

(2)抑制尿酸合成中药材:虎杖、大黄、草等

(2) 抗炎止痛中药材:百合、山慈菇、延胡索、秦艽、黄柏、蒲公英等

(3) 软化尿酸结节中药材:鸡内金、石见穿、制南星、僵蚕等

(4) 溶解尿酸性肾结石中药材:金钱草、海金沙、泽泻、石韦等

(5) 降低C反应蛋白中药材:牡丹皮、忍冬藤、生地黄等

(6) 降肌酐中药材:黄芪、冬虫夏草、益母草、大黄等

(7) 护肝降转氨酶中药材:垂盆草、水飞蓟、茵陈、五味子等

(8) 壮骨中药材:骨碎补、续断、接骨木、龙骨、牡蛎、淫羊藿等

(9) 溶解体表痛风石方:溶之晶(自拟方)

(10) 健脾药膳方:莲子肉、白术、茯苓、白扁豆、薏苡仁(自拟方)

(11) 溶解体内尿酸盐结晶方:软坚化结水泛丸(自拟方)

(12) 消肿膏:活血化瘀膏(自拟方)

四、 医养圆融

    “三分治疗七分调养”,无论中医西医,历来都强调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中,调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痛风治疗中发现,大部分痛风患者对痛风带来的严重危害的认识严重不足,病人复诊率低,治疗过程中依从性差,导致病人不能得到彻底的治疗,复发率高,从而病情越来越严重。所以针对痛风属于慢性病的特点,我们在治疗过程中非常注重病人的健康管理。

具体的操作模式有二:

1、“三三制”的健康管理模式,

第一个“三”:

即主管医生+健康管理师+病人亲属共三人与痛风病人建立微信管理群,健康管理师定期随访,家属负责监督。健康管理师要求病人按时足量服用产品,定期反馈尿酸值、尿PH值、血压、心率、血糖等基本数据和自我感觉,医师则从中判断病情的变化,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等,及时调整产品剂量和治疗方案。

第二个“三”:是指一个治疗和健康管理疗程为三个月。

   三个月的疗程结束后,病人进行有关项目复查,再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继续下一疗程及调整下一疗程的调治方案。

    2、建立痛风康养基地:我们在有医林状元之称的龚庭贤家乡江西金溪建立了康养基地(已获江西省森林康养基地授牌),不定期举办痛风康复特训营,五天四夜,主要内容有痛风专业知识讲座、药膳药茶制作方法、中医理疗、康复训练等,将痛风治疗和康养真正结合为一体,为痛风病人的后期康复做进一步的改善。

综上所述,我们传承周超凡先生的医药圆融思想并应用到痛风的诊断、治疗和康养中,提出痛风八期八型的分类方法和5+1+1即五联综合疗法+康养+健康管理的痛风医养模式,发明了中药外敷10小时溶解体表凸起痛风石技术和体内主动溶晶技术,达到了从“根”而治,标本兼治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于智敏:周超凡医药圆融思想再探,中国中医药报 2024年5月13日 第 3 版

2、刘颖:周超凡医药圆融思想在辨证论治中发展与应用

3、《2017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

4、《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病证结合诊疗指南2020公示稿»

5、《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

6、何晓晖:«内经»脾胃理论新运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4 

7、朱婉华 殷海波: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痛风分册 2019年8月第1版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8、戴军:痛风治疗新探,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张晶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