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抱团 让梦想飞翔?
5月8日,我国心内科领域第一个专科医生集团——“哈特瑞姆心律专科医生集团”宣告成立。该医生集团由7位中青年心律失常专家联合创建,分别来自北京6家三甲医院,均为所在医院心律失常专业的骨干。 图片/动脉网
随着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全面放开,各种多点执业的方式渐渐涌现,组建医生集团成为最受关注的新兴模式。最近一段时间,医生集团的消息更是铺天盖地。
5月15日上午,广州三位医生挂靠在国内某知名医疗体检机构的私人医生工作室挂牌成立。
3月,由两名医生、一名医疗行业职业经理人和一名律师发起筹建的国内首个体制内医生集团在京成立,并获得资本方认可,融资千万。
2014年7月1日,张强医生创办的国内第一家跨专科医生集团在上海宣布正式启动。
更早以前,1997年,我国心脏外科专家万峰就与人合伙组建了“万兆开心公司”,这也是我国医疗行业内出现的第一个“医生集团”。
在多点执业的道路上,医生集团是医生的出路吗?
医生“抱团”形式多样
虽然医生们“抱团”建成了各种小团体,但观其本质,无外乎是“体制内医生集团”、“体制外医生集团”两种。
“体制内医生集团”以今年3月由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外科孙宏涛医生发起成立的“大家医联”为代表。
孙宏涛在一次公开演讲中介绍,“大家医联”目前运作的主要方式是选择和一些私立医院、公立医院、诊所等进行合作。简单的合作模式是派医生到合作单位出门诊或做手术,而深层次的合作主要是对科室进行技术的帮扶、授课、科室托管、继续教育等。
“由于公立医院的垄断,绝大多数医生处于医院光环的笼罩下,没有自己的医生品牌。这些医生一旦贸然离开体制,会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潮和重塑品牌的过程。有些医生离开体制,很长时间没有患者,没有手术,收入还不如体制内高。所以我们暂时会留在体制内,一方面是为了更多的资源和空间,也为了寻找更好的机会。”孙宏涛说,“大家医联”这个平台起到了盘活闲置医疗资源的作用。
“体制外医生集团”则以张强医生集团为代表。
2012年12月9日,张强在其微博中宣布将离开体制。他也承认,在目前中国的医疗体制模式下,医生想要跳出体制自由执业的挑战非常大,“光有实力是不够的。如果从赚钱的角度来看,体制外的医生未必比体制内的医生要好,因为在体制之外,一切都必须透明规范。”
张强医生在不久前的一场微信群讨论中介绍,其集团目前有7个团队,共和四家国际医院合作。与医院的合作是分成模式。“目前暂不考虑与公立医院合作,一是医保价格无法覆盖我们的成本,容易走到以药械养医的老路,二是公立医院没有做开放平台的理念和经验。”
张强表示,加入其医生集团的核心专家必须自由执业。他认为传统医生走穴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收入来源合法性问题;二是税收问题。自由职业的医生收入阳光化,更有尊严。而进入医生集团的医生,工作以属地为主,除非资源缺乏,才会互补。
但他同时告诉本报记者,未来将在北京、杭州、上海等地成立专科医生集团,这些集团将接受多点执业医生加入。前提条件是要求医生与所在单位必须有明确的契约,保证不会损害原单位利益,这也使医生的多点执业更加合法合规。
签约医生集团是国际惯例
签约医生集团,是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生自由执业方式。美国医疗协会2012年的报告统计,5.6%的医生直接受雇于医院、是医院的雇员,83%的美国医生在“医生集团”中行医。
美国FrontPoint 医疗集团主要创办人方明博士不久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美国医生集团的形成有的以地域为边界,有的以专科为纽带。“总体趋势是医生集团越做越大,加入的医生也越来越多,现在全美只剩下很少量的诊所。”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证实了这一消息,他告诉本报记者,美国医生若想多点执业基本上都是加入一个团队,像律师执业一样,而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美国,医生集团是公司性质的,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都有。“医生是医生集团的雇员,一些创办者则成为医生集团的合伙人。由于执业医生是营利性的,为了防止医生有私心(self-interest),有些州不允许医生成为医院的雇员。”方明指出,美国的医生集团一般有医保覆盖,医生和医生集团之间的利益分配模式,根据其相互关系而不同。如果医生是集团的雇员,将根据其职责和绩效,从集团领取工资(fee-for-service);对于一些精英医生(elite)或者是医生集团的合伙人,他们提供高端的医疗服务,甚至可以随叫随到,他们可以和医生集团相互约定不同的分配方法,比如一种办法就是各人独立运作独立核算,但共同分摊集团层面的固定成本开支。另外,医生和医院之间也存在结算关系。
医生集团不能成为敛财平台
医生集团为医生执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体制内医生集团既增加了医生的合理收入,也使医生在多点执业过程中,避免了自己寻找患者的精力浪费。而体制外医生集团更是为国内自由执业的医生打造了一个探索的平台。
霍勇深以为然,他告诉记者:“如果医生想多点执业,需要自己和执业机构联系,如果加入医生集团,以经纪人组织、公司形式绑定医生,医生多点执业会变得更加容易。经纪人或秘书为医生安排执业地点,节省的是医生的时间。此时的多点执业,虽然还是医生的个人行为,实际上却是合理筹划的承包经营互助组。”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有自己的考虑,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医生多点执业是为了做研究、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他持鼓励态度;如果只是为了增加收入,他并不支持。“之所以有医生集团出现,我认为主要是找有名的医生看病难、医生待遇低的原因。我从来不热衷多点执业,只要有时间我就抓紧学习。多点执业适合退休后的老医生,他们可以发挥余热,为老百姓多做点事情。”
钟南山告诫年轻医生,虽然多点执业可以解决社会需要,但由于医生本身工作就很忙,而且医学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只是利用现有知识去工作,很快就会落后。他希望还在岗位上的医生,花时间多想想怎么提高自己的水平,解决疑难病症。
台湾也有一大批医生集团,形成了自己的经验和模式。台湾中国医药大学林昭庚教授告诉本报记者,虽说在内地医生集团刚刚起步,时间并不长,在前期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利大于弊。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内地一定要避免台湾的一些错误。“例如有的医生集团在行业中形成了垄断,此时的医生集团已经成为独立运营的企业,以谋取利益为目的,而医生则成为被压榨的目标。对此,内地需要引以为戒。”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直击临床痛点 络病理论开辟心血管治疗新路径
中西医专家学者围绕络病理论研究进展、通络药物在心血管事件链及代谢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展开深入探讨,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与中西医结合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2025-07-03 -
new循证筑基 中西合璧 络病理论点亮慢病管理新方向
结合最新共识与循证证据指出,中西医协同干预通过“多靶点整合调节”的独特优势,正逐步填补单一治疗模式的空白,为破解临床未满足需求提供了创新思路。
2025-06-30 -
new中西医融合标准研究开新局 助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6-25 -
new《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25版)》:九年革新,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方案再细化!
2025-06-18
-
国际妇女节专题丨郭晓蕙:保护甲状腺 切忌“听风就是雨”
2024-03-05 -
第九届医学家年会(2024)
2024-01-04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陈良万教授“人工心脏”团队:白塔红墙下的世纪坚守——时光不改,医者初心
2022-09-05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宣武医院药学部张兰教授团队:中西药携手,筑牢安全用药底线
2022-09-05 -
敢于打破学科发展的“天花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溶取栓中心”成立
2022-08-05
-
第八届医学家年会⑨ | 吴华:迎难而上 在摩擦力中前行
2023-03-29 -
【热点】17岁女孩吸食笑气中毒,坐轮椅回国治疗……神内医生说:这个流行于酒吧等场所的东西害人不浅!
2017-07-07 -
闫慧敏教授:加强小儿胃肠道疾病防治 重视中医药应用!
2023-04-14 -
敢于打破学科发展的“天花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溶取栓中心”成立
2022-08-05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陈良万教授“人工心脏”团队:白塔红墙下的世纪坚守——时光不改,医者初心
2022-09-05 -
现实版“飞越疯人院”
2017-07-28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宣武医院药学部张兰教授团队:中西药携手,筑牢安全用药底线
202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