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血清脑丸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生活节奏的加快, 抑郁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预计至 2020 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成为全球性问题。抑郁症患者常伴焦虑症状,对于抑郁症治疗,临床上药物治疗仍主要以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SSRI)药物为主。养血清脑丸具有养血平肝、活血通络的作用,同时具有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大脑微循环、减少血管阻力、缓解血管痉挛、减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等多靶点药理作用。临床上采用养血清脑丸治疗焦虑症、联合 SSRI 抗抑郁西药治疗焦虑抑郁症仅见小样本观察,尚未见多中心研究报道。本文以SSRI类抗抑郁药物联合养血清脑丸和 SSRI 类药物单用治疗抑郁症患者进行比较,初步评价养血清脑丸在治疗抑郁症中的增效作用。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 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就诊的抑郁症患者。纳入患者220 例,入组患者随机分至常规抗抑郁药合并养血清脑丸组(A组,120 例)和单用常规抗抑郁药组(B 组,100 例)。
入组标准:(1)符合《 ICD-10 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抑郁发作和复发性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4 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分 ≥7 分;(3)年龄18~65 岁,性别不限;(4)患者或监护人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严重躯体疾病及其他精神障碍;(2)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和依赖;(3)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 SSRI 类抗抑郁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氟西汀、帕罗西汀、西酞普兰、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片常规剂量服用 。A 组加用养血清脑丸(天津天士力制药公司)口服,2.5 g/次,3 次/d,治疗6 个月。 B 组单用西药治疗。治疗中根据药物耐受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对失眠患者给予小剂量苯二氮类药物艾司唑仑片、劳拉西泮片口服。
疗效评定标准
以HAMD、HAMA判定疗效,分别在基线期治疗第2、6个月末各进行1 次评定。
痊愈:HAMD减分率≥75%;显著进步:HAMD减分率≥50%;进步:HAMD减分率≥25%;无效:HAMD减分率<25%;痊愈加显著进步为有效。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3.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在各时点分别采用双样本t检验对 HAMD、HAMA 评分及 HAMA 的精神焦虑因子和躯体焦虑因子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5 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两组间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线时, 两组患者的 HAMA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 2个月与6个月时,两组间HA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HAMA评分显著低于B组,抑郁显著改善(P<0.01),即西药加养血清脑丸组较单用西药组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表1)。
通过重复监测,患者的HAMA评分显著改善(P<0.01)。
进一步对焦虑因子分析发现,在药物干预治疗 6 个月时,两组患者躯体焦虑因子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即西药加养血清脑丸组较单用西药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躯体性焦虑。而精神焦虑方面,两组在基线、2 个月和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不能说明西药加养血清脑丸组改善精神焦虑更优。
通过重复监测,患者的躯体性焦虑显著改善(P<0.01)。
讨论
传统中医认为,抑郁症属“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气积郁结、痰瘀阻窍致脑府失养,出现情志郁结、忧愁善哭、失眠健忘所致”。
养血清脑丸具有养血平肝、活血通络的功效。能提高突触间隙多巴胺、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多种神经递质的含量,同时对记忆、运动功能具有改善作用,提高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血清过氧脂质含量从而改善脑代谢、活化脑细胞代谢,增加脑血流量,缓解脑血管痉挛,从而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抑郁症患者核心症状为情绪低落、兴趣渐退,同时伴有紧张、担心、坐立不安、乏力等焦虑症状。而SSRI类药物对躯体焦虑的改善作用有限,往往导致患者残留症状,这也成为抑郁症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中药在这方面有一定优势。
本研究收集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分为单纯使用SSRI组和加用养血清脑丸组进行多中心研究,分别评价患者症状改善的时间及效果。结果显示,合用养血清脑丸组比单纯使用SSRI组更能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症状,尤其对躯体焦虑因子增效作用显著。患者焦虑分减分率明显下降,对躯体焦虑的改善程度比单服西药组显著。因此,养血清脑丸可以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患者服药依从性大大提高。提示SSRI联合中药治疗抑郁症在治疗结局方面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如“悦”而至 中国“达”案,鼻部疾病靶向生物治疗学术研讨会于成都举办
2025-05-19 -
new院内外同治 多学科协同控糖,国际前沿新技术iCGM助力糖尿病管理
2025-05-19 -
04-292025
高危膀胱癌患者联合治疗方案有新突破
-
04-262025
晚期黑色素瘤一线免疫疗法有新方案
-
独辟蹊径!易俊林团队发现缩小鼻咽癌患者放疗靶区新方法
2024-03-10 -
《2023中国高脂血症诊疗现状与疾病管理调研报告》在第六届进博会发布
2023-11-07 -
传承百年创新征程,攻坚糖尿病未竟之业
2023-04-12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泛肿瘤TRK抑制剂罗圣全®在中国获批,开启个体化医疗新篇章
2022-07-29
-
聚焦世界脑健康日五大核心目标,携手同行共促脑健康,2023中国脑健康大会成功举办
2023-07-27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全球首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国发布
2023-06-12 -
县域医疗机构消化专科精准能力提升项目湖南试点启动会在长沙召开
2023-05-30 -
【5·11世界防治肥胖日】今天,大声喊出“我要瘦”!
2016-05-17 -
两院院士增选工作正式启动!医学领域儿科、麻醉、神经病学优先增选推荐!
2023-07-27 -
长期肥胖增加食管癌和贲门癌风险
2017-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