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人物/详情

皮肤科:从不被重视到大有作为

时间:2013-11-14 15:04:00来源:未知作者:张艳萍 阅读: 74523

image.png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马斯洛把人类的需求,分为生存和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由此不难看出,人们的需求层次遵循的是从低到高的顺序。

“从这个角度来说,皮肤科医师既要满足患者防治疾病、维系健康的需求,还要满足人们对于精神追求、面子工程的美容需求。在温饱不再是问题的今天,专业皮肤科医师能够大有作为。”说起学科的前景,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China Dermatologist Association, CDA)会长王宝玺兴致勃勃。

在以“培训、服务、提高”为主旋律的背景下,CDA卓有成效的工作大放异彩,更为重要的是,在世界皮肤科领域规模最大的学术年会中,中国皮肤科医师年会已经与美国皮肤科年会(AAD)、欧洲皮肤性病学会年会(EADV)一起形成了三足鼎立局面。在国际舞台上,我国皮肤科医师更是崭露头角,为促进世界医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皮科队伍  两级分化

记    者:皮肤科医师队伍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王宝玺: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

行走在大街小巷,那些张贴于电线杆上、墙壁上的皮肤、性病广告,曾引起多少人的反感?那些号称专治牛皮癣、性病的祖传秘方,曾经让多少无辜百姓受害?那些私人承包、甚至无证开业,以没病称有病、把小病当大病的无良之人,曾经掏空了多少急切患者的口袋,更耽误了病情……这些,恐怕是人们对皮肤(性病)科医生的最初印象。

“尽管这些基本上都是骗子、民间游医所为,但却实实在在地反映出皮肤科的‘低门槛’:许多医院的皮肤科医生由内外妇儿等各个专业中途转行而来,既没有本专业的系统学习经历,也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在面对专业考试时,很多人连最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出来。”这些都决定了中国皮肤科医师很难像心血管、肿瘤等专业的医师一样,一开始就与“规范、高端”等词相联系。而与此同时,在三级医院的皮肤科,一大批有着专业学习经历、临床经验丰富的皮肤科医师担当起重要角色。皮肤科医师的领军人才,大多有着海外留学、进修经历,不仅能够引领学术发展,更是在国际交流中崭露头角。

面对如此“两极分化”的从业者队伍,“培训、提高、服务”就凝练成了皮肤科医师分会当之无愧的首要工作。 

上游着力  规范培训

记 者:CDA通过哪些方式培训医师?

王宝玺:皮肤科医师年会是重要阵地。

“作为皮肤科医师的行业组织,面对当前恶劣的医疗执业环境,在大的层面我们可能难有作为,但在促进科学、合理、规范地开展医疗服务方面,我们是能有所作为的,这不仅是维权的技术支持,更是从上游着力的重要举措。”王宝玺告诉记者。

在“培训、提高、服务”这一主旋律下,CDA从成立之初就形成了共识:分会的核心工作不是开展高精尖的学术会议,而是依托各个亚专业,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基层医师实用技术;积极起草皮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及编写诊疗常规;积极开展社会公益等活动,搭建社会大众和专业医师的沟通平台,逐步树立皮肤科医师良好社会形象。

“在规范化培训体系内,CDA最看重的是一年一度的中国皮肤科医师年会。”王宝玺说。

首先是年会的讲者。为保证学术水平,讲者基本上都是经验丰富的国际知名专家,其讲授的内容不单是个人经验,更是循证医学证据。其次是年会的内容。为避免自由来稿主题不明确、质量难把控的问题,年会采取70%征稿、30%个人投稿的形式。“学术委员会每年会确定哪些内容需要更新、哪些培训需要重点开展,然后依主题进行征稿,以使实用、科学、先进的培训内容得到良性循环。”王宝玺会长告诉记者,CDA年会凭着参会者的口碑,规模已从2005年的1500多人发展到了如今的三四千人。

针对基层、青年皮肤科医师难有学习机会的问题,CDA确定了“免费资助计划”,即每年为数百名基层、青年皮肤科医师提供免费学习的机会,不仅免收培训费,食宿都由分会负责。王宝玺说:“今年资助的人数将达历史新高——1500人,这个CDA集体决策的项目,尽管至今已花费了数百万元,但我们将一直开展下去。”

学术年会  三足鼎立

记 者:CDA年会取得了哪些成绩?

王宝玺: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

台湾皮肤科医师张英睿已经连续4年参加中国皮肤科医师年会了。“从最开始的过来看看,到后来的准时参会,再到现在每年组团举办台湾专场,台湾医师对中国皮肤科医师年会越来越关注,这一方面说明了台湾与大陆在皮肤科领域的交流愈加广泛深入,另一方面也能看出大陆的皮肤科走在了地区前列。”王宝玺指出。

如果说港台医师热衷于参加皮肤科医师年会,可能是由于有同宗同源、语言与沟通的优势,那么代表世界皮肤科学最高水平的EADV对中国皮肤科医师的认同、对CDA的盛情邀请,则真正代表了中国皮肤科水平的跃升与被认可。

2009年分会首次组团参加第18届EADV,CDA拉开了同国际行业协会合作交流的序幕。应EADV主办方的要求,从2012年开始,CDA开始在EADV设立专场(Dermatology in China)。如今,每年都有百余名医师前往参会……

“2008年,我们试探性地邀请EADV主席Andreas Katsambas参加我们的年会,没想到他早已被我们的主题、规模所吸引并连连夸赞:‘没想到!’”。王宝玺说。

如今,中国皮肤科医师年会的吸引半径不仅是港澳台地区,每年还吸引来自日本、美国等地的皮肤科医师。  “无论是规模还是内容,中国皮肤科医师年会都得到了世界皮肤界的认可,与EADV、AAD一起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王宝玺会长感叹,这恐怕是对CDA工作的最大肯定。

无疑,中国皮肤科医师年会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

科研硕果  世界关注

记    者:皮肤科有哪些科研进展?

王宝玺:皮肤病遗传学领域进展突出。

近年,活跃于国际学术舞台的中国皮肤科,为世界医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宝玺介绍,三年前,他所带领的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团队和山东皮肤病研究所团队,十分巧合地将各自的研究重点放在了“麻风病患者口服药物引起的严重皮肤反应”,双方均获得了突破性发现:成功定位麻风患者氨苯砜综合征超敏位点HLA-B*1301。王宝玺团队的论文于今年5月在国际皮肤科顶尖杂志美国《实验皮肤科杂志》在线发表;山东皮肤病研究所团队的论文,则于今年10月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在线发表。

据悉,我国每年有数千人服用氨苯砜,国际上使用较多。患者在服用氨苯砜之前,通过检测这个基因可避免致死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我们的研究受到了国际广泛关注。”王宝玺告诉记者。

“通过几代人的努力,皮肤病临床研究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皮肤病遗传资源的利用、少见疾病如副肿瘤天疱疮机制研究、银屑病、反常性痤疮等致病基因研究等。如王宝玺团队2010年11月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揭秘的γ-分泌酶基因突变是家族性反常性痤疮“元凶”成果,是解放以来,该杂志刊登的唯一中国皮肤科研究成果。“大协作、多中心的高水平成果还需团结协作、整合全国资源。”王宝玺说,这些都是CDA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