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人物/详情

医界丰碑·建国70周年 | 王琳:妇科里的“铁女人”

时间:2019-07-23 15:22:57来源:未知作者:宋箐 阅读: 83586

微信图片_20190723151657.jpg

她擅长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在妇科肿瘤诊疗、宫颈病变方面更有其独到之处,她具有较独特的手术操作技术, 无数次成功的挽救了重症患者的生命,她用自己精湛的技术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为全疆广大患者服务了30余年,她就是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妇科主任王琳教授。

不负所学  才能对得起家乡患者

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其时代特色。王琳选择从医既是偶然也是必然,高考结束后,她家人与老师均建议她选择医学专业,在当时的人看来,只有学习好的人才会去学医,而且医生这个职业很崇高,救死扶伤。医生有“铁饭碗”“金饭碗”,在从医的过程中,还可以得到病患家属以及同行的尊敬,有了这样的认知,王琳就听从了父母和老师的建议,走上了医学之路。

20世纪80年代末,王琳从苏州医学院毕业后回到了她的家乡——新疆,自此开始她的妇产科事业。王琳是幸运的,在她刚工作时,就遇到了两位对她影响颇深的带教老师,分别让她学会了怎么对待工作,怎么对待患者和同事。一位带教老师对王琳非常严格。那时医院的医嘱都是手写的,王琳又刚从内地回到新疆,两地在病历和医嘱书写上并不一样,因此王琳得重新学习,在这位带教老师的严格要求下,王琳很快就上手了。“从那时开始我严格要求自己,这让我受益终身。”王琳说。

另一位老师的带教方式完全不一样,处处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爱护。“她常常会问我今天怎么样?是否吃饱了饭?换季时衣服是否穿足了?”王琳回忆道,她非常善良,也特别细腻。她给患者治疗完后,那些患者来看她时都发自肺腑的感激。“那时我的性格比较内向,我就在想能不能变得开朗些,和患者打好交道,用自己的医术让我的患者认同我。”经过与患者30多年的打交道,王琳有了自己的经验,她说,只要善良地对待所有人,即便也会被别人误解,但大多数人都能理解你。

“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肯定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工作,这样才能不负所学,对得起来找我的患者。”这三十余年来,王琳就是秉着这样的想法,立足本职,兢兢业业,逐步完善自己的技术,为广大女性解除病痛。

精细发展  争夺妇科话语权

今年是建国70周年,王琳指出,在这70年中,妇科得到了快速发展。手术治疗从重创到微创;治病理念从治病到防病;健康需求从只要活着到要求有生活质量。同样,从王琳30多年来在医院妇科的切身经验也可以看到妇科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王琳介绍,医院妇科这些年来主要有五大变化:第一,妇科疾病的诊治理念发生变化,如手术。第二,现在所有治疗首先要考虑的是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不再是“坏的东西”就直接切掉。第三,重视妇科肿瘤的筛查。第四,公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位患者告诉我,她希望70岁时健步如飞,可以周游世界,而不是只能躺在轮椅上被人推到院里晒太阳。”第五,重视疾病的长期管理。

学科发展好了,才有话语权。作为科主任,王琳非常重视妇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她强调学科的精细化发展,做精做细了,就有话语权。她说,“当你专注一件事情时,你才能把它做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一定能当好大夫。”在人才培养方面,王琳非常重视年轻医生的培养,并鼓励她们做科研,去参加医学社会团体,去学术会议上发声,去亮剑,去代表科室去发言,这对医生本人、医院、科室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人才培养,梯队建设也将是王琳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她介绍,未来我们将细化科室每个人的专业,并给他们制定相应的计划,包括开会学习,做研究,发表论文等。同时对有副高职称的医生,科室将会根据他们的意愿,安排他们到北京协和医院、西南医院等处学习。此外,她还特别重视科室护士的健康教育,她认为护士的护理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她常说,人与人的不同在于所处的平台不一样。她为自己能站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这个平台感到骄傲。她爱护这个高大上的平台,并愿意为这个平台的发展去做出自己的努力。30余年来,她时刻不忘反馈这个平台,用她的行动践行着内心深处的承诺。

回顾这多年的职业生涯,王琳说再给她一次选择她还会从事妇科。在王琳的朋友圈里,妇科的这群医生被大家戏称为“铁女人”,因为她们经常到晚上九、十点才下班,有时甚至手术到凌晨三四点才下班,工作繁忙得令人咂舌。王琳说,妇科里大部分都是女性,在医院承担着繁重的工作,在家里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大家都特别辛苦。“妇科有今天的成绩,是靠大家一步一步干出来的,一滴血一滴泪慢慢积累出来的。”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