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山东省立医院西院党委书记王海波:情注耳鼻喉三十年
王海波,男,中共党员,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山东省首批医学领军人才,山东省首批科技领军人才,第二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山东省立医院西院党委书记。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卫生部全国防聋专家组副组长;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副总编辑;国家卫生计生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耳鼻喉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耳鼻咽喉与头颈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山东省耳鼻喉研究所所长,山东省听觉重建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人工听觉工程技术中心主任;FISCH国际显微耳科基金会山东省培训中心主任。
现任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9版)编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3版)编委;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副总编辑;中华耳科杂志等专业期刊编委。
我国知名耳鼻喉专家,专业方向为耳科学、耳神经及侧颅底外科学,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手术技能及相关学科知识。在解决疑难、复杂、危重疾病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工作,拥有多项国内首创及领先的防治技术。参照国际标准对手术方式、重建材料及术后评估进行改革,全面系统的开展了慢性中耳炎的听力重建手术,使中耳炎手术治疗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4年率先在国内开展颅内窥镜微创手术研究,被鉴定为耳神经外科领域的创新性研究。2000年率先在山东省开展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治疗患有重度神经性耳聋的聋哑儿童,填补了山东省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擅长颅底肿瘤及颅神经疾病的手术治疗,在显微血管减压术、面神经全程减压、移植、跨接以及外周性眩晕病的手术治疗均达国内一流水准。与FISCH国际显微耳科基金会合作成立了FISCH显微耳科山东培训中心。
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SCI论著六十余篇。
曾获评为全省科技卫生创新人才,美国SACLER中国年度医师奖、2010年度中国耳鼻喉医师名医奖等。
耳、鼻、咽、喉,看起来只是头上的“小部件”,但却是上通大脑,下连脏腑的要害。在山东省耳鼻喉医院,有这样一位为这些细小复杂但又极为重要的“小部件”倾情三十年的守护者。他就是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党委书记王海波。
总有一种使命义无反顾
专业发展理念比技术更重要
初见王海波是在他的诊室里,他西装笔挺,目光炯炯,言谈干脆利落,举止有条有理。
而翻开王海波的履历,一项项成果让人有些目不暇接:
1996年,最早在国内开展内窥镜下桥小脑角微创手术,被鉴定为耳神经外科领域的创新性成果,获美国SACLAR医师奖;
2000年,在山东省率先开展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填补了山东省内空白,开启了山东省防聋治聋工作;
2007年,作为主要发起人,牵头我国突发性耳聋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获得重要成果,获评中华医学会成果一等奖。
2009年-2018年,带领耳鼻喉科连续9年入选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前十名……
而面对面交流,王海波对这些成绩感到自豪的同时,更加关注这些技术对专业发展带来的改变,他说:“行医中理念和思想永远比技术要超前。传统的习惯很坚硬,需要足够强大的理念之光才能将它穿透。”在王海波的团队里,他的角色是导演,致力于传播他的这种理念之光,为之做出不懈努力。
中耳炎手术是耳鼻喉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常规手术,但医生们的手术操作却各不相同,水平差异显著。“我们观摩世界顶尖的医疗中心发现,他们已经实现手术流程标准化,所有医生都遵循同样的流程和步骤,最大限度地缩小经验技术不足带来的手术效果影响。”王海波深有感触地说。为此,王海波带领整个科室对“四炎一聋”(中耳炎、鼻炎、扁桃体炎、咽炎、耳聋疾病)等常规诊疗进行流程规范,确保无论医生年资高低,诊断与治疗方式都能实现统一,手术质量始终持续与国际同步。
在对常规诊疗进行流程规范的同时,王海波也从未放松对患者的个体化诊疗安排要求。在医院,王海波坚持执行每周大查房制度十余年,以制度的力量平衡医生的技术差距。在大查房时,不管是哪位医生收入院的患者,主管医生都要在大查房中汇报患者的病情和采取的治疗措施,让所有医生了解并进行讨论分析。同时,大查房又是多学科诊疗(MDT),不仅耳鼻喉各科医生到场,影像、病理、放疗、化疗等科室医生也集中参与,集众智为患者提供可靠的个体化解决方案。“在这里,你不用担心找错医生。”王海波有这样的底气。
在外出参观学习中王海波发现,一些综合医院的手术护士、麻醉师都是“流水兵”,最好的护士也仅能做到“要什么递什么”,远达不到默契配合的程度。手术时,医生紧张得满头大汗,一旁护士却茫然不知所措。为此,他在医院里“约法三章”:在手术室,医生为全心为患者服务,护士与麻醉师要全心配合医生。他还根据国外学习、培训的经验,大力培养专业护士,让护士也学习专业手术知识,参与到手术讨论中来。几年下来,医院手术室护士个个都成了“精兵良将”,与医生形成了默契的配合,不少来院参观手术的外院专家团,都赞不绝口。
总有一种坚持让人尊敬
吹响全国耳鼻喉专业大发展集结号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医疗条件还相对落后,医疗技术进步较慢。1994年,王海波在文献上看到有关桥脑小脑角内镜手术的介绍。他立即萌生了试一试的想法。然而当时医院没有仪器设备,省内只有一家医院有。怎么办?王海波主动前往医院联系,联合攻关,科研成果共享。靠着借来的机器王海波完成了20余例桥脑小脑角内镜手术,相关成果写成论文后在1996年全国耳科大会上发言,王海波也因此获得获美国SACLAR医师奖。之后,王海波借钱自费赴瑞士苏黎世大学师从UgoFisch教授学习耳科专项知识,将全新的理念带回国内,以临床为本,按照国际标准规范开展各种中耳手术以及听力重建,在手术方式、手术材料等方面和国际保持一致,医院术后干耳率、听力重建情况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传统意义上,耳鼻喉科属于“小学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耳鼻咽喉头颈疾病对人们的困扰也就越来越大,科室人满为患。
2005年,山东省启动卫生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王海波和他的团队来到一所面临生存危机的行业医院,成立山东省立医院集团眼耳鼻喉医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前身)。按照省政府“大专科,小综合”的办院方向,依托耳鼻喉医院平台,王海波在尊重学科发展规律,与国际前沿接轨并适应新的医疗需求的思路下,率先在全省、全国建立了一批前沿性的科室、病房:在国内最早推进四级学科建设,先后组建耳显微外科学、耳神经侧颅底外科学组、前庭及眩晕疾病学组等十个亚专业学组。作为我国耳神经外科和侧颅底外科的创始与奠基单位之一,医院设立了独立建制的耳神经-侧颅底外科,每年完成的高难度耳神经-侧颅底手术就超过150台。2006年设立国内第一个眩晕专科,目前手术治疗眩晕数量达到全国首位,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眩晕诊治中心。在全省率先设立耳内科病房,将突发性耳聋患者及时收住,通过个体化分型治疗,治愈率逐步改善。头颈外科多年来积极推广肿瘤综合治疗理念,为每一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精准治疗方案,每年完成各式复杂头颈部肿瘤手术近600台,晚期喉癌、下咽癌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位于国内前列。鼻科在解决疑难、复杂、危重鼻-颅底疾病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工作,拥有多项国内首创及领先的防治技术。
与此同时,王海波高瞻远瞩,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配套建设山东省耳鼻喉研究所、山东省耳科学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人工听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际标准的FISCH国际显微耳科山东培训中心等科研机构。围绕聋病防治、耳神经损伤与修复、头颈肿瘤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行业支撑计划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课题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等30余项。
在王海波的带领下,医院学科专业平台与医生精湛医术互相加持,现在耳鼻喉专业科室达到15个,住院患者接近1万人次,年手术量7000余台,成为国内专业设置最为规范,最为完备的耳鼻喉专科医院之一。2011年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山东省重点学科、山东省人工听觉工程技术中心,并首批入选全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前十名。2016年医院被省卫生计生委评为山东省十个重点专科医院之一。2017年1月12日,“王海波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工作室”成立。2017年12月,耳神经-侧颅底外科专业入选首批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2018年11月,头颈外科专业入选第二批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
总有一种精神勇于创新
不拘一格用人才以身作则树新风
来医院就诊的患者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里与其他医院有一个明显不同之处——接诊的医生们通常年纪都不太大,但技术娴熟、治疗更是有独到之处。这得益于王海波在人才管理上的不拘一格,敢于打破行业内“论资排辈”的陈规,选拔优秀青年学者。
2002年,现任医院副院长、头颈医学中心主任徐伟从中科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博士毕业,回院后王海波启用他为头颈外科专业组组长。一名主治医生带着几个正高、副高级别的医生是医院前所未有的事情。王海波解释说:“人才的成长应该是集体的成长,而不是单个人的成长。我们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营造良性竞争的氛围。好的竞争应该是向竞争对手学习,双方共同进步。”
耳鼻喉医院成立后,王海波全方位加快对中青年医生的培养和使用,打造了一批国家级水平的专业学科,涌现出一批国家级及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2006年,在王海波的坚持下,医院将眩晕医学列为战略发展新兴学科,系统开展了眩晕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成为国内最早开设的集眩晕疾病诊断、治疗、康复于一体的专业科室。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眩晕疾病科主任张道宫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当时我刚毕业,对眩晕医学认识并不清楚。王海波书记认为这个专业发展前景广阔,是新兴战略学科,集全院之力打造这样的综合性眩晕医学专业。”短短几年时间,医院眩晕疾病科已在全国闻名,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眩晕诊治中心,年诊治眩晕患者上万例,有效率达95%以上。张道宫也入选“2013年中国名医百强榜”。
在科室、医院里,王海波在对年轻人不拘于年龄、资历选拔培养的同时,要求倍加严格。医院里同事对王海波个人的印象常总结为“直接、不做作,有时也有点不留情面”。
“这是别人给我留情面,更多的人说我不近人情。我不希望说含糊的话,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做错了事情一定是当面说。这是我的学科管理理念。”王海波对此很是淡然。在王海波眼里,医院科室的发展需要一股正能量,杜绝歪风邪气,而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
——带的研究生在研究所和科室里轮流转,从没有特殊待遇。有时候王海波说话很尖锐,把博士研究生、医生训哭是常有的事情。
——不允许医院任何人去家里,与医院干部谈话只在办公室。
——在同事们眼里,除了出差以外,很少见到他夜晚和周末有休息的时候。所有的周末他不是在国内外各种学术研讨会上,就是在参加这些会议的途中。他每天晚上12点之前几乎没睡过觉,一两点睡觉是常有的事。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副主委、博士生导师、医院理事长、党委书记……每一个光彩夺目的头衔背后,更多地是王海波常人难以企及的付出。
“未来我们将按照国际医学发展趋势,不断推进耳鼻喉学科的三级学科和四级学科建设,结合群众新的需求和医疗发展的趋势,不断推出各类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科室。未来的道路肯定会很艰难,我愿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王海波总结说。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6-092021
【学习】当好模范 再立新功
当好模范 再立新功 成延忠 近一段时间,我们几位中层同志相继从管理岗位上退了下来。虽属正常,但此时,同志们所表现出的状态,使我由然而生感动和敬意。他们充满着理解,饱含着深情,又对未来充满着责任和希望。此时,引发了我许多感怀,寥寥数语与同志们分享共勉。 时间是无情的。“人生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同志们在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二十几年。似水流年,那些事、那些人、那些场景、那些故事,仿佛就在昨日,历历在目。一切似乎还没来得及思考,日月虽依旧,眼前却已面目全非。今天,同志们到了转岗的时候,回忆青葱,心潮
-
new四十载计生不了情 ——访淄博市索镇北辛村计划生育协会秘书长张莉
张莉,女,现年 65 岁,自 1983 年起担任桓台县索镇北辛村计划生育专职干部,是目前桓台县在职年龄最大的专职干部之一。 “北辛村有 815 户, 2519 人,协会小组 5 个,会员 262 人。”这些数字,对于张莉来说,如数家珍、随口就来。在镇党委、政府和县、镇计生协会的悉心指导下,张莉牵头成立了北辛村计划生育协会,成立了会员小组,全面宣传计划生育“三为主”的工作方针。利用节假日和集市、集会等,为群众发放避孕药具;定期举办培训班,为群众提供有关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方面的咨询;将避孕和生殖健康方面的宣传
2020-06-14 -
new高青县卫生健康局开展流感诊疗知识培训
入冬以来 ,我 县 流感活动水平 呈 上升态势。医院门急诊和住院患者、重症患者增多,诊疗压力大。
2019-12-13 -
new医者父母心,杏林天使情 -记高青县木李卫生院李爱霞院长
高青县 木李卫生院的 扁鹊国医堂 ,有一位戴眼镜的医生,她不是别人,正是 山东省基层名中医 李爱霞院长。
2019-12-13
-
让人生在奉献中闪光 ——记菏泽市曹县青菏卫生院院长尹起照
2018-11-18 -
让人生在奉献中闪光 ——记菏泽市曹县青菏卫生院院长尹起照
2018-11-18 -
博学笃行 臻于至善 丨王本亮院长参加2018年积水潭论坛
2018-04-23 -
“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揭晓 毕宏生代表山东唯一入选
2018-04-04
-
医者父母心,杏林天使情 -记高青县木李卫生院李爱霞院长
2019-12-13 -
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山东省立医院西院党委书记王海波:情注耳鼻喉三十年
2019-07-23 -
让人生在奉献中闪光 ——记菏泽市曹县青菏卫生院院长尹起照
2018-11-18 -
高青县卫生健康局开展流感诊疗知识培训
2019-12-13 -
让人生在奉献中闪光 ——记菏泽市曹县青菏卫生院院长尹起照
2018-11-18 -
王汝展:不想做行政的医生也能当个好院长
2019-10-19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副校(院)长张福仁教授荣获第二十届吴杨奖
2019-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