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造口师:暖暖的,很接地气
—访山东省立医院首位国际伤口造口治疗师高艳秋
联系采访时,高护士长很是热情,她说,“一直想让更多的人了解造口师这个职业,让更多的造口患者能够更好地护理造口、接受造口,提高生活的质量。”于是,这次采访一拍即合。
一见到高护士长,记者就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得体的妆容,温和的笑容,适宜的语速,暖暖的抚慰着人的情绪。把记者带到办公室,寒暄入座后,高护士长就主动聊起了采访的主题。为了更好地呈现采访的原汁原味,记者将高护士长的讲解整理成一篇造口师的自我解读。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高护士长深入浅出的讲解,更好地了解一下造口师们究竟都在做什么。
其实,造口师的专业叫法应该是伤口造口治疗师。因为我们不仅仅做造口护理,还包括各种慢性的、难愈性的伤口护理。这些都是我们的“重头戏”。首先来说说我们的第一项工作:造口护理。
造口护理,我们有全程规范化流程
造口一般是针对直肠、膀胱病变(如直肠癌、膀胱癌、肠梗阻等),为保住患者性命,医生手术切除病变部位(如直肠癌患者会切除直肠、肛管;膀胱癌患者会切除膀胱),然后在患者的腹部选择一个点做造口,大小便通过该造口不自主地排出体外。这类患者在术后需要在造口处粘贴一个袋子来装排泄物。医学上称这类患者为“造口人”。手术只是去除患者的病灶,维持患者的生命,而术后造口的护理则关系着患者的生命质量,所以对于“造口人”来说,手术成功才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对于很多人来说,尤其是年轻人,造口是特别不容易接受的一件事情,所以当确定一位患者需要做造口的时候,我们的工作就开始了。首先会让患者了解他的病情以及下一步的处理措施,要清楚地告诉他3点:①为什么你需要做造口;②你所选择的造口种类;③你可以选择的造口袋种类。最重要的一点, 也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造口定位。医生的主攻点在手术能否成功,而造口在哪个位置更方便、好得更快,就是我们造口师的职责。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胖瘦(腹部脂肪多少)、工作性质(坐的时候多还是站的时候多)、有无瘢痕等具体情况来选择最恰当的位置定位。结构做得好、位置选得好的造口不仅能预防造口并发症的发生,也能方便患者以后的生活。定位做好后我们会在这个地方贴上造口袋,里面放上一点水,让患者提前感受一下造口袋的存在,先从心理上适应。因为我们也遇到很多的患者,在术后半年甚至好几年还是不能接受造口。
最后, 就是造口的护理,在围手术期,我们会密切关注造口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造口出血、造口黏膜缺血坏死等等,而且我们也会选择一位能够一直陪伴患者的陪护人,教会他造口的护理技术。直到陪护人掌握、患者出院后我们才会完全放手。
让“造口人”活得有尊严,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让“造口人”活着,还要有尊严地活着。有统计显示,45%的“造口人”术后会出现皮肤刺激症状,甚至发生严重并发症,影响自尊和生活质量;同时,他们见到造口上外露的肠黏膜可能会感到害怕、自卑,害怕被人厌恶或歧视而封闭自己。
面对这些“脆弱的”患者,我们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包容,以及更多的耐心、爱心以及责任心。所以,在培训患者的陪护家属时我们会选择固定的陪护人,就是希望能够给患者更多的家庭支持、爱的支持;而且,每周四的下午我们医院都有专门的造口护理宣教,包括造口的护理要点、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以及饮食、运动、社交等等各个方面;另外,我们还设有“造口人阳光之家讲座”,所有住院的、出院的造口患者都可以来学习;我们还设有造口患者的微信群、QQ群,里面有我们的专业人员随时解答。我们做这些都是为了给予“造口人”更多的支持,为他们所有的需求都搭好桥梁,助他们走得顺顺利利。
接下来,说说我们的第二项工作:伤口护理。
伤口护理是个磨洋工的细活,要坚持
伤口是千变万化的,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也不存在两个一模一样的伤口。每一个伤口都需要我们全面评估、精心护理。需要我们处理的伤口多种多样,比如压疮、糖尿病足、静脉性溃疡、术后难愈性伤口、各种外伤包括烧烫伤所致的慢性伤口、药物性溃疡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戏”。做造口师这些年遇到很多的患者,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典型的病例。
一位43岁的青壮年,因为车祸导致左上肢粉碎性骨折,在当地医院处理不及时发生了骨髓炎,来我院骨科治疗。可是术后三四个月了伤口一直不愈合,做了21次细菌培养都是多重耐药菌感染,抗生素都没用。伤口不愈合就没法进行下一步的治疗,就这样住院半年多,最后找到了我。
我一边仔细地清理伤口,一边了解患者的情况,得知他住院半年多了,想回家,想儿子,他的小儿子才一岁多。我一边安慰他,一边给他治疗,告诉他:7天后我来换药,要相信我,也相信自己。7天后第一次换药,发现伤口处有了血运、开始长肉芽。他有了信心。换了3次药后,伤口愈合了,他顺利做了皮瓣手术。谁知手术后伤口又不愈合,这时候患者的情绪特别激动,再次找到我。我发现这个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满脸的绝望。他跟我说,他太想回家了,太想儿子了。我跟他边聊边清创、观察创面,换好敷料后我再次告诉他:等7天,相信我也相信自己。7天后,伤口果然开始愈合。我给他换好敷料后决定让他回家养着,等7天后回来换药。他很是雀跃,不停地问:“我可以出院?我真的可以回家?”我点点头。他拉着我的手说:“护士长,你知道吗?半年了,我就在等这句话。”我交代好他回家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当天下午就让他回家了。后来,又换了两次药,他的伤口就完全好了。
介绍这个病例,是想告诉大家,一个人的精神支持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所以,我们造口师不仅仅是处理伤口,更重要的是抚慰心灵。比如,头部伤口愈合后,我们会告诉患者,“赶紧洗澡吧,不用担心!”糖尿病足溃疡愈合后,我们会说,“多下来运动,多做功能复健,别缩着不动!”造口患者想去游泳了,我们就说“去吧,带个造口栓,贴上防水膜,穿套连体泳衣,游!”
因为,生病本身就已经让他们很痛苦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们希望患者能够享受到生活的美好,能够有质量地活着,这才是我们守护患者的最终目的。
【采访后记】这次采访让记者感受到很多温暖,虽然面对的都是各种让人皱眉、揪心的伤口、造口,可高护士长的一言一动却依旧温煦暖人。跟高护士长聊天,听她诉说患者的种种,让记者深刻体会到一个词的力量:感同身受。或许只有真正走近患者的心,体会患者的痛,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好的治疗师。而高护士长就是这样一个暖暖的,很接地气的造口师。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大医工匠丨于立明:专注三十年 专做硬“核”事
大医工匠丨于立明:专注三十年 专做硬“核”事
2023-12-10 -
new大医工匠丨沈莉:用温柔细腻为患者注入“心”活力
大医工匠丨沈莉:用温柔细腻为患者注入“心”活力
2023-11-13 -
new大医工匠丨张世红:从手术晕台到妇产专家
大医工匠丨张世红:从手术晕台到妇产专家
2023-10-21 -
new大医工匠丨杨福俊:“降伏癌魔”,让患者活的更精彩
大医工匠丨杨福俊:“降伏癌魔”,让患者活的更精彩
2023-10-17
-
当护士节遇上母亲节:“病人与孩子,都是我的牵挂”
2018-05-10
-
借你一双慧眼,看清推拿“真相”访山东省立医院推拿科主任王强
2018-05-10 -
大医工匠丨杨福俊:“降伏癌魔”,让患者活的更精彩
2023-10-17 -
2023大咖秀现场 | 孙玉萍教授:夯实根基,创山东省肿瘤医院“质效兼优”Ⅰ期临床研究中心新品牌
2023-06-29 -
用嗓任性,后果可能很严重 —访山东省立医院(西院)副院长、头颈外科首席专家徐伟
2017-07-19 -
疼痛非小事,治疗莫乱来
2017-04-24 -
走近造口师:暖暖的,很接地气
2017-04-24 -
勇救落水母子,见义勇为壮举引媒体聚焦、网民点赞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