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嗓任性,后果可能很严重 —访山东省立医院(西院)副院长、头颈外科首席专家徐伟
山东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霖霖今年6岁了,小姑娘不光聪明、漂亮,对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也很热心,美中不足的是说话声音有些嘶哑。霖霖妈告诉记者,霖霖3岁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会经常长时间哭闹,之后声音就会嘶哑,恢复一段时间后,声音就回归正常,然后再哭闹、再嘶哑……眼看着霖霖要上小学了,但是她的声音嘶哑状态好像很久没有恢复正常了。那么,霖霖的这种声音嘶哑状态还能恢复吗?记者就此采访了山东省立医院(西院)副院长、头颈中心主任、头颈外科首席专家徐伟。
小儿任性哭闹,后果不是声音嘶哑那么简单
记者如约在一天上午8点赶到山东省立医院(西院)头颈外科中心的时候,病房里已经是一番忙忙碌碌的情景了。听记者讲述完霖霖的经历,徐院长颇有共鸣地说道:“我们最近刚好在开展一个新项目,计划在济南市的某所小学进行调研与科普讲座,目的主要是为了指导教师及孩子(尤其是学音乐的孩子)科学发声、保护声带。”接着,徐院长对小儿声音嘶哑的发生情况及病因进行了分析。他说:“声音嘶哑的孩子,多数在上幼儿园或小学。这些孩子多数为独生子女,因为被宠溺而个性张扬、甚至有些‘独’,当每次哭闹后都能达成自己心愿的时候,就会很好地利用哭闹这个‘武器’,如此反复,最终导致声音嘶哑。而过去,一个家庭中孩子多,即便其中一个喜欢大喊大叫,往往也不会因此达成心愿,因此,喊几天后就会识趣地收手。儿童声音嘶哑的原因还有以下2点:①上课大声回答问题,老师和学生认为谁回答的声音大,谁就回答得好。②班干部、体育委员在上课、课间操时大声喊口号。”
“服用治疗咽喉炎的药、喝胖大海或菊花茶是否可以保护嗓音卫生?声音嘶哑的儿童是否在变声期后就能恢复?”记者问道。“这正是大众对嗓音卫生认知的两个常见误区。正常情况下,发声是通过声带黏膜振动完成的,儿童哭闹会造成声带水肿,经常哭闹时就会使声带在水肿的状态下生长,从而形成沟状声带(就是声带萎缩状态),直至18~19岁成年后固定。因此,声带小结、息肉是儿童慢性声音嘶哑最多见的原因,其中声带小结表现为声带前中1/3处对称性的新生物,类似于手部反复摩擦引起的茧子。因此,吃药和喝胖大海不能解决嗓音问题。这类患儿应注意少讲话、改变不良的用嗓习惯,也就是说要在家庭和学校进行行为控制,否则就会导致成年后永久性的声音嘶哑,成为终身遗憾,甚至因此影响就业的选择。”徐院长不无遗憾地说道。
中小学教师是嗓音疾病的重点人群
“因声音嘶哑就诊的成人多吗?”记者接着问道。“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及就业标准的严格化,因声音嘶哑就诊的成人逐年增多,但具体的发病率尚不便于统计,因为患者的流动性比较强。特别要提出的是,中小学教师尤其应该重视科学发声。然而我国目前的师范院校中,好像还没有设置科学发声这门课程,可以说这方面的意识为真空状态,甚至有的教师原本就患有嗓音疾病,根本不适合从事教学工作。最让人无语的是,有些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教给学生的发声方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徐院长摇着头说道。
“中小学教师经常出现的嗓音问题及原因有哪些呢?”记者继续问道。“中小学教师的嗓音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即声音嘶哑、发声疲劳、咽喉部不适(疼痛、异物感)。主要原因有5个:①授课集中导致发声过度;②经常大声批评学生;③熬夜;④饮食不规律;⑤声带先天性发育不良。治疗原则主要包括:①正确发音,避免过度发声(减少上课时间);②注意清淡饮食,不要熬夜,不吸烟、饮酒,减少胃肠刺激;③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抗生素和激素,可以静脉输注或雾化。值得注意的是,常有患者在不太正规的卫生室或小诊所打7~10天吊瓶,这种治疗根本没用。”徐院长颇为无奈地跟记者说道。“此外,关于食管反流导致的声音嘶哑也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果经常饮食不规律、
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又不注重活动,那么胃肠道就会发生反流而致消化液腐蚀声带,使声音变得不响亮,患者就会因为想说得响亮而用力说话、喊叫,如此便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引起声带的器质性病变。”徐院长补充道。
“手术可以治疗声音嘶哑吗?”记者问道。“手术可以治疗因声带萎缩所致的声音嘶哑,这里的声带萎缩有两大类:一是我们前面讲到的声带发育不好形成的声带沟,发病年龄多数集中在18~25岁,病因是声带韧带层发育不良,导致声带振动受限。二是声带麻痹(手术或者其他外伤引起)导致的声带萎缩。这两类患者都可以进行声带脂肪填充术,从而使声带饱满,恢复振动而发声。就手术效果来说,第二类的效果更好,因为患者不存在声带结构层次上的异常,声音嘶哑的原因一般是神经功能障碍;第一类患者手术后,往往需要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显效。此外,国外目前还开展了嗓音的行为治疗,比如可以让说话‘颤颤巍巍’的老人正常发音。”徐院长娓娓道来。
采访最后,徐院长有些纠结地说道:“我虽然是个外科大夫,但是我并不希望大家都指望通过这个手术来获得正常的发音,一是这个手术的效果并不是百分之百,二是防患于未然更好。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嗓音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绝大多数人并未重视科学用嗓问题,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个新项目,其实也有学校以工作忙、没时间等理由推托。希望通过咱们的科普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嗓音疾病,学会科学发声,而不是患病后再通过药物甚至手术治疗。”(家庭健康杂志社 记者马莉)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大医工匠丨于立明:专注三十年 专做硬“核”事
大医工匠丨于立明:专注三十年 专做硬“核”事
2023-12-10 -
new大医工匠丨沈莉:用温柔细腻为患者注入“心”活力
大医工匠丨沈莉:用温柔细腻为患者注入“心”活力
2023-11-13 -
new大医工匠丨张世红:从手术晕台到妇产专家
大医工匠丨张世红:从手术晕台到妇产专家
2023-10-21 -
new大医工匠丨杨福俊:“降伏癌魔”,让患者活的更精彩
大医工匠丨杨福俊:“降伏癌魔”,让患者活的更精彩
2023-10-17
-
当护士节遇上母亲节:“病人与孩子,都是我的牵挂”
2018-05-10
-
借你一双慧眼,看清推拿“真相”访山东省立医院推拿科主任王强
2018-05-10 -
大医工匠丨杨福俊:“降伏癌魔”,让患者活的更精彩
2023-10-17 -
2023大咖秀现场 | 孙玉萍教授:夯实根基,创山东省肿瘤医院“质效兼优”Ⅰ期临床研究中心新品牌
2023-06-29 -
用嗓任性,后果可能很严重 —访山东省立医院(西院)副院长、头颈外科首席专家徐伟
2017-07-19 -
疼痛非小事,治疗莫乱来
2017-04-24 -
走近造口师:暖暖的,很接地气
2017-04-24 -
勇救落水母子,见义勇为壮举引媒体聚焦、网民点赞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