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人物/详情

“国考”放榜 中国科大附一院稳居安徽首位 刘连新:自信源于实力 实力源于努力

时间:2021-04-07 15:13:12来源:未知作者:融媒体记者 张玉辉 阅读: 166796

在他萌发要当一名医生的想法时,他就坚定:一定要当一名治病救人的好医生!


正是由于对外科医生这个职业的热爱,他努力提升自己,“要做就做到最好”!


2001年,他晋升副教授,短短两年后又以“拔尖”的成绩晋升为正教授。33岁时,成为博士生导师;35岁时,成为科主任;36岁时,晋升为副院长;2018年,他从北国冰城哈尔滨来到创新之都合肥,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以下称“中国科大附一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2019年,担任该院执行院长;2021年,担任该院党委书记。


他,就是中国科大附一院党委书记、肝胆外科专家刘连新。


2021年3月30日下午2:30,《医师报》记者在医院见到了刘连新。他刚参加完一场线上学术会议,表情有些凝重,思绪似乎还沉浸在刚刚的会议中。只见他伸了伸腰,高大的身影略显疲惫,桌上放着过了饭点却还没有开封的午餐。


 image.png

中国科大附一院党委书记刘连新

 

党建引领,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了《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有关情况通报》,中国科大附一院在全国1306家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中跃居第24位,等级A+,排名较去年提升7名,稳居安徽首位。26项国家监测指标中,13项获得满分,从竞争激烈的长三角地区脱颖而出。


据悉,2020年中国科大附一院全年服务门诊患者501.3万人次,出院患者26.5万人次,通过13.48万台次手术为患者解除病痛,平均住院日降至7.76天。刘连新表示,这份成绩单是医院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精细化管理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收获的又一重要成果,证明了医院的医改决策是紧紧围绕国家要求进行的。在刘连新看来,这是医院长期坚持质量立院、科教兴院和人才强院战略的结果,也是全院职工努力得来的。“‘国考’让医院更坚定了发展方向,但好的排名不是唯一目标,作为公立医院,我们关键是要把国家政策导向和医院管理结合起来,推动医院不断前进,服务好人民健康。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一定能成为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科大风格的大学附属医院!”刘连新语气坚定地说。


何来信心?在刘连新看来,优异的成绩基于良好的医院管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过硬的能力。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和建党100周年这一伟大的历史节点上,谋划当前与未来,刘连新认为,“创新”始终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党建引领是必要前提。只有牢牢把握医院改革发展的关键和本质,将人文融入医院改革发展的血脉,始终瞄准“一流医院”建设目标,以“科大新医学”为导向,以多中心专科建设为抓手,以质量安全为主题,以服务提升为基础,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重视“改革风向标”内涵,才能“开好局、起好步”,全面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创新聚能,科研引领协同驱动


中国科大附一院始建于1898年,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名院,秉承着“仁术济世、求实创新”的精神砥砺前行。如今,“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科大文化为这一精神赋予了新内涵,这也是中国科大附一院深深吸引着刘连新的原因。


作为医院党委书记,如何引领医院发展,成了刘连新每天的思考题。“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但研究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研究可以发现疾病的本质,找到预防和改善疾病预后的方法,甚至颠覆疾病的治疗手段,让更多人不得病、也让更多患者受益。这是医学的价值,也是建院的初衷,中国迫切需要这样一所临床研究医院!”刘连新说。


国际知名医院,如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MD安德森癌症中心、克利夫兰医学中心、梅奥医学中心等,这些医院的格局、模式、运营等都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的,那就是研究型医院。


实践证明,先进理念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原动力。2019年,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合肥)在中国科大附一院揭牌,这是国内首家临床研究医院。5个院士实验室、5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分中心先后落户院内。与此同时,中国科大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中心、智慧医疗大数据研究中心、脑衰老及脑疾病研究中心等相继在医院揭牌成立。


“科有特色,人有专长。医院发展要做到专科特色明显,必须通过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重点优势学科、以高新尖技术及核心技术升级带动综合服务能力,树立医院品牌,增强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影响力。”刘连新认为,2020年11月,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刘连新领衔的“肝胆胰肿瘤单细胞精准捕获及高分辨单分子分析”项目启动,这也是安徽医疗界首个科技部重大专项。


此外,中国科大附一院主动对接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签约,对口支持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发展;打造区域合作平台,牵头成立国家级、省级专科联盟35个。


image.png


目前,精准肝切除术、腹腔镜肝胆手术等微创技术,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技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重度心衰CRT技术、心脏瓣膜手术、侧卧位下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脑深部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性疾病、“四联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等标志性特色技术持续突破。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所有器官(组织)移植资质的医疗机构,器官移植学科群建设持续推进,活体肾移植、肺移植等器官移植手术量全国前列。


刘连新表示,医院正通过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与人才优势、安徽省创新资源与政策优势,依托中国科大理工结合的学科优势和“所系结合”的办学优势、辐射全省的规模优势和技术全面的临床优势,以医疗为牵引,以科研和教学作为助推,集中精力建设重点学科和高品质的医学及科研中心,构建新型“医-教-研-产”融合的创新基地。

 

生命至上,坚守公立医院责任担当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科大附一院7000余名职工放弃春节假期,数千人请战,163位骨干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勇担省级定点收治医院和省重症患者集中救治基地医院的医疗救治重任,累计治愈出院确诊患者85人,体现了公立医院的责任和能力。


“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不仅应体现在奉献上,更应该体现在理念上。”在刘连新看来,公立医院一方面要有家国情怀的担当,危难时刻要冲得上去,平时更要注重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创新医疗技术,着力解决看病难问题。“在新时代,我们更要注重加强运营管理,提高运营效率,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刘连新说。


image.png


抗疫期间,由中国科大联合攻关团队开展的“托珠单抗+常规治疗”免疫治疗的“科大方案”在雷神山、火神山、武汉金银潭等14家医院推广应用,有效提升了武汉地区重症患者救治的成功率。该方案被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第八版)》。医院还多次组织专家通过远程视频系统,与多国医院同行专家就各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关心的问题进行在线交流,将“科大方案”分享至世界各地,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力量。“这一方案的成功,就是临床和科研结合的典范,坚定了我们走‘科大新医学’创新之路的决心。”刘连新说。


“互联网+医疗”无疑是新时代医疗健康服务的新趋势,刘连新指出,中国科大附一院依托全国首家智慧医院和安徽省立医院互联网医院建设,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阶段,第一时间打通互联网医院药品冷链配送,一周时间为10万人提供网上就医服务,“我们正在持续开展‘互联网+改善医疗服务’品牌工程,努力让就医‘痛点’变‘通点’,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

 

不忘初心,顺势而行创建一流医院


进入平疫结合时代,公立医院发展策略如何围绕医改政策进行调整,使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刘连新认为,疫情对门诊和住院不论是在前期还是后期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要理顺流程,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效率,提高重大传染病救治水平。


同时,人才储备是医院长久发展的关键。中国科大附一院坚持引育结合的人才策略,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格局,依托墨子论坛和科大校友会等高端平台广聚海内外英才,积极推进中国科大专硕、专博培养,建立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风物长宜放眼量。在刘连新看来,医院管理者一定要有高站位,要始终牢记使命,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顺势而行。在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同时,依托优质科教资源,加大校院融合,执着攻关创新、潜心立德树人,推动科教协同新发展;要聚焦院区学科资源整合,聚焦凝练学科发展特色,聚焦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动态调整学科发展战略,重构学科发展新格局,聚焦提质增效,加大开源节流,促进运营效益新提升。

新的机遇,意味着新的挑战,对于医院未来的发展,刘连新信心满满:“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


这番话说完,他又投身于紧张的会诊工作中。


责任编辑:张玉辉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