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广州
当前位置:首页/ 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主题巡展/广州/详情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刘启发:飞速发展的血液科与被打破的“血癌”禁忌

时间:2021-07-29 16:09:40来源:未知作者:贾薇薇 阅读: 95971

血液病的公众认知和学科发展之间有一道“界限”。1980年,日本电视剧《血疑》引进国内,17岁女主角因身患白血病死亡,让“血癌”这个词被中国人广泛认知,人们理解的白血病就等于死亡。2018年,《我不是药神》上映,真实事件改变的电影收获了票房口碑,也让白血病引起公众及有关部门关注,人们也普遍认为是电影的热议间接推动了相关改革,如今电影中治疗白血病治疗药物已大幅下降。


从八十年代到如今,血液科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刘启发教授1983年毕业后一直从事血液科工作,他和他的团队亲历见证了中国血液科飞速发展,血液科从很多疾病都无法治疗的“绝望”科室,到单纯的放化疗、骨髓移植,逐渐深入到生物、靶向基因以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等领域,只用了三十几年的时间,血液科也因此被业界定义为发展最快的学科。如今学科发展向精细化、深度发展,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成为医生们科研的重点。


近四十年的血液科工作经验,让刘启发教授的临床科研过程成为血液病治疗发展的现实映照,我们邀请他一起回顾血液科发展历程,共同谈论血液病最新进展及展望未来,尝试打破公众认知和学科发展之间的界限。


image.png

     

“相对其他肿瘤,血液肿瘤的治疗效果更好”


日本影视剧《血疑》中女主患的是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病生存时间较短的一种疾病,因为影视作品的传播度,让老百姓更多的认为血液肿瘤就等于“血癌”,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绝症。实际上,即便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不能单纯的将白血病理解为绝症。


“实际上血液病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其中的疾病亚型分类非常多,”刘启发教授说。我们可以以物理学作为比喻,比如最早我们以为原子是物质的最小颗粒,随着发展,我们发现原子还可以分成电子、质子和中子,再后来又发现更小的粒子……血液病的亚型种类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逐渐细化,治疗手段也随之更为精细,目前已经发展为“量体裁衣”式的个体化治疗。


血液病从大的分类上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在良恶性的分类下又有很多种亚型。血液肿瘤是癌症的一种,老百姓理解的癌症肿瘤固定在某一个部位,而血液是流动的,一旦发生累积全身,不一定表现为肿块。血液疾病的另外一大类亚型是淋巴瘤,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局部的肿瘤包块,和很多肿瘤性疾病表现是一样的。


血液肿瘤的相对其他学科的肿瘤治疗效果更好,其他学科的肿瘤经过手术、放化疗之后可能还是会复发,所以现在主流观点将肿瘤定义为慢性疾病,带瘤生存。但血液肿瘤特别是白血病这一亚群,随着新的治疗手段出现,如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治疗五年以后不复发,可以达到治愈,血液肿瘤早已经不是绝症的代名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治愈率可达60%以上”


1957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多纳尔·托玛斯发现正常人的骨髓移植到病人体内,可以治疗造血功能障碍。“这是骨髓移植的初始,也让多纳尔·托玛斯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位医生。”刘启发教授说,这一技术迅速在全世界传播,成为根治白血病的主要手段。这为血液系统疾病,特别是血液肿瘤的治愈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但造血干细胞移植受困于供体来源,特别是异体干细胞移植,当时全球只有1/4的人能够找到供体,同时也受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对并发症的比如感染等的控制并不好,所以疗效并不十分理想。


“目前供体来源已经得到解决,”刘启发教授非常肯定的说,一是基于G-CSF的单倍型移植的白血病治疗“北京方案(2016年被世界骨髓移植协会正式命名为白血病治疗的“北京方案(Beijing protocol)”)”,二是以欧美为首的环磷酰胺,post-coi,ptcoi模式,以及预防感染等辅助技术的提升,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就是老百姓通俗理解的“血癌”,可以达到60%以上的治愈率。“注意不是治疗,而是治愈,”刘启发强调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上海维甲酸诱导分化的临床应用,对于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可以达到95%以上的治愈率。另一个标志性药物的出现,就是《我不是药神》电影中的药物TKI(络氨酸酶抑制剂),以前只能进行骨髓抑制才能治愈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现在药物治疗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近些年,更多的靶向药物,单克隆抗体,CAR-T(免疫疗法)等的出现,让难治性肿瘤的治疗效果非常好。


“方法很多,没有所谓的终极手段”


公众理解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和临床的成功率并不相同,临床认为只要把干细胞种植进去就是成功,目前可以达到99%的成功率。“但种植只是第一步,根据每个人身体条件的不同,”刘启发教授说,还有很多后续治疗要“跟上”,以及预防可能产生的不同并发症,但无论如何,白血病的总体治愈率都可以达到60%,对于地中海贫血来讲,治愈率可达90%以上。


刘启发教授所在的南方医院血液科是华南地区最大的骨髓移植中心,他认为骨髓移植并不是血液疾病治疗的“终极武器”。


“这样讲过于片面,临床上有很多治疗方法和手段,”刘启发教授说,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其他治疗方法的有效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造血干细胞移植涉及到的因素特别多,很多人也会疑惑,为什么同样的疾病,我和别人的效果完全不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中的一环,很多患者之前经历了诱导化疗,成功与否与移植前的标注化治疗,以及术后的感染,并发症密切相关。


所以血液科近年来一直在强调规范化治疗以及多学科的协作,“治疗效果与医生、医院的整体水平密切相关,”刘启发教授说,比如很多血液科的医生都是感染科的专家,而团队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南方医院的血液科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骨髓移植中心,一是得益于南方医院平台强大的综合实力,二是赖于刘启发教授组建的MDT(多学科协作),在解决疑难病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刘启发教授以多发性骨髓瘤为例,疾病的最初表现为发热不退,根据肿瘤的部位,患者首先就诊的可能是心内科、骨科或者其他科室,通过MDT,其他科室的医生很快能判断出患者可能是血液疾病,很快就能通过检查实现确诊。


“医患之间的配合才是最强劲的力量”


去年刘启发教授团队在《柳叶刀》发表了重要科研文章,后续的科研工作还在陆续进行。刘启发教授总说,作为临床医生,不可能找不到科研题目,“你的工作一定会遇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科研,”刘启发教授说。例如“北京模式”就是中国科研学者对世界血液治疗的贡献,我国的学者进行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


“医学是不可预测性的科学,”刘启发教授说,技术不断在进步发展,很多治疗方法现在是对的、好的,但“新方法出现现在的方法就不好了”,血液科的疾病治疗大多需要3-5年的时间,这期间医患之间的配合和信任度就特别重要,血液学科的飞速发展给患者带来生的希望,获得更精准的治疗,更高的治愈率,但回归本心,医患之间的配合可能才是最强劲的力量。


采访到刘启发教授并不容易,他的时间是按照分钟安排的,这个别人眼中的工作狂人,将全身心都放在了工作上。今年是他在血液科奋斗的第三十八个年头,“还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做,”刘启发教授说,攀过了这么多“高山”,血液科的未来已经向着针对患者遗传学特点,开展个体化、精准治疗迈进。

责任编辑:李慧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 09-052022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㊲|杨衿记:做肺癌患者生命中的“拾光者”

    每周四的清晨,他都会早早带着提前备好的三杯热茶和两瓶凉白开来到门诊室,门口早已排起了长长的患者队伍。进入诊室,他将手里的水杯放在离自己触手可及的窗台上,以便于在长达六个小

  • new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中心团队:立足中国原创 彰显中国自信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主院区)、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501号(光谷院区)、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新天大道288号(中法新城院区),始建于1900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医院。

    2021-08-19
  • new致敬“8·19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 你我同行|林定坤:学贯中西,推进中医传承与创新

    看中医、吃中药、喝凉茶、做药膳……广东人自古就笃信中医、笃爱中医。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也孕育出了特点鲜明的岭南中医流派。在这其中,执牛耳者非广东省中医院莫属。这家始建于

    2021-08-18
  • new京东健康名医专家团队:守护健康 不分线上线下

    高思华 1-个人简介 高思华:国家级名老中医,教授,博士生导师,岐黄学者 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过敏性鼻炎、高血压、脾胃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月经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内科、妇科疑难病症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委员 2-科研及获奖 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完成国家973计划中医药专项《“肺与大肠相表里”脏腑相关理论的应用基础研究》1项、作为课

    2021-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