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主题报告|吴雪琼教授:推动检验技术发展,促进结核实验室检验体系建设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裘佳)解放军总医院结核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吴雪琼教授介绍了结核菌感染后在宿主体内的生物学过程,以及在不同生物学过程中适宜的结核诊断技术进展与选择。
吴教授表示,结核菌经过气道进入肺泡后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有的人免疫力强,可以直接杀灭和清除,有的并不能把它杀灭,可能会发生自噬、凋亡或焦亡。固有免疫发挥作用后,产生抗原,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包括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此时通过检测固有免疫应答及适应性免疫应答可以进行免疫诊断。
一些结核菌可能被吞噬后并不能清除,潜伏在巨噬细胞内,出现免疫逃逸,这种休眠状态就可能干扰结核病的诊断,需要检测以鉴别是结核潜伏感染还是活动性结核病。还有一些结核菌不能完全激活巨噬细胞,甚至能在巨噬细胞里增殖,形成的肉芽肿可能出现干酪样坏死,液化、形成空洞,并通过咳嗽、咳痰排出。
“在不同感染状态下,所采用的检测方法也不相同。”吴教授表示,针对排出的结核菌检测,主要采用细菌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目前已成为确诊的依据之一。目前病原学阳性的结核病患者较少,仅30%~60%。病原学阴性的结核病患者只能通过检测宿主的免疫应答或结核菌的代谢产物,进行临床辅助诊断,即免疫学诊断和组学诊断。
吴教授介绍,目前结核病医学部实验室共开展了14项结核实验室检测项目,每年检测标本量大概5~6万份,病原学诊断主要是涂片和培养。分子生物学检测主要采用荧光定量PCR、LAMP、RNA扩增。运用菌种鉴定芯片可鉴定16种非结核分枝杆菌,用Xpert及耐药芯片可检测结核菌耐药情况,正在引进MIC法,希望能检测包括一、二线十几种药物的耐药情况。体液免疫检测主要检测抗结核抗体,细胞免疫包括临床的PPD皮试,实验室做ELISPOT、ELISA及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吴教授表示,目前结核实验室诊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包括结核潜伏感染以及活动性结核病要进行鉴别诊断;菌阴结核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核病患者的免疫状态评估,将于今年10月组织专家对免疫状态评估和免疫干预方面达成专家共识;组学诊断还需要完善,需要标准化才能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随着耐药结核病增多,新的二线抗结核药物的分子耐药机制以及检测方法还需要深入研究,为临床提供诊断的依据;希望有更多自动化检测仪器问世。
“一方面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研发新的检测技术,不断转化成果为临床服务,促进检验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另一方面,希望检验实验室不单是出检验报告的机构,而是能出检验诊断报告,提高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结核实验室检验体系,实现检验结果互认,更好地服务临床、服务患者。”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7月31日气道慢病|网络授课结合实际操作,气道慢病板块顺利完成
此次高峰论坛不仅设立网络授课,更结合肺功能实际操作进行了学习班实际操作,就肺功能的解读,操作质控等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2021-07-31 -
new7月29日睡眠呼吸障碍|睡眠呼吸障碍专场圆满收官
2021年7月29日,第十六届301呼吸疾病高峰论坛会睡眠呼吸障碍专场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顺利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
2021-07-29 -
new7月31日主题报告|吴雪琼教授:推动检验技术发展,促进结核实验室检验体系建设
结核菌感染后在宿主体内的生物学过程,以及在不同生物学过程中适宜的结核诊断技术进展与选择。
2021-08-03 -
new7月31日主题报告|解立新教授:ICU的格局需要改变
大会主席、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主任解立新教授就“现代ICU的问题与出路”带来了非常精彩的讲座,他提出了现代ICU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了一些发展方向,并且已经开
2021-08-02
-
7月29日下呼吸道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六步法
2021-07-30 -
7月31日开幕式|打造呼吸品牌盛会,推动“大胸科”平台稳步发展
2021-08-01 -
7月31日主题报告|吴雪琼教授:推动检验技术发展,促进结核实验室检验体系建设
2021-08-03 -
7月29日下呼吸道感染|新型病原学检测技术提高感染致病原的检出率
2021-07-31 -
7月29日睡眠呼吸障碍|睡眠呼吸障碍专场圆满收官
2021-07-29 -
7月31日主题报告|解立新教授:ICU的格局需要改变
2021-08-02 -
7月31日气道慢病|网络授课结合实际操作,气道慢病板块顺利完成
2021-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