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直击进博
当前位置:首页/ 2022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医师报》直击进博/详情

心律失常领域“救命神器”集中亮相第五届进博会

时间:2022-11-08 15:58:02来源:进博会作者: 阅读: 144679

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上,美敦力心脏节律管理及诊断业务运营部门展示了一系列心律失常领域的救命神器,并在线上举办了心律失常救命口诀及护心操推广仪式活动,众多心内权威专家“云端”相会,同跳护心操,共话科普未来,一起为我国心律失常疾病防治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提到:“参加进博会五年,我们一起见证了国家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带来的繁荣与发展,也见证了心律失常领域的创新之花不断绽放,新的心律失常诊疗器械不断问世,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获益。心律失常是威胁全球患者生命健康的一个重大疾病,严重时,一旦发作可能造成患者死亡等严重后果。值得庆幸的是,医学工程师和专家同道们一直致力于研发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的各种器械,带来了众多心律失常‘救命神器’,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教授表示:“心脏性猝死是导致心血管死亡的最主要死亡原因。我国每年有50多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而在体内植入除颤器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最有效方法。美敦力公司创新研发的EV ICD通过除颤导线植入患者胸骨下,不仅能够有效除颤,还具有无痛治疗起搏功能,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希望这项技术能够尽早的进入中国,拯救更多的患者。”

进博会是承载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首发首展的重要平台,在往届进博会上,最小心脏起搏器等多款创新医疗科技获益于平台溢出效应,得以加速引进落地。此次,美敦力更是带来了心脏节律领域涵盖诊断、起搏、除颤的全疗法解决方案。其中Aurora EV-ICDTM血管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MicraTM VR&AV 无导线心脏起搏系统、LINQ IITM植入式心电监测器三款创新产品尤为引人注目。


“心脏防弹衣”——EV ICD


ICD(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是预防心脏猝死的一线卫士。在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事件时及时诊断并电击除颤,挽救患者生命。植入方法非常简单,微创手术过程仅需半小时左右。本次新品EV ICD不通过心脏,也不通过血管,它的除颤电极导线放在心脏前胸骨下,更贴近心脏,可以为患者提供ATP无痛治疗,具备并发症更少、体积更小、寿命更长等优势。今年8月8日举行的欧洲心脏病学会大会上公布了EV ICD关键性研究结果:EV ICD除颤有效性高达98.7%,安全性(6个月无重大并发症)高达92.6%。

心脏骤停高危人群要尤其注意疾病的威胁,尤其是心脏超声中的左室射血分数指标低于35%的患者,每年发生猝死的概率大概15-20%,要及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植入ICD预防心源性猝死。如果发生心脏骤停,有ICD植入的话,抢救成功率几乎是100%。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宿燕岗教授分享了一位年轻患者的故事,该患者由于肥厚性心肌病在运动后发生室颤,幸运的是他第一次发病时附近有体外除颤器,因而获救。此后他决定植入ICD,植入后ICD实时守护他的生命健康,已为他准确除颤了七八次。宿教授提到:“ICD不仅挽救了这位高危患者的生命,还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幸福生活,这是非常重要的”。


胶囊起搏器——Micra


心跳太快需要警惕猝死风险,如果跳得太慢,也不能掉以轻心。心跳过缓可能导致患者头晕、乏力、晕厥,甚至威胁生命。这时候就要植入起搏器,让心脏重新律动起来。传统的起搏器由静脉植入电极导线感知并起搏心脏,芯片和电池则集成在脉冲发声器里,埋在皮下,这一经典的术式已经延续了60多年。无导线起搏器则没有电极导线,大小就像一颗胶囊,直接植入在心腔内感知和起搏。

Micra VR于2018年在第一进博会上首秀,于2019年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正式获批,于第二届进博会期间上市,如今已有超6000位患者受益于此疗法。如今Micra VR的加强版Micra AV也已经于今年5月份在国内上市,Micra AV不仅保留了3.0特斯拉磁共振兼容、0.8立方厘米体积、1.75克的重量、微创植入等Micra VR的所有优点,还以重建患者房室传导功能的特点,让患者获得更佳的起搏体验。

日常体检若心电图提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就需要尽快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并根据自身情况和意愿,与医生一起选择植入传统起搏器还是无导线起搏器。

云南省心律失常诊治研究中心主任、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范洁教授分享了一位货车司机的故事。这位患者因为阵发性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了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三个月后,他来医院随访,开心地对范医生说:“我要是不告诉别人,别人根本不知道我装了起搏器。其实我也已经忘了我是一个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因为我再也没有头晕跟黑蒙症状发作”。有了Micra的守护,他真的可以无形之间,心跳如常。


心脏的袖珍雷达——LINQ II


许多患者经常觉得心跳快快慢慢,甚至发生眩晕、晕倒,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但多次到医院却什么都检查不出来。这时就需要长程心电监测设备,持续监测偶发的、隐匿的心律失常。LINQ II是拥有长程心电监测功能的“袖珍雷达”。它在胸部皮下植入,体积小于一个大号曲别针,植入后皮肤表面几乎看不出来,对日常生活基本无任何影响。它可连续4.5年为患者提供心电监测,侦察多种连患者都没有感知到的心律失常。LINQ II用于诊断反复晕厥、检测卒中病因并预防卒中复发,以及筛查诊断隐匿性房颤和长期健康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李若谷教授分享了一个患者故事:患者7个月内反复晕厥,辗转数个科室查不出病因。在植入LINQ之后,三个月内就监测到了心脏停跳。植入了胶囊起搏器,重获安稳生活,再也没有晕厥过。LINQ实时监测,不放过任何一个隐藏的危险,真正做到时刻保护生命健康。


妙手调心律  神器惠九州


平时在各地挽救心律失常的专家们也特别录制了寄语,共同投身到心律失常救命口诀及护心操推广的科普中。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博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黄德嘉教授提到:“我们看到Micra第二代的起搏器Micra AV具备维持心房心室同步起搏功能,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更好的维护。我相信这代新型起搏器,将会使更多的心动过缓的患者受益。”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感慨道:“美敦力公司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起搏器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具研发实力的医疗科技创新公司。他们不断引进的新产品保障人类健康,对于适应证的患者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景峰教授也提到:“心脏器械植入历经64年的发展,从有线到无线,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到快速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挽救了大量的病人。相信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的发展,我们会有更多高科技的心脏植入器械,应用于病人,造福于病人。”

在活动的最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心内科专家们的护心操视频共同汇聚在进博会场的大屏幕上。通过简单的动作,朗朗上口的口诀,再次掀起全新的心律失常疾病科普热潮。


应邀参加本次活动的专家有: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张澍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华伟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黄德嘉教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黄从新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曹克将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王景峰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吴立群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明龙教授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汤宝鹏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陈柯萍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宿燕岗教授

福建省立医院 陈林教授

武汉亚心总医院 苏晞教授

南京鼓楼医院 徐伟教授

贵州省人民医院 吴强教授

北部战区总医院 王祖禄教授

浙江求是心血管病医院 沈法荣教授

北京医院 杨杰孚教授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范洁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刘兴斌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刘启明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李若谷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李述峰教授

广东省中医院 陈秋雄教授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谢瑞芹教授


图片1.png


美敦力中国区心脏节律管理及诊断业务运营部门副总裁林松先生在最后总结到:美敦力作为全球化的医疗科技、服务和解决方案提供者,始终致力于帮助患者减轻病痛、恢复健康、延长寿命。进博开放的平台也给了美敦力将科技新产品加速引进落地中国的机会。本次参展带来的一系列心脏疾病领域创新全疗法,展现了美敦力承诺中国、造福患者的决心。未来,美敦力将继续携手各界,共同为我国心脏疾病防治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心脑血管等四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70%以上。面对国家如此突出的健康问题,必须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推动关口前移。因此,通过科技创新引医疗源头活水,或将成为破解疾病防治僵局的关键。


《心律失常救命口诀》:

心脏砰砰砰,数数你心跳。

不知快或慢,LINQ来帮忙;

监测不停歇,诊断要趁早。

要是跳得慢,Micra来相伴;

一颗小胶囊,藏在你心腔。

要是跳得快,ICD来护航;

贴心又安心,护心它在行。

口诀记心上,心律不失常;

救命有神器,神器棒棒棒!


责任编辑:许奉彦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 new多款重磅肿瘤产品亮相世博 助力患者高质量生存与生活

    11月8日,辉瑞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举办了“科学致胜,新辉璀璨”辉瑞肿瘤新管线畅想圆桌会及辉瑞泌尿血液新产品预告仪式。期间,与会嘉宾就辉瑞的创新产品与前列腺癌、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等领域的临床治疗需求展开深入探讨,并殷切盼望辉瑞肿瘤领域的多款重磅创新产品如双重机制PARP抑制剂Talazoparib和全球同步开发的双特异性抗体Elranatamab能早日帮助中国患者对抗最难治的肿瘤疾病,延续患者的生命。 本次圆桌会通过线下及线上相结合的模式,邀请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叶定伟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胡夕春教授,辉瑞全球生物制药商业集团中国区肿瘤事业部总经理王怡亲与辉瑞(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朝华共同参加。 “科学致胜,新辉璀璨”辉瑞肿瘤新管线畅想圆桌会嘉宾合影 “以科学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辉瑞肿瘤始终为攻克难治的癌症而不懈努力。秉承‘为患者带来改变其生活的突破创新’的使命,我们通过全球范围内的研发创新和战略合作持续丰富产品管线,将同类第一、同类最优产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带给亟需的中国患者,共同推进肿瘤医疗解决方案的不断优化。” 辉瑞全球生物制药商业集团中国区总裁彭振科表示:“辉瑞已有多款创新肿瘤药物通过进博会加速引进。今年我们带来两款全球同步的创新在研产品,针对相应领域的临床需求,我们希望借助进博会平台的溢出效应,助力推动医疗健康行业的资源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让更多中国患者享受到国际领先的优质医疗资源,实现最大化治疗获益。” 新辉璀璨 多款重磅肿瘤产品亮相世博 辉瑞本次带来了两款

    2022-11-09
  • new聚势同行 多维举措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

    11月8日,在第五届进博会上,辉瑞肿瘤以“科学致胜 共克癌症”为主题启动“创新管理 关爱升级”肿瘤患者创新管理关爱活动,续写创新、合作、承诺的进博故事。活动涵盖多层次创新准入项目“光速合作 共克癌症”“科学创新,肺凡守护”、乳腺癌患者管理生态圈建立等三大项目,多维度创新合作,进一步践行辉瑞肿瘤深耕中国、关爱患者的承诺,促进肿瘤创新药物和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可及性、公平性,提升肿瘤全方位、全周期管理与服务。 “在辉瑞,我们始终不断探索突破性的科学创新,以期为患者群体带来切实改善其生命质量的重大改变。三十余年来,我们通过辉瑞的广阔平台,一直努力将全球前沿的创新产品引入中国。” 辉瑞全球生物制药商业集团中国区总裁彭振科表示,“辉瑞拥有业界领先的肿瘤产品组合,患者关爱也是辉瑞的关注重点。此次辉瑞借助进博会的平台带来了患者创新管理关爱系列活动,积极响应中国肿瘤慢病化管理号召,致力为患者提供涵盖全治疗周期的管理和服务。未来我们将不遗余力为满足中国肿瘤患者亟待满足的需求而奋进,助力“健康中国2030”宏伟目标的实现。” 助推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创新药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辉瑞积极响应建立以国家医保为基础的肿瘤特药领域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参与国家医保目录谈判同时,携手全国肿瘤医疗专家,跨领域合作伙伴,通过多元的模式,聚焦改善肿瘤患者用药负担及医药生态前景的创新方案。 在“光速合作 共克癌症”创新战略合作启动仪式上,与会嘉宾承诺长期致力于推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建设,促进创新药物及优质治疗方案通过多方共付服务、互联网医疗、民营医院网络等多渠道惠及

    2022-11-09
  • new科学引领创新 加速中国与全球同步研发进程

    11月8日,以“光速创新助患者 质量诚信守健康”为主题的辉瑞研发高端论坛在第五届进博会举行。作为一家以科学为基础、创新的、以患者为先的生物制药公司。今年辉瑞秉持“科学致胜”的理念,携转型成绩单再征进博,向业内外展示辉瑞的创新与研发动态,促进行业合作交流,为中国创新医药生态圈的建设增添新动能。 科学致胜 持续加码研发创新 创新研发是辉瑞实现目标的核心。截至2022年11月,辉瑞全球共有112个在临床阶段进行中的研究项目,涵盖临床Ⅰ期到注册申报,涉及肿瘤、疫苗、内科和抗感染、炎症和免疫、罕见病等领域,这无疑是改变全球患者包括中国患者生活的112个潜在机会。 作为在华跨国制药公司中设立的最早、规模最大的研发中心之一,辉瑞中国研发中心经过17年的发展,已成为辉瑞全球重要的研发枢纽,为全球产品线的开发项目提供全方位支持服务。 为了加大、加快在中国的投资,加速新药的上市,辉瑞中国研发中心提出了“两个80%目标”:即到2022年底,实现中国参加80%的全球早期以及关键三期临床试验,其中80%的项目做到同期申报。 “‘两个80%’”目标是希望中国能通过全面同期地参与辉瑞全球研发管线产品的各项研究,尤其是早期的临床研究项目,实现全球创新药在中国同步递交并尽早上市。目前‘两个80%目标’已基本达成,2021年11月至今,辉瑞获批的新产品和新适应症达到11个,多为患者急需、填补临床治疗空白的创新产品。” 辉瑞(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朝华谈道,“随着‘两个80%目标’的阶段性达成,预期在2022年至2025年期间,计划在中国申报上市的注册申请中有76%的临床试验是全球同步研发项目;同时中国上市申请的时间与全球首次上市

    2022-11-09
  • new四十年汇涓流而成大海,东方智慧引领血液学新时代潮头——中国首部血液学大型医学人文纪录片进博会期间正式公映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近日在上海盛大开幕。此次展会期间,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武田中国联合策划,南方周末提供媒体战略支持的全国首部大型医学人文纪录片《创新攻坚——中国血液学发展史》正式公映。作为我国首部血液学大型医学人文纪录片,《创新攻坚——中国血液学发展史》深度聚焦血液肿瘤、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多种血液疾病研究,详实记录了中国血液学四十年来的创新发展历程,由近20位中国血液学领域顶级专家参与讲述,一幅由东方智慧书就的长卷向全球铺展开来。 · 吴德沛教授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接轨世界到勇立潮头,中国血液学科的建设凝结了几代血液学研究者的心血。经过四十年来的耕耘和探索,我国血液学在研究和诊疗方面不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们希望这部纪录片通过系统地回顾中国血液学的发展历程,致敬血液先驱,镌刻学科荣誉,将希望的火种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全面推动中国血液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 柳莺女士 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理事长 “在我国血液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留存了很多历史资料及人文事迹,弥足珍贵,能够将血液学先辈的奋斗历程记录下来,让更多的年轻医生了解这份历史,为中国血液学的人文建设增砖添瓦,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同时我们也希望公众能够通过这部纪录片更加了解和关注血液疾病患者,唤醒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这个队伍当中,为血液学未来的发展凝聚力量。” 自第一届进博会举办以来,已有众多前沿科技与学术成果通过进博会从中国走向世界。2020年第三

    20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