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CASH|国际国内共话移植前沿,探索患者治愈之路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唯一治愈手段,国际国内变化日新月异,相关研究层出不穷,为推动我国干细胞移植领域快速发展,1月7日下午,第三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干细胞移植专题论坛召开,论坛分为临床研究进展及创新、基础研究临床转化和国际交流-欧美声音三个专题。
南方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院院长、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刘启发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黄河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医师韩明哲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周家喜教授共同担任论坛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姜尔烈教授担任执行主席并进行大会主持。
CASH
发力,高水平临床研究推动移植领域高速发展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张晓辉教授围绕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前景和展望做了报告,他表示,中国每年移植中心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数量显著增加,数量的快速增长表明造血干细胞移植一定是根治的技术、一定是老百姓获益的技术,相信未来在造血干细胞与免疫治疗、新药联合应用的前景下,将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徐州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徐开林教授介绍了CAR-T治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B-ALL。他表示,我国CAR-T治疗复发难治B-ALL的临床试验开展较早,项目较多,其中CD19靶向、CD22靶向的CAR-T治疗的近期疗效喜人,但远期疗效还有提升空间。他指出,CAR-T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强强联合,CAR-T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的远期疗效优于单次,甚至是二次CAR-T的疗效。综合评价疾病因素、CAR-T治疗相关因素及患者因素将协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在CAR-T后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姜尔烈教授分享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现状与展望。他指出,自体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率高与既往自体移植方式有关,如缺乏移植后维持治疗、预处理方案繁杂、采集物未进行MRD检测等。他相信,随着自体移植技术的发展和新药的出现,更多ALL患者将有机会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在取得媲美异基因移植疗效的同时降低移植相关死亡率。
随后,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曦教授就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中国专家共识展开解读。他指出,免疫细胞亚群、自身抗体、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MiRNA可为cGVHD的精准诊断治疗提供帮助,并分享了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在患者移植后+45天、+100天输注间充质干细胞预防cGVHD的效果。最后张教授表示,相信未来中国有更多的研究可以填补cGVHD领域存在的空白。
CASH
转化,高水平基础研究助力移植领域深入发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信息与资源中心首席技术专家、北京协和医学院特聘教授陈俊仁分享了数据科学在移植领域的应用。他分享了团队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1838例移植后患者数据的分析,可视化描述患者移植后的免疫稳态重塑过程以及开发综合免疫风险评分预测异基因移植后患者生存的研究成果。他表示,机器学习在临床科学应用范围迅速扩大,并介绍了应用机器学习动态预测aGVHD的相关研究。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杨永广教授以动员白血病细胞离开骨髓免疫抑制微环境提高GVL效应为例分享了肿瘤免疫抑制机制与干预策略的相关基础研究。他指出应用动员白血病细胞离开骨髓免疫抑制微环境提高GVL效应,只有宿主的LSK细胞会被动员,而供者来源的干细胞不会被影响。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不良反应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输血医学系执行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副所长刘忠教授分享了输血技术进展对移植技术的推进。他对于输血安全的医学问题、社会学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指出目前的输血医学技术已经发展为可以采集、输注特异性细胞的水平,可以提供患者更具个性化的治疗。
CASH
对话,国际交流互鉴促进移植领域共同发展
美国希望之城国家医疗中心血液学与造血细胞移植学系教授Anthony S. Stein结合自身经验就全骨髓淋巴照射(TMLI)在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的应用进行了分享。他指出,TMLI在移植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在老年患者、进展期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尤为重要,并与大家分享了预处理方案包含TML治疗高危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结果。
德国汉堡-艾本德大学医学中心教授、干细胞移植系主任Nicolaus Kroger教授分享了预防AML患者移植后复发的相关研究。他介绍了AML患者接受异基因移植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是降低移植后复发,并从移植前的治疗、预处理方案的调整、回输物及供者的选择、GVHD预测策略、维持及抢先治疗预防等方面提供了降低移植后复发的方法与经验。
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宋献民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副主任冯四洲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血液科学术主任孙自敏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副院长付蓉教授轮流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国家转化医学中心(上海)副主任医师胡晓霞教授、苏州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行政副主任唐晓文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髓移植中心副主任罗依教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曦教授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姜尔烈教授、朱平教授、冯小明教授、王洪教授共同参与论坛讨论。
本次专题论坛立足全球视野、促进全局思维,系统梳理了移植领域的前沿进展及国内外最新研究的成果,共吸引超过5万人次线上观看。未来,领域内专家学者将在“大血液、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的指引下,推动我国移植领域事业不断开拓前行,助力血液学事业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2023CASH | 谋划教育新篇章——助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提升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面对健康中国建设新目标、人民生命健康新需求,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加快建设医学人才培养创新基地,加
2023-01-18 -
new2023 CASH | 血液肿瘤患者的福音!用药问题、安全误区专家一齐来解决~
新年伊始,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承办的 2023年第三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 如期举行。作为我国血液领域的重要
2023-01-18 -
new2023 CASH | 多学科合作,共筑医药科普未来
为了推进血液肿瘤科普体系建设,多学科合作精准做好血液肿瘤患者科普工作,第三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科普专题论坛启动了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血液肿瘤科普平台,成立了中国血液病专科
2023-01-18 -
new2023 CASH | 专业的平台做专业的科普——共话血液学科普创新,深化科普平台建设
推进科普平台建设是实现科学普及创新的关键。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科技为民服务,加强科普平台建设,打造普惠创新、多学科参与的社会化大科普格局,促进血液学科普资源
2023-01-18
-
2023 CASH|国际国内共话移植前沿,探索患者治愈之路
2023-01-18 -
2023 CASH | 多学科合作,共筑医药科普未来
2023-01-18 -
盛会引航,共启新程——第三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胜利召开
2023-01-18 -
2023CASH | 谋划教育新篇章——助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提升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
2023-01-18 -
2023 CASH | 专业的平台做专业的科普——共话血液学科普创新,深化科普平台建设
2023-01-18 -
2023 CASH | 蓬勃青年科研人才队伍 助推青年学者职业发展
2023-01-18 -
重磅发布!2022年度中国血液学十大研究进展揭晓
2023-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