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深度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深度报道/详情

洪群英:当间质性肺疾病遇上肺癌 高山面前无所畏惧 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

时间:2023-05-09 14:33:57来源:医师报作者:黄晶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基本病变的一组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其最难治的分型,被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对于呼吸科医生而言,遇到间质性肺疾病已经相当棘手,当肺癌遇上ILD,两难相遇,又会遇到什么样的难题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洪群英教授同时专注于ILD与肺癌的诊疗,面对着呼吸科两座最难逾越的高山,洪群英教授用高超的医术与医者仁心,为无数患者带去希望与慰藉。
艰难中起步  虽难从未放弃前行

1992年,洪群英教授进入中山医院呼吸科。那个年代,医疗技术比较匮乏,呼吸科医生临床中依仗的最主要“武器”是胸部X光片,而这对于诊断ILD是远远不够的。当时的治疗药物除了激素,医生别无它法,对于ILD引起的纤维化也无计可施。

让洪群英教授至今仍记忆深刻的是一位特殊的患者,她因反复气胸成为呼吸科的“常客”。因为反复住院、反复抢救,几乎所有的呼吸科医生都认识她。

“为什么患者会出现反复气胸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无法确诊。”洪群英教授现在都记得当时的着急与无奈。为了明确诊断,医生们查阅资料、进行全科大讨论,都无济于事,最后通过病理解剖才明确诊断。洪群英教授表示,现在只要通过CT即可诊断的疾病,那个年代却那样难。

即便如此,以贾友明教授为代表的中山医院呼吸科老专家们也没有放弃对ILD的研究与探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展了支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等在当时极为先进的技术。“没有高明的诊断手段,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但我们从未放弃对ILD的探索。”洪群英教授表示,利用好能用的所有手段,做好疾病的鉴别诊断,对于部分结缔组织病(CTD)相关的ILD,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可以有一定的缓解。

“对于医生而言,哪怕只为了患者一点点的获益,都会付出十二分的努力,这就是医者仁心。”洪群英教授感慨道。
创新中起飞  科技助力大步前行
从只有胸片可用到现在的影像技术大发展;从只有激素可用到现在抗纤维化特效药的问世,30年来,洪群英教授亲身经历了医学的发展为临床所带来的变化。

“刚入科的十几年,对于ILD的诊疗一直在探索,但并无多大起色。”洪群英教授感慨,近些年诊断技术与治疗手段不断升级,加快了ILD诊疗与发展的步伐。2002年,美国胸科学会(ATS)、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和欧洲呼吸学会(ERS)共同发布了IPF分类等问题的国际共识。同年,中国也正式发表了《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1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测技术规范(草案)》2

此后,ILD的诊疗共识不断更新,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让医生在临床诊疗中有据可依,有法可用,ILD诊疗的发展也进入快车道。

此外,ILD的诊疗模式也不断更新迭代。最初,由于发病机制不明确,大多数患者在呼吸科就诊,后来因为该病大多有自身免疫相关问题,风湿免疫科医生参与进来,现在对于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治,早已从“单兵种作战”转向“多兵种协同作战”。洪群英教授介绍,在为一位ILD患者的诊治中,会有呼吸科、风湿免疫科、影像科、病理科、血液科、心脏科等多学科共同参与,多学科会诊(MDT)诊疗模式让患者得到更加全面的诊疗方案,有利于疾病的全面恢复。
抗纤维化新药为ILD患者带来新生机
肺癌与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对“难兄难弟”,两者的难治性与死亡率不相上下,都是临床诊疗的难点与痛点。当ILD遇上肺癌,对医患双方而言都是难以攀越的险峰。

肺纤维化的患者面临着咳嗽、气喘等呼吸系统症状3,而肺癌转移后所带来的全身病痛,让患者的生活质量更是雪上加霜。在治疗上,肺癌治疗的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手段,或多或少都会对肺有一定的损伤,而肺纤维化后给患者造成的低氧血症,又限制了肺癌治疗手段的施展,让医生陷入两难之境。

“而维加特(尼达尼布)这种TKI类的抗纤维化药物,由于在欧盟有获批尼达尼布与多西他赛联合用于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局部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NSCLC(肿瘤组织学为腺癌)的适应症,对于肺癌合并肺纤维化的患者具有潜在获益的可能4。”群英教授表示,临床上对ILD合并肺癌患者探索性使用尼达尼布治疗后,可观察到潜在的肺纤维化进程延缓。

IPF是一种慢性、不可逆的疾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5。对于IPF的患者而言,中位生存期只有3年左右,他们最主要的诉求是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一位从新疆到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求医的患者,在经过洪群英教授诊治后返回新疆。虽然这位患者很难经常回到中山医院复诊,但洪群英教授坚持通过线上为患者诊疗。洪群英教授介绍,患者后期咳嗽严重,整夜无法入睡,那时患者最大的愿望可能只是躺下好好睡一觉,当为患者用上抗纤维化药物维加特后,患者咳嗽的症状得到缓解。患者特意打电话告诉洪群英教授:“每天晚上哪怕只有几个小时的安眠,我们也是很感激的。”

眼看着病入膏肓的亲人夜夜煎熬,患者家属心痛不已,为这小小的症状改善而感动流泪,作为医者,洪群英教授的心也被牵动,这就是作为医者的价值。

洪群英教授表示,抗纤维化药物的诞生,的确为医生提供了治疗ILD的有力武器,但目前所有获批的抗纤维化药物都只能延缓肺功能下降,并不能治愈这个疾病。我们需要让患者了解,肺纤维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目前无法逆转,我们能做的只是阻其前路,让它发展得缓慢一点。所以,对于患者而言,早诊早治是治疗ILD的关键。
眼中有光心中有爱  做有温度的医生
“好医生要敬业,要有职业精神,紧随医学发展脉搏,努力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在临床中用自己所学,给患者最好的诊疗方案,是对医生这一职业最大的敬意。”对于医生这一职业,洪群英教授有自己理解。

“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医者的座右铭是ILD诊疗中的真实写照。对于这样一个难治性疾病,这句话时时激励着洪群英教授前行,在临床中用最合理的药物进行干预,用最温暖的话语与患者沟通, 

在30余年的从医生涯中,除了临床工作,洪群英教授还明白“治未病”的重要性,她积极参与到科普宣传中,让患者获得医学科普知识,早诊断早治疗,让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期,更高的生活质量。

“眼中有光,心中有爱。”洪群英教授明白,做一个有温度的医生,不仅要有医术,还要有仁爱之心。她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患者得到最大的帮助,身体力行地恪守医者的仁心仁术。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 中华内科杂志,2002 ,41(7):498-500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测技术规范(草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25(7):390-391

3.Raghu G, Remy-Jardin M, Richeldi L, et al.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an Update) and Progressive Pulmonary Fibrosis in Adults: An Official ATS/ERS/JRS/ALAT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22, 205(9): e18-e47.

4.刘湘宁,李霁,陈茹萱,等.肺癌合并间质性肺疾病回顾性分析及现况调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2,45(12):1192-1198.

5.French Society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French practical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 2021 update. Full-length version[J].Respir Med Res .2022 Aug 4;83:100948.
 

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

审批号:PC-CN-103978

有效期至:2024年4月21日


责任编辑:海燕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