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女性双肺弥漫性囊变,南大二附院让罕见病被看见
近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接诊了一位37岁青年女性患者。其因“发热伴咳嗽、咳痰7天”来院就诊,门诊行胸部CT发现双肺多发囊性病灶。肺功能显示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中度减退。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该病例为年轻女性,无吸烟史,为何双肺弥漫性分布囊性病灶,并已出现重度肺功能下降及缺氧?带着这个疑问,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将该例患者收入住院。
患者入院后经医疗小组讨论,高度怀疑淋巴管肌瘤病。入院后完善术前评估,在气管镜室行经支气管镜透壁肺活检术,术后活检病理确诊为淋巴管肌瘤病(LAM)。目前该患者治疗状态良好,为确定该患者是否为遗传性疾病结节性硬化症相关的LAM(TSC-LAM),医疗小组已为患者送检基因检测,后续治疗也正在积极进行中。
据了解,淋巴管肌瘤病(LAM)是一种罕见的多系统低度恶性肿瘤性疾病,好发于女性,以育龄期女性为主,平均年龄30~40岁。LAM严重影响患者肺功能,患者常死于呼吸衰竭。肺脏是淋巴管肌瘤病的主要受累器官。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包括自发性气胸、乳糜胸、呼吸困难、咯血和胸痛等。LAM通常起病隐匿,在临床出现症状前可能已经有活动耐力差等表现,随疾病发展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并进行性加重。气胸和乳糜胸有时可为首发症状,并可反复发生。它的典型胸部CT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囊性改变。此外,部分患者常常合并肺外表现,包括腹膜后淋巴管肌瘤和肾血管肌脂瘤。若患者合并结节性硬化症,可同时有其他多系统的表现,主要包括神经系统改变(如癫痫、神经发育迟缓、自闭症)和皮肤改变(如色素脱色斑、面部血管纤维瘤、皮肤鲨革斑、甲周纤维瘤)。
近年研究发现,淋巴管肌瘤病主要由TSC-1/TSC-2基因突变导致。当TSC-1/TSC-2基因突变致功能缺陷时,将促使平滑肌样或上皮样细胞异常增殖,是淋巴管肌瘤病发病的关键机制。淋巴管肌瘤病在治疗上尚无统一且疗效确切的方法,需根据个体病情来制定治疗方案。目前被列为治疗的首选药物为西罗莫司,使用前要慎重评估其风险和获益。其次为合并症如气胸、咯血的治疗。当疾病晚期出现呼吸衰竭,需考虑肺移植治疗。
此病例系南昌大学二附院达到病理组织学确诊的第一例肺淋巴管肌瘤病。此前主流学术观点认为属于一种罕见的间质性肺疾病,自TSC2基因体细胞突变被发现后,2012年美国胸科协会正式定义其为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侵袭性、转移性肿瘤。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5月,国家科技部、卫健委等5部委联合发文,公布我国第一批121种罕见病国家目录,LAM(编号#64)入选我国第一批罕见病。南大二附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作为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规范化建设优秀单位、间质性肺疾病规范诊疗中心建设优秀单位,一直致力于疑难疾病的诊断。该病例的确诊为南昌大学二附院今后在肺囊性病变等疑难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携手共筑体重管理“新生态”,共绘冰城健康“同心圆”:哈尔滨市体重管理专科联盟宣布成立
2025-05-11 -
05-092025
河北省“12356”心理援助热线全面启用
-
05-092025
604个项目角逐!雄安医疗大健康技术应用大赛预赛评审会举行
-
new双项大奖!兰大二院在全国医院人文管理大赛中斩获佳绩
2025-05-09
-
我的病人朋友——专访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米彦军
2023-03-06 -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室召开“内镜治疗及内镜技能指导”入基层科普宣传,手把手志愿帮扶线上会议
2022-09-13 -
无陪病房,让病友感受“家”的温暖
2022-09-13 -
好好记录平凡却闪着光的日子
2022-09-13 -
做完无痛胃肠镜,我就后悔了……
2022-09-13
-
赣医大一附院“ 白鹭文化健康促进新模式 ”项目获评2024年国家级健康促进医院优秀案例
2025-01-03 -
南华附二医院2024年 “ 5·12 ” 国际护士节暨第十三届护理文化节系列活动顺利启动
2024-03-13 -
在心脏骤停6次中完成急救和心梗支架植入 28分钟里创造生命奇迹
2024-03-15 -
广西医科大一附院成为国家卫健委“中英卫生人才发展平台”首批成员单位
2023-09-19 -
既挂牌又出征! 通用技术宝石花医疗辽阳辽化医院成为辽阳市宏伟区区域医联体牵头单位
2024-07-19 -
做完无痛胃肠镜,我就后悔了……
2022-09-13 -
兰州大学健康管理中心被评为全国“三级医院健康管理医学科共创共建单位”甘肃唯一合作单位
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