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筑防,创新手段破局,多方携手打赢儿童青少年“光明之战”丨Vision China 2025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贾薇薇 尹晗 杨瑞静)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52.7%。近视防控已不仅是健康问题,更关乎国家未来。
“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为近视防控指明方向,拉开了一场由政府政策推动、全社会参与的近视防控全国行动的序幕。
2023年,为响应健康中国战略,落实国家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政策,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成立中国近视防控能力建设联盟(CAMP)。联盟以提升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临床能力为核心宗旨,通过整合眼科医疗资源、科研力量和临床经验,构建高效、协同、创新的近视防控服务体系,织就覆盖全国的眼健康医疗服务网络。
6月12~15日,在西安召开的2025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论坛(Vision China 2025)暨中国近视防控能力建设联盟(CAMP)研讨会期间,《医师报》记者对话CAMP联盟骨干单位代表专家、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柯碧莲教授,南京市儿童医院陈志钧教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霍昭教授,分享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面临的多重挑战与应对策略,以及CAMP在提升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规范化能力建设上开展的系列工作。
柯碧莲:防大于控 疏优于堵 让爱护眼睛的“种子”生根发芽
“当家长为0.05 mm的眼轴波动彻夜难眠时,我们更需传递一个常识:眼轴和身高一样需要理性看待——近视防控不是追求数据完美,而是警惕高度近视的致盲风险。”
“医生,我想给孩子退轴,您帮忙想想办法。”柯碧莲教授在诊室里经常遇到家长迫切地提出“退轴”请求。不可否认的是,在屈光发育档案里,眼轴与体检报告中的身高同等重要,但退轴却不是想象的那么“合理”。“孩子的眼轴本身也会存在生理性的生长,这种情况并不需要临床干预,我们更应警惕的是高度近视可能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乃至致盲风险。”柯碧莲教授劝导家长们理性看待近视预防,将专业问题交给医生,过度干预反而会适得其反。
柯碧莲教授等三十余位眼科专家获得“追光科普专家团——追光科普大使” 称号
自2018年,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八部委联合发布《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上升为国家战略。但着眼于当下,多读书与不近视似乎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让家长无所适从。
“我本身也是家长,我想说近视与读书并非对立,不良用眼习惯才是导致近视的根源。”柯碧莲教授从切身体会分享了近视防控的秘诀:防大于控,疏优于堵,家长们与其为0.05 mm的数字变化而焦虑,不如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爱护眼睛的种子,或许近视的难题也将迎刃而解。“让孩子们主动爱眼护眼,提醒孩子们增加户外活动、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同时定期规律检查用眼情况,根据不同年龄条件选择个体化干预方案,是近视防控的基本策略。”柯碧莲教授强调。
目前,学界公认的近视防控三大主要手段包括:环境因素、光学手段和药物干预。其中,环境因素主要是增加户外光照时间;光学手段包括角膜塑形镜(OK镜)、离焦眼镜等;在药物干预上,低浓度阿托品是近视防控的基础用药。
2024年3月,国内自主研发的首款用于延缓儿童近视发展的0.01%低浓度硫酸阿托品滴眼液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上市批准。柯碧莲教授表示,“这是万众期待的时刻,也是儿童青少年近视药物干预应用领域的标志性事件。”
此前低浓度阿托品作为院内制剂已开展了一定范围的临床应用。此次上市获批,低浓度阿托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取得了大量的临床数据和比对实验的数据,包括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质量可控性等方面的评估,对于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至关重要。同时,随着低浓度阿托品延缓近视进展的循证证据不断更新,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牵头制定了《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4)》,进一步为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的临床规范使用奠定基础。
然而,无论何种干预手段,其效能的充分发挥都离不开规范化、标准化的推广应用与公众科学认知的提升,而这也是CAMP联盟的核心目标。柯碧莲教授所在医院是CAMP骨干级单位,肩负着推进我国近视防控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重任。柯碧莲教授表示:“联盟聚合全国眼科同仁力量,走校园、进社区、下基层,让爱护眼睛的科学认知和防治手段生根发芽,守护孩子们的光明未来。”
陈志钧:以点带面 以强带弱 织牢近视防控三级网络
“高度近视不仅是个体健康的重大损失,更是国家公共卫生的隐患——它可能导致因眼病引发的群体性失明,这将造成不可估量的社会负担。”
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公众对于近视的理解不再浮于表面。“很多家长的知识储备甚至达到了专业水平,在交流过程中,远视储备、眼轴、近视发病速度等专业术语频频出现。”陈志钧教授欣喜于近视防控科普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但也发现很多家长存在焦虑情绪,谈近视色变。与之相对的,依然有部分家长对近视的危害“嗤之以鼻”,“配副眼镜就解决了有什么好担心的,再说还可以做手术。”
柯碧莲教授、陈志钧教授、霍昭教授所在单位获CAMP骨干级单位授牌
两极分化的态度令人担忧,陈志钧教授做出提醒,近视矫正手术仅是“锦上添花”,无法逆转近视导致的眼球结构改变。也就是说,近视属于疾病不能治愈,真性近视不可逆转。但同时,近视确实可以通过科学方法预防和延缓进展,关键在于早期干预和长期坚持。
陈志钧教授给出具体建议:“近视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抓早抓小,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孩子们正确的用眼习惯,比如每天保证两小时的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做眼保健操等,就能够大幅降低近视的发病风险,有效遏制其发展势头。”
值得深思的是,公众防控意识的提升凸显了当下基层防控能力建设的不足。“很多家长宁愿坐5小时车来南京排队,也不信当地的筛查结果。”诊室里,陈志钧教授每天见证着医疗资源不均的后果。而曾亲赴苏北调研的他深知,基层医院存在的问题不只医生能力不足,“部分医院甚至没有配备眼轴、角膜曲率检测设备。”
2023年成立的CAMP联盟正在改变这种困境。作为CAMP联盟骨干单位代表专家,陈志钧教授表示,以点带面,以强带弱,让全国不同地区的近视防控能力同质化是CAMP联盟的首要目标。“解决硬件配置是工作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提升基层医务工作者的防控意识和诊疗能力迫在眉睫。”
联盟成立以来,独具特色的“中心-骨干-成员”的三级网络建设正在逐步完善。一起出诊,一起走校园,一起进社区,一起做宣教,一起开展课题……通过“手把手”的培训和交流,骨干单位专家团全力带动基层医生的观念更新和技术提高。当因为硬件设施不足、人员配置短缺而对近视防控失去信心的基层医生和陈志钧教授说:“最起码我能把最新的近视防控知识教给家长”,他倍感欣慰,“让每个孩子眼中永远有光,是我们的共同心愿。”
霍昭:全员参与 协同发力 呵护“光明”未来
“在近视低龄化、高度化的严峻态势下,科学认知才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许多家长不想让孩子戴眼镜,认为‘戴上会加深度数、摘不下来’。甚至部分家长盲目寻求按摩、治疗仪等‘治愈’手段,反而延误了科学干预的黄金期。”霍昭教授道出了令人忧心的认知误区,他强调,近视发展的主因实际是“近距离长时间用眼”,并非眼镜本身,而配戴功能性眼镜可以延缓近视的进展。
此次CAMP联盟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 学者及行业代表400余人,共同探讨近视防控最新进展与实践经验
在深入校园开展“近视防控好 人人户外跑”的活动中,霍昭教授发现,稍微偏远的学校近视发病率相对较低,他分析这可能得益于课业负担较轻,孩子们有更多时间在户外活动;而城镇地区因学习任务重、用眼习惯不良则推高了近视率。
这一鲜明对比也印证了国家近视防控策略中 “减少作业、增加户外活动”的紧迫性。“近视防控需全社会总动员”,霍昭指出,“不仅仅是医疗行业,学校要让孩子们多做户外活动,家长也要早认识、早检查,教育部门更需协同发力。”
面对基层医疗资源薄弱的挑战,CAMP联盟正发挥关键纽带作用。霍昭教授作为CAMP联盟骨干单位成员深有体会:“基层宣传教育不足、医疗能力薄弱是痛点。”联盟成立以来,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学术交流及校园公益行动,形成聚力,将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为提升近视防控效率作出重要贡献。
在加强近视防控科普宣传的同时,CAMP联盟也将最新学科进展与用药规范带到基层。以低浓度阿托品为例,霍昭教授强调,对于近视进展较快的3至16岁学龄儿童青少年,在医生指导下都可以使用 。同时近视防控管理需定期复查眼底、眼轴和眼压的数据变化,针对不同的患者情况也应坚持个性化原则。霍昭教授特别强调联合治疗的重要性,“低浓度阿托品联合角膜塑形镜可明显延缓近视发展——以前一年可能发展100~200度,联合手段能将近视发展控制在50度以内。”对于进展发展比较快的适龄患儿,这样的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
结语
守护孩子的眼睛,就是守护国家的光明未来。近视防控不仅是一场医学战役,更是对全民健康素养的考验。从柯碧莲教授倡导的“防大于控”理念,到陈志钧教授道出CAMP联盟织密三级近视防控网络的核心目标,再到霍昭教授呼吁全社会共同发力——每一束微光都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汇聚成炬。当政策推力、医疗合力与社会动力同频共振,这场全民参与的近视防控攻坚战,势必将为孩子们点亮不熄的光芒,让“健康中国”的愿景照进现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从中成药剂型到术后恢复:“风咳”理论的中西医结合创新之路
2025-07-01 -
new国家战略筑防,创新手段破局,多方携手打赢儿童青少年“光明之战”丨Vision China 2025
2025-07-01 -
new全球首例!中国介入式脑机接口成功实现偏瘫患者运动功能修复
2025-06-22 -
new李龙教授荣获第26届欧洲小儿外科年会荣誉会员奖项,荣耀归于公益事业!
2025-06-26
-
专家来辟谣,院士齐推荐!这场健康科普大会 治好您的“体重焦虑”
2025-04-09 -
2025年医TV健康日直播计划
2025-02-10 -
成为有力的临床科室 | 拓展临床麻醉内涵,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
2025-02-06 -
朱玉龙:人工气胸辅助技术在经皮呼吸介入诊疗技术中的临床价值
2024-12-04 -
“抗癌元气站”患教系列专题报道
2024-03-11
-
展风采 砺初心 勇担当 | 首届“中青年肿瘤防治菁英”名单公示
2023-12-26 -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无管中心”正式成立!
2024-12-08 -
齐鲁医院领衔主编 《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2022年版)》发布
2023-04-26 -
第八届医学家年会⑫ | 山东省耳鼻喉研究所所长、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名誉院长王海波:30年倾情守护国人耳鼻喉健康
2023-04-11 -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消化论坛暨世界华人消化高峰论坛在厦门召开
2023-06-11 -
首个国产PD-L1伴随诊断产品性能表现卓越
2022-03-13 -
她是护士,也是抗美援朝战士
202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