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深度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深度报道/详情

吕帆教授:多方协同 综合推进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全流程管理丨Vision China 2025

时间:2025-07-04 16:39:50来源:医师报作者:尹晗 阅读: 80

“近视防控是国家战略,是政府要求,是医者责任,也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机遇。”6月12日,在西安举行的2025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论坛(Vision China 2025)上,中华眼科学会眼视光学组组长吕帆教授指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中国率全球之先,将近视防控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不仅彰显了政府和全社会对于儿童青少年群体的关心、关爱,同时也带动了我国眼健康和近视防控领域临床、科研、人才的长足进步。”

f73f1999f7f925f3870c5d004c5eeb5.jpg

VC2025-CAMP研讨会上,吕帆教授对与会者的提问作精彩解答

吕帆教授,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学部主任。我国眼视光高等教育的主要创立者之一,首位中美联合培养的眼视光学博士。现任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眼科学会眼视光学组组长、中国医促会视觉健康分委会主任、亚洲近视防控与角膜塑形学会主席。

此次Vision China 2025期间,《医师报》记者对话吕帆教授,围绕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干预手段、《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4)》更新要点及中国近视防控能力建设联盟(CAMP)建设等热点话题深度分享。


从行为干预到临床治疗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需打“组合拳”


“如果儿童低、中度近视早期得不到控制,一旦发展成为高度近视,就有很大概率发展成病理性近视,严重者会导致不可逆的视觉损伤甚至失明。”吕帆教授表示,在儿童青少年尚未近视或刚刚出现近视时进行预防和干预,可有效延缓近视进程,避免高度近视的发生。这也是瞿佳校长倡导“抓早抓小、关口前移”的根本原因。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关键在于落实“一增一减”。吕帆教授介绍:“一增”即增加户外活动,应保证每天2小时和每周14小时的日间户外活动,上学日日间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的部分应在周末补上;“一减”即减少用眼负担。

ce601d7bc4376068e17f34de3aeb27f.jpg

吕帆教授在VC2025上做报告

“很多家长认为,把这么多时间用于户外活动会耽误孩子的学业——但事实上,定期运动能促进大脑神经生长因子的分泌,刺激新神经元的生成,尤其是在负责学习和记忆的海马体区域。”吕帆教授介绍,研究表明,经常运动的儿童大脑中神经纤维和突触的数量明显增加,这为更高效的信息处理和学习奠定了基础。此外,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也显示: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的学生学习成绩不低于未参与户外活动的学生,且身体素质改善明显。“这是我们必须释放给广大家长朋友的重要信号!”吕帆教授强调,户外运动与学习并不矛盾,从长远来看,两者是一个相互促进作用。

“除行为学干预,临床上也有很多方法来帮助那些已经近视的小朋友。”吕帆教授表示,近视防控要打好“组合拳”。目前,临床干预近视的手段主要包括光学干预、药物干预和手术治疗,这其中,药物干预是广大家长和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

“迄今为止,阿托品仍是唯一经循证医学验证能有效延缓近视进展的药物。”吕帆教授介绍,阿托品被用来防治近视已有很多年的历史。最早的研究显示,1%浓度阿托品可有效延缓近视度数增长,但其副作用过大,且停药后近视反弹明显,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此后,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历时二十多年的时间,相继开展ATOM(Atropine for the Treatment ofMyopia)系列研究(ATOM1/ATOM2/ATOM3),探索阿托品的最佳药物浓度及停药后的反弹问题。其中,ATOM2研究表明,0.01%阿托品在减缓近视进展方面更有效,且视觉副作用更少,为防控近视进展的合适风险-获益比浓度,推荐为延缓儿童青少年进展性近视的一线治疗药物。


从“跟跑”到“领跑”

新版《共识》构建近视防控药物干预“中国话语权”


“在眼科领域,我国很多工作都曾是西方国家的‘跟跑者’,但在2024年3月,国内自主研产的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正式批准上市,成为国内首个专门用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药物,该款硫酸阿托品滴眼液是全球首个经过严格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在获得充分的临床数据支撑后经国家药监局严格审核后批准的产品,为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提供解决方案。可谓意义非凡!”吕帆教授说。

在儿童近视防控的临床实践中,规范用药始终是守护青少年眼健康的核心命题。为规范硫酸阿托品滴眼液的临床应用,吕帆教授带领专家组在前一版《共识》基础上,撰写了《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4)》(以下简称《共识》),从适应症把控到个体化方案制定,从疗效监测到安全性管理,为广大临床医师建立起全链条的实践路径。

2024版《共识》纳入了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并对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使用规范进行了全面的补充和完善。此次更新内容,特别强调了0.01%阿托品滴眼液作为延缓近视进展基础浓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讨了与其他近视防控手段联合应用的优势,给阿托品滴眼液在临床实践应用提供专业指导。

吕帆教授指出,《共识》构建了覆盖全周期的临床管理体系:用药前须建立严谨的医学评估-沟通机制,通过规范的临床及危险因素双评估,在充分医患共识基础上开具处方,从源头筑牢安全用药防线,并强调用药后需严格遵循规范随访、监测与评估。

“0.01%硫酸阿托品安全性好,可以作为近视防控药物的基础浓度。”吕帆教授特别强调,在近视防控方案优化方面,《共识》还提到:与单独使用角膜塑形镜或离焦框架眼镜相比,联合0.01%阿托品滴眼液可以使眼轴控制效果进一步提升30%~50%。对于年龄较小、近视初始屈光度较高、近视进展速度较快的儿童,可以较早采取联合控制的方案。同时,对于推荐使用方法控制不佳者,允许对调整浓度或频次,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倡导广大医生以临床研究思维开展实践,并通过规范化随访积累中国儿童用药数据并进行分享。”

“鉴于低浓度阿托品对于延缓近视进展的有效性,当前单一浓度的临床应用难以满足个体化诊疗需求。因此,我们也倡导学界系统开展对不同浓度阿托品的作用机制研究与临床验证,以便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针对患者的个体特征来进行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吕帆教授说:“希望我们未来每1~2年都能取得一个长足的进步。”


从“三级网络”到“科普桥梁”

CAMP联盟打通近视防控最后一公里


“中国幅员辽阔,医疗水平存在区域差异。”吕帆教授介绍,2023年11月,由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成立的CAMP联盟,构建起了“中心-骨干-成员”三级网络,并搭建起多元化资源平台,涵盖“近视防控能力建设课程”和“中国近视防控能力提升培训课”等专业化内容,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在儿童青少近视防控方面的诊断、治疗和管理能力,推动近视防控适宜技术的创新、标准化和普及,以科技助力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她感慨:“资源分享是一件‘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因此,思想上要以国家大政方针为依据,形成统一;临床上需以共识、指南为指导,提升水平;此外,还要重视科普工作的开展。”

党和国家领导人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其中。百姓配合是基础,科普工作是桥梁。”吕帆教授表示,科普是科学家、医生的重要职责,尤其在慢病管理中,健康科普在行为改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家庭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只有让‘家家户户都知道,爷爷奶奶都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爱眼用眼习惯,营造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从而最大程度避免或延缓近视的发生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发布的各项近视防控方案和要求中,已经将近视防控的科普工作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科普工作既要‘科’也要‘普’,要基于科学做科普。”吕帆教授表示,“科”指的是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普”则是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点”好理解的“穴位”。

CAMP联盟也在脚踏实地的围绕近视防控科普开展一系列工作。吕帆教授介绍,如联盟自成立以来发起“追光计划”科普项目,推动科学防控理念普及,助力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该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多种方式,覆盖校园、社区等场景,促进“防-控-治”一体化体系落地。此外,CAMP 联盟还研发 “EYE 智慧教育大模型”, 整合了眼健康科普模块,基于临床数据和国际指南生成标准化科普内容,覆盖光学矫正、视觉功能评价等领域,为基层医生和教师提供科学传播工具。

8518364a4e220651e95457685d3ad20.jpg

30余位眼科专家获“追光科普专家团——“追光科普大使”称号

“近年来,很多青年医师通过出色的科普工作迅速成长,不仅在学界崭露头角,也获得了百姓的认可。”在此次Vision China 2025大会上,组委会还特授予30余位来自一线的眼科医生“追光科普大使”荣誉称号,以感谢他们在近视防控科普事业中做出的卓越贡献。吕帆教授表示:“希望这样的青年才俊越来越多!”

谈到CAMP联盟未来的规划,吕帆教授说:近视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而CAMP联盟的任务就是紧紧围绕国家大政方针,为近视防控工作贡献力量——这需要成员单位进一步紧密团结、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升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临床水平。“一支火把的光芒或许暗淡,但将火把汇聚成灯塔,全中国就亮了。”


结语

当近视防控综合干预手段迭代升级,当CAMP联盟将星星之火汇聚成灯塔,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已成为国家战略框架下的系统性健康工程。从“抓早抓小、关口前移”到 “一增一减”的深耕实践,广大眼科及眼视光临床工作者正以科学为基、科普为桥,凝聚各方力量,筑牢近视防线,守护下一代的清晰视界,也守护一个民族对于健康未来的希望。


责任编辑:薛芳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