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络药物谱写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中西医协奏曲
医师报讯 在生命的节律中,心脏的每一次搏动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当房颤的不规则跳动、心律失常的紊乱节奏、心衰的疲惫喘息打破这份平衡时,医学的探索便有了明确的方向。
近日,“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暨河南省2025年络病学术会议在郑州召开。面对心律失常与心衰防治的难题,15 位心血管领域专家深耕临床一线,从房颤的消融技术到心律失常的药物博弈,从心衰的多维管理到中西医结合的创新实践,共同勾勒出一幅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全景图。
房颤治疗:技术突破与临床困局的交锋
房颤作为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治疗始终在技术迭代与临床挑战中寻找平衡。亳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王飞主任指出,近年来房颤治疗的进展集中在三个维度: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达比加群)替代华法林,无需频繁监测凝血功能,出血风险更低;三维标测联合冷冻消融技术实现精准病灶定位,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左心耳封堵术为抗凝禁忌者提供了血栓预防新选择。
但临床仍面临多重困境:早期房颤症状隐匿,约 30% 患者因漏诊错过最佳干预时机;消融术后复发率居高不下,尤其是长程持续性房颤,即使二次手术成功率仍不足 60%;个体化治疗难度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需同步优化基础疾病,肥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诱因的干预更是难中之难。王飞强调,术前需通过心脏超声、睡眠监测全面评估,术中采用肺静脉彻底隔离联合非肺静脉触发灶改良,术后规范化抗凝与生活方式干预(如戒烟限酒、减重)缺一不可,而中西医结合干预(如参松养心胶囊)可进一步降低复发风险。
心律失常:传统药物的困局与中药的破局
心脏电活动的紊乱如同琴弦的失序,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在调节节律时,常陷入 “治心律却致心律” 的两难。郸城县人民医院周娟主任解析四类传统药物的局限:钠通道阻滞剂(如普罗帕酮)虽能快速控制心律失常,却可能诱发心衰与新的心律失常;β 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但会加重心动过缓与支气管痉挛;胺碘酮作为广谱药物,却因肺纤维化、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多系统毒性限制长期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对房性心律失常有效,却禁用于心衰与低血压患者。
“这种‘疗效与风险的博弈’,让临床医生常陷入无药可用的窘境。” 阜南县人民医院孙永友主任补充道。而参松养心胶囊的出现,为这一困局带来转机。鲁山县人民医院申坤阳主任通过研究证实,其多靶点作用可调节钠、钙通道,平衡自主神经,改善心肌微循环,对室早、房颤及窦缓合并早搏均有效,且无传统药物的促心律失常风险。长葛康复医院王留记主任结合临床案例提到,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可减少后者用量,降低甲状腺毒性;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能缓解心动过缓症状,实现 “增效减毒”。
安阳市殷都区郑美玲主任特别强调参松养心胶囊双向调节特性:“既能抑制快速心律失常的异常电活动,又能改善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窦房结功能,这种‘快慢兼治’的优势,填补了传统药物的空白。”
心衰治疗:从 “金三角” 到 “中西合璧” 的范式革新
心力衰竭如同心脏的 “疲惫之舞”,传统治疗在 “强心、利尿、扩血管” 的框架下,始终面临残余风险的挑战。永城市人民医院田长明主任梳理心衰治疗的演进:从 “金三角”到 “新四联”,再到 “五朵金花”,西药方案不断完善,但低血压、肾功能不全等患者仍难以耐受。
“很多患者用上四朵金花后血压骤降,头晕气短反而加重。此时,芪苈强心胶囊的循证研究为治疗打开新窗。” 登封市人民医院闫建丽主任解读QUEST研究成果: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该药,可使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复合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衰再住院)风险降低 22%,其中心血管死亡风险降 17%,再住院风险降 24%,尤其适合低血压、不能耐受西药的患者。
尉氏县中心医院王亚军主任追溯其循证历程:从早期动物实验证实的抑制心室重构、改善能量代谢,到 2013 年 JACC 杂志发表的替代终点研究,再到 2024 年《自然・医学》刊登的QUEST硬终点研究,芪苈强心构建了从基础到临床的完整证据链。禹州市人民医院李晓涵主任分享的病例印证了其价值:一位反复水肿、对西药不耐受的患者,联用该药后水肿消退,NT-proBNP 降幅超 50%,射血分数提升,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薛国华教授在点评环节时表示,该患者虽病因诊断尚未完全明确,但在陈主任的精心治疗下,通过规范化的心衰新四联药物治疗结合中医特色疗法,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脏彩超显示左心室重构逆转,左室腔内径缩小且射血分数(EF值)持续提升;血清学标志物BNP水平呈进行性下降。这一综合治疗方案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优势,最终获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唐河县公疗医院赵金洋教授从中医视角解析其组方智慧:黄芪、人参益气强心,附子温阳散寒,葶苈子、泽泻利水消肿,丹参活血通络,11 味药协同实现 “标本兼治”,既改善血流动力学,又调节神经内分泌,避免利尿剂的电解质紊乱与洋地黄的毒性风险。渑池县中医院杨成林主任感慨:“从‘络病理论’指导研发到国际顶级期刊认可,芪苈强心印证了中医药现代化的可能性。”
协同之道:中西医融合的临床智慧
心血管疾病的复杂性,呼唤多元治疗思维的碰撞。在房颤领域,亳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王飞主任主张 “消融技术 + 中药干预”:术后联用参松养心胶囊调节自主神经,减少复发;在心律失常管理中,长葛康复医院王留记主任推崇 “西药控律 + 中药调本”,如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既保证疗效又降低毒性。濮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照凯教授指出,当前常规西药在心律失常治疗中存在局限性,而参松养心胶囊因其多靶点调节机制展现出独特优势。该药物对缺血性、炎症性及退行性等多种病因导致的心律失常均具有显著疗效,其广谱作用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选择。
心衰治疗中,禹州市人民医院李晓涵主任的方案是 “新四联 + 芪苈强心”,尤其对低血压患者,中药的温和作用可填补西药禁忌的空白。这种融合并非简单叠加,而是基于机制互补的精准协同。
鲁山县人民医院申坤阳主任解释:“参松养心胶囊通过调节离子通道、改善微循环,与β受体阻滞剂的交感抑制作用形成互补;芪苈强心的多靶点作用(抑制重构、改善代谢),可弥补 SGLT-2 抑制剂在低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局限。”
闫建丽主任特别强调,芪苈强心胶囊具有多靶点调节优势:既能通过调控PPARγ通路抑制心室重构,又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同时避免传统西药如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对于无法耐受“新四联”标准治疗的虚弱患者,该药物展现出独特价值。QUEST研究不仅推动中医药获国际认可,更为心衰患者提供了兼具疗效与经济性的治疗选择,显著降低再住院率及医疗负担。目前,芪苈强心胶囊已被纳入中国心衰诊疗指南,标志着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进入新阶段。
结语:在平衡中守护心脏健康
从房颤的不规则到心律失常的紊乱,从心衰的疲惫到治疗的两难,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之路充满挑战。15 位专家的临床智慧共同指向一个核心:在技术创新与传统智慧间寻找平衡,在精准靶向与整体调节中实现协同。
参松养心胶囊的双向调节、芪苈强心胶囊的循证突破,不仅是中药现代化的典范,更印证了 “和而不同” 的治疗哲学。当消融导管的精准与中药的温润相遇,当西药的靶向与中医的整体相融,心脏的每一次搏动,都将更接近生命本真的节律 ,这便是医学探索的终极意义:让失衡的生命重归平衡,让疲惫的心脏重拾力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以科学为盾 共铸中西医糖尿病防控新防线
2025-07-16 -
new通络药物破解冠心病难题 中西医协同治疗获重大进展
2025-07-16 -
new通络药物谱写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中西医协奏曲
2025-07-16 -
new通络药物临床突破:中西医结合构建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新体系
基层专家围绕中医络病理论与通络治疗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及实践路径开展深入探讨。
2025-07-14
-
国际妇女节专题丨郭晓蕙:保护甲状腺 切忌“听风就是雨”
2024-03-05 -
第九届医学家年会(2024)
2024-01-04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陈良万教授“人工心脏”团队:白塔红墙下的世纪坚守——时光不改,医者初心
2022-09-05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宣武医院药学部张兰教授团队:中西药携手,筑牢安全用药底线
2022-09-05 -
敢于打破学科发展的“天花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溶取栓中心”成立
2022-08-05
-
第八届医学家年会⑨ | 吴华:迎难而上 在摩擦力中前行
2023-03-29 -
【热点】17岁女孩吸食笑气中毒,坐轮椅回国治疗……神内医生说:这个流行于酒吧等场所的东西害人不浅!
2017-07-07 -
闫慧敏教授:加强小儿胃肠道疾病防治 重视中医药应用!
2023-04-14 -
敢于打破学科发展的“天花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溶取栓中心”成立
2022-08-05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陈良万教授“人工心脏”团队:白塔红墙下的世纪坚守——时光不改,医者初心
2022-09-05 -
现实版“飞越疯人院”
2017-07-28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宣武医院药学部张兰教授团队:中西药携手,筑牢安全用药底线
202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