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扎根 循证破土!通络药物为心血管疾病防治开“新方”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威胁,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中国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从1990年的249.7万增至2021年的508.5万。近日,“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天津市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会暨2025年学术年会”在天津召开。
会后,多位专家接受医师报专访,他们围绕中医药在心血管、脑血管等疾病领域的研究展开分享,为慢病防治提供“中国方案”。
从“抗律”到“调律”:参松养心重塑心律失常治疗新范式
在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中,药物治疗依然是主要手段。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刘迎午教授指出,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模式主要侧重于 “抗律”,即通过药物直接对抗心律失常的发生。但近年来,通络药物的出现开辟了从 “抗律” 到 “调律” 的治疗新途径。参松养心胶囊作为一种具有多离子通道和非离子通道整合调节作用的中成药,为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它可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包括器质性和非器质性室早、心衰伴室早、窦缓伴室早等。此外,对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患者,使用参松养心胶囊能明显减少房颤的复发率。与常见抗心律失常西药相比,参松养心胶囊在安全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参松养心胶囊的出现为心律失常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它不仅在疗效上表现出色,更在安全性上为患者提供了保障,有望成为未来抗心律失常治疗中的重要选择。
“射频消融术后持续性房颤患者一年内复发率高达75%,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有限且安全隐患突出。”天津市河东区富民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徐美霞指出, SS-AFRF研究证实,术后48小时起服用参松养心胶囊可将12个月复发风险降低40.4%,中位复发时间延迟62天,房颤负荷显著减轻,生活质量评分提升逾三成,首次以A级证据建立“消融手术+参松养心”联合治疗模式,被《欧洲心脏杂志》誉为“优化治疗方案”。其创新在于突破西药单向调节局限,以“快慢兼治”的双向机制同时减少室性早搏并提高窦性心率平均6.25次/分,且经钠、钾、钙离子通道调节与微循环改善实现“血液-血管-微循环”三重保护;组方融合人参、麦冬、丹参等12味药材,既循中医“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旨,又经现代研究证实可抗纤维化、改善能量代谢,相较胺碘酮等传统药物无致心律失常或加重心衰之虞,安全性显著提升,从而填补了房颤消融术后药物治疗的国际空白。
天津市河东区上杭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朱建龙教授表示,SS-AFRF研究以严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设计证实,参松养心胶囊在射频消融术后48小时开始服用,可把持续性房颤患者一年复发风险降低40%,显著减轻术后早期房颤负荷并延缓首次复发中位时间62天,生活质量评分提高三成以上;该结果被《欧洲心脏杂志》全文发表,不仅首次以A级证据填补了消融术后药物预防复发的国际空白,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可长期使用的安全优化方案,增强了循证用药信心,并支持依据年龄、基础疾病、房颤类型等因素精准选药。对患者而言,参松养心显著降低复发及再住院风险,缓解心悸胸闷等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传统西药,耐受性更佳,可在长期管理中持续获益。
“参松养心胶囊在房颤消融术后管理中表现出色,SS-AFRF研究显示其可降低持续性房颤患者术后一年内复发风险40%,显著减轻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房颤负荷,延缓首次房扑/房颤时间,显著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与安慰剂相当,为患者提供了创新且安全的治疗方案。” 天津市蓟州区中医医院胡光教授指出,在冠心病治疗方面,2025年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更新要点强调了冠脉大血管再通的同时,需关注微循环畅通和全面管理。新增抗心肌缺血、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篇章,推荐ACS患者急诊PCI术后继续抗心肌缺血治疗,首选口服长效硝酸酯和β受体阻滞剂。对于STEMI患者,急诊PCI后需促进心肌再灌注,防治心肌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可使用腺苷、尼可地尔和中药通心络(Ⅱa,B-R)。ENLEAT研究证实,通心络可显著改善无复流。
天津武清仁和医院聂宏旺教授表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中国方案”不仅推动了中医药的循证化与国际化,更以“多靶点整合调节”理念丰富了全球心律失常治疗范式。这一方案的临床启示在于从“单一控制”向“整体改善”转变,从“统一方案”向“个体化分层”迈进,从“短期达标”向“长期安全”升级。未来,随着更多国际多中心研究(如正在进行的“参松养心治疗器质性室早的全球注册研究”)的推进,该方案有望进一步融入国际治疗体系,为全球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通心络三重保护机制,筑牢微循环“生命防线”
在临床实践中,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核心痛点在于患者的长期依从性不佳和残余心血管风险的管理。患者需长期服用多种药物,但部分患者因不良反应自行停药或减量,且在无症状期误认为“病好了”而忽视长期服药的必要性。天津市河东区向阳楼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刘畅主任表示,通心络胶囊在标准治疗基础上显著降低STEMI患者30天及1年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其核心机制在于多靶点保护微循环,包括抗炎修复内皮、溶解微血栓、抗氧化促新生,填补了再灌注后微循环保护的空白,尤其适用于高血栓负荷、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等高危患者,为中西医协同干预提供了I级证据支持。
天津市河东区中山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谢福军主任表示,《通心络防治冠心病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基于CAPITAL研究(证实通心络延缓颈动脉斑块进展)和CTS-AMI研究(发表于《JAMA》,证实其降低急性心梗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36%),为通心络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A级证据,使其成为首个获I类推荐的创新中药。《共识》覆盖9大类冠心病人群和22个结局指标,提出“通心络+阿司匹林+他汀”的“金三角”方案,减少西药副作用,凸显中西医协同优势。CTS-AMI研究显示,通心络显著降低30天及1年随访中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不增加出血风险,证实其“血液-血管-微循环”三重保护机制。《共识》的发布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精准指导,推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ACS的规范化发展。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张学平教授表示,针对心血管疾病,从早期预防到急性发作期救治,再到康复期调理,络病理论贯穿全程。例如,通心络胶囊在稳定易损斑块、改善心肌无复流方面效果显著;参松养心胶囊对心律失常的“快慢兼治、整合调律”作用突出;芪苈强心胶囊在心力衰竭治疗中能提高心功能、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这些通络药物在心血管事件链不同环节的独特优势,展示了中医药与现代医学协同的巨大潜力,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
“通过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高质量临床研究,通络药物的疗效得到了国际权威医学期刊的认可,如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成果发表于JAMA。”张学平教授介绍,这不仅提升了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也为络病理论的科学性提供了有力证据。张学平教授认识到,传统医学的发展需要借助现代科学研究方法来验证和推广,将其灵活运用到临床实践,并积极关注相关科研进展,不断提升自己在疑难病症诊疗方面的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破解卒中再灌注困局!通心络开辟中西合璧"新通途"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核心是挽救缺血半暗带的脑组织。早期血管再通治疗可恢复缺血组织的血流灌注,是目前被循证医学证实的最有效治疗方法。然而,早期血管再通治疗后依然有至少一半的患者预后不良,无再流和再灌注损伤是其最可能的机制之一。” 天津武清仁和医院张红教授指出,通心络在冠心病及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表现尤为突出,被多部指南推荐用于不同阶段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管理。其理论创新(如络病学说)和现代研究(如通心络、三七总皂苷的RCT证据)为临床提供了新选择。中西医结合通过协同增效、优化安全性、改善症状,尤其在认知功能保护、微循环改善及长期管理中具有显著价值。未来,需进一步开展高质量多中心RCT(如TOPS-CSVD研究),探索精准辨证标志物(如血清sST2、ILF3),并推动中药活性成分机制研究(如红景天伞形酮的内皮保护作用),以实现脑小血管病的中西医整合防治。
天津医院王毅教授介绍,在JAMA子刊发布的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TISS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后,通心络以1.33的优势比,显著提高了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90天独立生活的比例,为卒中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亚组分析进一步揭示,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急性期 48 小时内开始用药的患者,以及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从通心络治疗中获益更多。这些发现为通心络胶囊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医生精准预判婆婆将大咯血,成功助其脱险
2025-08-12 -
08-062025
理论扎根 循证破土!通络药物为心血管疾病防治开“新方”
-
08-062025
理论筑基·循证破题——络病理论破译中西结合慢病防治密码
-
new克服高原反应,与时间赛跑 | 生命在海拔4400米处重新启程
2025-08-04
-
2024年医TV·医师报直播春节特别策划
2024-01-05
-
第四届“中青年呼吸学者精英榜”和“基层中青年呼吸医生精英榜”名单公示
2024-09-05 -
2024年医TV·医师报直播春节特别策划
2024-01-05 -
第三届“中青年呼吸学者精英榜”和“基层中青年呼吸医生精英榜”名单公示
2023-08-30 -
“爱要趁早”肠治久安 | 早筛早诊早治 科学防治结直肠癌
2023-04-19 -
天使疾病管理计划公益项目正式启动
2023-07-11 -
助力生育友好型社会 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第三届中国优生优育大会暨首届“生育未来•长江论坛”在武汉隆重召开
2023-11-27 -
直播预告| 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2024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