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深度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深度报道/详情

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向莉教授、姜楠楠教授解读我国首部严重过敏反应临床实践共识

时间:2025-09-09 15:15:10来源:医师报作者:姜楠楠 向莉 阅读: 901

严重过敏反应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国内对严重过敏反应尚存在认识不足和诊疗不规范问题。近期,《严重过敏反应诊断和临床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发布,对严重过敏反应发病机制、诱因和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了严重过敏反应的诊断和治疗建议,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严重过敏反应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为未来制订我国严重过敏反应诊疗指南奠定基础。

微信图片_2025-09-09_144821_360.jpg

该共识是我国第一部严重过敏反应临床实践共识,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变态反应性疾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过敏原特异性诊断学组联合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过敏(变态)反应学科规范化建设研究组等五个学会共同发起。“生机计划2023”项目为该共识提供了课题支持。

近日,《医师报》特邀来自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通讯作者向莉主任医师,以及共识执笔人姜楠楠副主任医师解读共识重点内容。

解读专家介绍

微信图片_2025-09-09_144827_100.jpg

向莉 主任医师


  •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儿童哮喘、过敏变态反应疾病临床诊治管理和科研工作,重点关注领域儿童系统性过敏疾病发生发展与管理预防。

  • 担任中华预防医学会过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药理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医师协会变态反应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过敏疾病规范化建设专业组组长、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编委、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委等。


微信图片_2025-09-09_144830_399.png

姜楠楠 副主任医师


  • 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 2015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得变态反应学博士学位 

  • 美国西奈山医学院儿童免疫与变态反应学访问学者(2014-2015年) 

  • 北京儿童医院“医疗之星”(2021年) 

  • 第一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40余篇,其中SCI文章15篇 

  • 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优秀人才青年骨干项目,北京市医管中心“青苗”项目等 

  • 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 青年委员 

  • 中华预防医学会过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青年委员 

  • 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 常委


执笔人解读核心亮点:实施有效长程管理


目前,严重过敏反应在国内尚未被充分认识,缺乏中国的流行病学数据,缺少高质量临床和基础研究数据发表,且中国人群严重过敏反应的诱因尚未充分阐明,肾上腺素作为首选治疗药物在临床中仍存在诊疗不规范的现状。绝大部分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首诊于急诊或全科医生,患者大多未进一步过敏反应专科就诊明确过敏原及获得规范管理方案,同时由于类胰蛋白酶等检测试剂的缺乏,可能导致对严重过敏反应及肥大细胞活化综合征等相关疾病诊断不足。

本共识旨在强调严重过敏反应的及时、正确诊断;尽早明确诱因、降低再发风险;强调肾上腺素为治疗基石,基于过敏反应专科联合急诊重症医学等多学科,对患者实施有效长程管理,预防再发及降低重症风险。

目前对我国严重过敏反应需进一步基于国际前沿进展,建议数据库登记系统,在国内开展相关流行病学及相关研究,通过一段时间对“共识”的临床实践,以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诊疗方案。

共识重点内容

重过敏反应(anaphylaxis)的定义

“anaphylaxis” 曾被翻译为不同的中文名词,如“变态反应性休克”、“过敏性休克”、“过敏症”、 “过敏反应”、“全身性过敏反应”等,在本共识中,征求撰写专家组意见,将anaphylaxis翻译为“严重过敏反应”。严重过敏反应定义为“一种速发、危及生命、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超敏反应,多伴有皮肤系统表现,少数仅表现为单一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症状及体征,免疫学机制多为IgE介导,少数为非IgE介导或混合机制介导”。

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病机制

IgE介导的途径是最常见也是最经典的途径,其他非IgE介导的途径包括肥大细胞直接激活、细胞因子反应以及补体/缓激肽介导的反应等。

严重过敏反应的诱因

1. 食物:食物是儿童最常见的诱因,具有年龄特异性,婴幼儿最常见为牛奶、鸡蛋、小麦,学龄前及学龄期常见的诱因为水果/蔬菜、荞麦、坚果等,青少年及成人常见的是小麦、水果/蔬菜等。相对于原发食物过敏,某些食物过敏继发于吸入过敏原致敏,如桦树花粉过敏患者最常见的过敏食物为桃、苹果、榛子、梨等。蒿属花粉过敏患者的过敏食物以桃和豆科植物(如豆类、花生)多见。某些尘螨或蟑螂过敏患者可合并虾过敏,罕见情况下吸入性真菌过敏患者可合并食用真菌(如蘑菇)过敏等。食物一般通过食入途径诱发严重过敏反应,在重度食物过敏患者,食物过敏原(如小麦、牛奶、鸡蛋)也可通过吸入途径或皮肤接触诱发严重过敏反应[21]。食物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多为IgE介导。

2. 药物:药物是成人及住院患者最常见的诱因,我国最常见的致敏药物为抗生素、中药、造影剂及抗肿瘤药物。除了药物本身过敏,药物常用辅料包括羧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丙二醇以及其中隐藏的食物过敏原成分等也可诱发严重过敏反应。药物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机制多样,如抗生素、NSAIDs、化疗药物(如铂类、紫杉醇)、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 mAbs)、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过敏多为IgE介导的。喹诺酮类抗生素、全身麻醉剂(如阿曲库溴铵、罗库溴铵)及具有四氢异喹啉(tetrahydroisoquinoline,THIQ)基序的药物可通过直接激活肥大细胞表面的G蛋白耦联受体MRGPRX2诱发严重过敏反应。硫酸软骨素糖胺聚糖和造影剂可激活补体系统,产生可与补体受体结合的过敏毒素C3a和C5a,进而诱发组胺、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的释放。需要注意的是,同一种药物可通过多种免疫机制诱发过敏反应。

3. 昆虫蜇刺:昆虫蜇刺多由蜜蜂、黄蜂、马蜂等膜翅目昆虫和外来物种如火蚁等蛰刺,成人多于儿童,易导致重症严重过敏反应。膜翅目昆虫(如蜂蜇伤)是较为常见的诱因,多足纲唇足目的蜈蚣咬伤也是导致严重过敏反应的原因之一。昆虫蜇刺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多为IgE介导。

4. 特发性:未能明确诱因的严重过敏反应,定义为特发性严重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存在肥大细胞活化异常。

严重过敏反应的伴发因素

伴发因素是指与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相关的个体因素或内环境。常见的伴发因素为运动、急性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及饮酒等,其他因素如精神紧张、睡眠缺乏、脱水、月经周期等也可加重严重过敏反应症状。运动是最早被人们认识也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伴发因素,如食物依赖运动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food dependent exercise induced anaphylaxis, FDEIA)。女性患者在经期前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可诊断为月经相关的严重过敏反应,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孕激素可能是过敏反应加重诱因。伴发因素在严重过敏反应的作用尚未达成共识,可能的机制包括降低效应细胞活化的阈值、增加过敏原的生物利用度、增加血浆渗透性及增加食物特异性IgE (specific IgE,sIgE)水平等。

严重过敏反应的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包括:特应性个体、存在基础疾病个体(如心肺基础疾病、肥大细胞活化异常疾病)、婴幼儿、老年人、使用β-受体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类药物人群。

严重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皮肤黏膜症状及体征最为常见,可同时发生呼吸系统、胃肠道、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症状。症状与诱因、基础疾病及年龄等因素相关。药物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心血管系统受累更为多见,婴幼儿症状因年龄特点有时难以识别。某些化疗药物及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 mAbs)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可叠加非典型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等。见表1。

wechat_2025-09-09_151540_033.png

严重过敏反应的实验室检查

1. 类胰蛋白酶检测:类胰蛋白酶检测推荐用于严重过敏反应的诊断尤其是反复重度发作或诱因不明的患者。严重过敏反应症状出现的最初几分钟,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类胰蛋白酶即可被检测到,类胰蛋白酶升高通常为暂时的,一般在24~48 h内降至正常,水平超过11.4 ng/ml被视为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活化,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类胰蛋白酶基线水平低的患者在严重过敏反应发生时仍不能达到正常,因此类胰蛋白酶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并不能排除严重过敏反应临床诊断,此情况下类蛋白酶水平超过2 ng/ml+1.2倍的基线水平被视为明显升高。

2. 过敏原检测:主要适用于IgE介导的严重过敏反应。血清sIgE检测可用于食物、吸入、蜂毒和药物(如抗生素、化疗药等)过敏原的检测。目前国内商品化sIgE检测试剂主要用于部分食物和吸入过敏原检测,药物及毒液sIgE检测试剂较少。当无商品化试剂可及或sIgE与病史不一致时,可考虑过敏原组分诊断和皮肤试验进行补充检测。需要结合病史解读过敏原检测结果,细胞因子反应和补体活化导致的严重过敏反应过敏原检测通常是阴性的。

3. 过敏原激发试验:过敏原检测不能明确诱因时可在医疗监护下实施过敏原激发试验。由于过敏原激发试验本身可再次诱发严重过敏反应,操作医师需仔细评估操作风险和受试者获益,并充分获取患者或看护者知情同意后谨慎开展。主要包括口服食物激发试验和药物激发试验。激发试验的禁忌证包括:(1)1周内出现过严重过敏反应或严重过敏反应发生后,血液指标(如肝肾功能)尚未恢复;(2)生命体征不稳定;(3)哮喘未控制;(4)花粉症发作期;(5)患者皮肤疾病如湿疹、特应性皮炎、荨麻疹急性发作期或病情不稳定期,皮肤黏膜损伤尚未痊愈;(6)2周内曾接种疫苗;(7)中重度营养不良;(8)感染性疾病发作期;(9)患有慢性基础疾病,如不稳定心绞痛、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慢性肺部疾病、脑血管疾病及重要器官畸形;(10)慢性消化系统疾病;(11)患有遗传代谢病;(12)患有精神疾病;(13)妊娠期等。


微信图片_2025-09-09_144833_060.png


图1 严重过敏反应实验室诊断流程


严重过敏反应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严重过敏反应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详细的发作史,包括症状和体征,以及已知或可疑过敏原暴露史及伴发因素等。临床诊断标准:如果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中的一种,则极有可能诊断为严重过敏反应:(1)典型的皮肤表现合并至少1个其他系统的表现(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肠道系统等);(2)暴露于已知或可疑过敏原,出现呼吸和/或心血管系统症状,少数无典型皮肤黏膜症状。

严重过敏反应需要与哮喘急性发作、晕厥与焦虑/惊恐发作相鉴别。哮喘急性发作有时不易与严重过敏反应相鉴别,因呼吸系统症状如喘息、咳嗽和气促均可发生于哮喘和严重过敏反应,但皮肤系统症状如瘙痒、荨麻疹、血管性水肿、腹痛、低血压等很少在哮喘急性发作中发生。焦虑/惊恐发作也可出现濒死感、呼吸急促、面潮红、心动过速和胃肠道症状,但荨麻疹、血管性水肿、腹痛和低血压等在焦虑/惊恐发作中很少出现。晕厥同样也可与严重过敏反应混淆,但通常伴有苍白和出汗,而不伴有荨麻疹、潮红、呼吸和消化系统症状,可自行缓解。对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先天性疾病(如幽门梗阻和旋转不良)、食物蛋白诱导的小肠结肠炎急性期、肠套叠均可表现为进食后持续性呕吐,与严重过敏反应的胃肠道症状容易混淆。

严重过敏反应治疗

1. 急救处理

肾上腺素是严重过敏反应的首选急救药物,应在诊断或高度可疑严重过敏反应时肌肉注射,使用1:1000肾上腺素(1 mg/ml),青少年及成人为0.5 mg/次,婴幼儿及儿童(≤12岁)剂量可按体重计算,为0.01 mg/kg,单次最大剂量 0.3 mg,肾上腺素在婴幼儿及儿童中无绝对禁忌。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为二线治疗药物,不能替代肾上腺素。少数严重过敏反应患者对肌肉注射肾上腺素的初始治疗、静脉液体复苏和二线药物治疗无反应,应立即转诊至急诊、重症医学科治疗。伴有低血压或休克且对包括静脉液体复苏在内的基础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需要持续静脉输注肾上腺素,静脉输注肾上腺素有潜在致命性心率失常风险,必须经输液泵静脉输注,需要严密监测血压、心率等,并由有经验的医务人员操作。

2.特殊人群处理

(1)妊娠期:大多数处理措施与非妊娠期相同,首要处理仍然是肾上腺素治疗。与非妊娠期的处理不同之处在于:①体位方面:患者取左侧卧位,以避免妊娠子宫压迫主动脉、腔静脉血管。②至少将孕妇收缩压维持在90 mmHg以上(1 mmHg=0.133 kPa),以维持子宫胎盘充分血流灌注。③必要时监测胎心率,以评估孕妇治疗后胎儿状况。

(2)婴幼儿:肾上腺素在治疗婴幼儿严重过敏反应时无绝对禁忌证。延迟使用肾上腺素可增加死亡风险。

(3)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肾上腺素无绝对禁忌证,但需要权衡利弊,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比肌肉注射更易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包括室性心律失常和高血压),故建议首选肌肉注射,初始剂量可酌情减量,尤其是疾病急性期或病情不稳定者。治疗过程中需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和心率,警惕心律失常或血压波动。

微信图片_2025-09-09_144837_123.jpg

图2 严重过敏反应初始治疗流程

严重过敏反应预防和管理

1、过敏反应专科就诊:明确过敏原或诱发因素,预防再发。

(1)食物过敏:一旦确定过敏食物,医生需嘱咐患儿严格回避过敏食物。建议避免进食和/或接触过敏食物以及与其存在高交叉致敏风险的食物,同时需要注意隐藏在洗护用品和药物中微量的食物成分。牛奶和鸡蛋为婴幼儿严重过敏反应的主要过敏食物,当婴幼儿回避一种或多种食物时,常会导致营养风险及生长受限,故对于食物过敏儿童,应进行生长和营养监测,以防止可能的营养素缺乏,保证正常生长发育。在饮食回避过程中,多学科协作对症处理、营养咨询及家长教育、规律性随访对于促进儿童正常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国内外食物过敏指南均推荐营养师参与营养咨询或治疗,营养师、过敏医生、营养医生等多学科协作的诊疗、膳食评价及指导将有助于正确诊断和规范管理食物过敏。

(2)药物过敏:医生应当在病历中明确记载患者的药物过敏史;患者应当严格避免使用曾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药物,也应避免使用有交叉过敏的药物,可选择结构不同的另一类药物替代。如果因病情必须使用曾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药物,可采用药物脱敏治疗。

(3) 昆虫毒液过敏:昆虫毒液曾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应减少野外活动;同时避免在户外吃饭、使用香水或穿色彩鲜艳的服装,以降低再次被蛰的风险。

2. 患者教育及制定急救行动计划:患者及监护人应学会识别严重过敏反应症状,学会肾上腺素自动注射装置使用或学会注射肾上腺素,医生应给患者制定个体化书面的严重过敏反应急救行动计划。

3. 过敏原免疫治疗(allergen immunotherapy,AIT):AIT用于食物、昆虫叮咬、药物[包括化疗药物、mAbs、抗生素]等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主要适用于IgE介导的严重过敏反应。国内外多项食物过敏指南建议IgE介导的牛奶、鸡蛋、花生过敏尤其是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可通过口服免疫治疗(oral immunotherapy,OIT)获益,OIT可提高食物过敏原阈值,降低食物过敏严重程度并提高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蜂毒免疫治疗(venom immunotherapy, VIT)可用于膜翅目昆虫(大黄蜂、黄胡蜂、蜜蜂和马蜂)蜇刺引起严重过敏反应,治疗有效率可达94%,大大降低严重过敏反应发生概率。当过敏药物为基础疾病治疗必须用药时,需要考虑药物脱敏治疗。药物脱敏可改变患者对药物的免疫应答,并诱导短暂耐受,从而使药物超敏反应(即药物过敏)患者能安全无间断地接受该药物治疗。药物脱敏治疗可采用口服、静脉给药、腹腔内给药或皮下注射。静脉给药是静脉用药物最常用的脱敏途径,标准化静脉脱敏方案已成功用于治疗多种药物过敏,如青霉素和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铂类化疗药物(卡铂、顺铂和奥沙利铂)、生物制剂等。

4. 生物制剂治疗:生物制剂如奥马珠单抗、度普利尤单抗在预防严重过敏反应方面显示出一定的潜力,但亟待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加以证实,特别是长期疗效。

参考文献

中国康复医学会变态反应性疾病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过敏原特异性诊断学组, 中华预防医学会过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等. 严重过敏反应诊断和临床管理专家共识 [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5, 59(6): 749-765. 

DOI: 10.3760/cma.j.cn112150-20250109-00024.

责任编辑:张晶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