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序章:加强体重管理成为共识,医务工作者率先垂范
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 杨瑞静)北京首钢园,曾经承载工业的厚重,如今见证健康的新力量。9月13日,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在此开幕,大会序章以“健康体重 医者先行”为主题,把公众的目光拉回到一个看似日常,却关乎全民健康的重要话题。
这一主题源自2024年首都国际医学大会,中国医院协会携手行业单位联合发布倡议,并相继开展了医务工作者健康状况调研、医院科普制作与使用规范、健康科普征集、医院创新案例和健步走等五大专项行动,活动遍布全国,初步成果已显。
在“健康体重 医者先行”倡议发布一周年之际,《医师报》采访了来自新闻出版、健康教育、临床医学和金融等领域的专家。他们从体重管理谈起,话题延伸至慢病防控、公共卫生战略,甚至人类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理念引领:从传播到共识
健康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许培海指出,体重管理不是单纯的减重,而是涉及慢病防控、生活方式养成和社会健康新时尚的重大公共议题。它关乎国家战略层面的健康转型。他介绍,健康报通过开设专栏、报道基层案例、倡导科学饮食与运动,推动理念在社会落地。他本人坚持太极和慢跑,用亲身实践传递“健康既是权利,也是责任”的信念。
“体重管理的关键在于把科学理念转化为日常习惯。”人民卫生出版社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新华特别强调出版人的责任:不仅传递信息,更要影响行为,“教材和科普出版不仅传递信息,更要提供可操作的方法,帮助公众真正落实到饮食、运动等生活细节上。”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吴敬表示,超重或肥胖已被医学界认定为疾病,是心脑血管病、肿瘤等慢病的重要风险因素。目前,中心已将体重管理纳入《公民健康素养66条》,并开发培训教材和音视频科普素材,推动医生成为健康知识传播的重要力量。
“体重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基石。”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会长姚军分析到,当前肥胖相关健康问题呈现高发态势,科学开展体重管理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慢性病发生风险,更有助于整体提升国民健康素养。基于此,中国健康管理协会通过启动健康体重管理服务方案征集活动、主办“体重管理门诊运营模式与关键技术”先导论坛等,从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政策推动等多维度协同发力,着力推动该项工作走深走实,切实惠及更广泛人群。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副会长王玲玲补充说,“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明确提出“健康体重是全民健康的核心指标”,并将体重管理纳入慢性病防治的核心策略。为此,协会牵头起草了体重管理核心知识,联合多家机构发布儿童体重倡议。与此同时,协会通过健康中国基层行和健康传播技能大赛等平台,把体重管理纳入科普核心内容,以此推动全民健康意识的提升。
协同发力:共建健康生态
体重管理不仅是医学问题,更需要理念普及与价值引领。但理念要落地,还必须借助社会多元合力,才能形成持续推动的力量。
中国家庭报社常务副社长王大冬指出,肥胖是多种慢病的根源,健康体重活动意义重大。他介绍,报社通过纸媒与新媒体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并把体重管理融入举办的活动和会议,同时在内部倡导职工改变饮食、坚持运动。他强调,健康体重行动应是长期战略,而非短期运动。
浙江省中医院副院长金娟则分享了以 “重科普、重运动、重科学” 构建减重 “黄金三角” 新范式的创新案例。医院联合多方建立健康教育学院普及健康知识,开展健步走等活动传递健康信念,更创新推出 “2+5+21” 中西医结合体重管理模式,帮助患者实现平均超过3.8公斤的减重效果。她强调,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与现代穿戴设备结合,为公众提供更安全、长期、系统的体重管理方案。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行机构业务部总经理杜晓哲从金融角度解读其意义:体重管理不仅是公共卫生需求,更将催生一个跨学科、跨行业的健康产业生态。“金融可助力健康生态,推动营养、运动、监测等产业协同发展,贡献上万亿级市场潜力。”她介绍,浦发通过数字化能力支持智慧医院建设,推动“AI+慢病管理”,并为健康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融资和跨境服务。
身体力行:医者的示范力量
当理念传播与社会资源逐渐汇聚,真正的推动力还需要来自一线医务人员。他们既是健康理念的倡导者,也是实践者,更是患者最信赖的榜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首席专家李光辉指出,在家庭健康体系里,女性常常是观念与行动的核心,“女性体重管理不仅影响个人健康,更关乎下一代甚至孙辈的健康。”这份对“健康传递”的重视,早已融入医院的实践。早在2005年,北京妇产医院就已启动孕妇体重管理工作,十多年的坚持,催生出一组清晰可见的改变:孕妇平均体重从2011—2021年平均增重从16.5kg下降至12.6kg,肥胖孕妇增重从13.5kg下降至7.5kg,巨大儿发生率也从2011年的7.11%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以下。
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刘宗泓提醒,体重超标直接关联高血压、高血脂和心肌梗死风险。他坚持每日跑步五公里,以此作为对患者最直观的示范,“医者要先管好自己,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王海洋认为,体重过大是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减重不仅能降低发病率,还能改善已患疾病的症状。他本人通过清淡饮食、日常锻炼和术间小运动来保持状态,以自身行动向同行和患者示范:减重是血管健康的第一步。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普外一科负责人徐东升坦言,肥胖患者在手术中的风险显著增加,既增加麻醉难度,也延长术后恢复。他呼吁医务人员自我管理,避免成为“高危人群”,用健康形象增强患者信任。
专家们的共识表明,体重管理的意义远超“减重”二字,它既是慢病防控的切入口,也是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抓手。从理念传播、社会合力到医者健康引领,健康体重正逐步成为全民共建的社会共识。
版面报道: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汇聚全球智慧 促进人类健康——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在京成功举办
2025-09-17 -
new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序章:加强体重管理成为共识,医务工作者率先垂范
2025-09-17 -
new北大口腔专家团队赴凤县开展义诊活动,助力基层口腔健康提升
2025-09-12 -
new融合中西 精准管理:三部指南/共识共推高血压防治新格局
2025-09-12
-
摄影故事征集 | 将心内科的瞬间温暖绽放
2020-12-01 -
规范管理,推进实施——中国VTE防治大会暨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年度进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9-10-22 -
雄安论坛|图片花絮②
2018-11-19 -
雄安论坛 图片花絮
2018-11-14
-
e路有你 联抗慢病丨2021互联网慢病管理大赛收官
2021-09-24 -
福建:龙岩市第一医院3名最美逆行者出征!请平安归来!
2020-01-26 -
规范管理,推进实施——中国VTE防治大会暨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年度进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9-10-22 -
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最新发布:有效生物安全防护指南--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检测(试行第一版)
2020-01-30 -
新冠疫情下的“影像幻影”——放射技师一线战斗纪实
2020-02-24 -
2020姑息大会开幕|凝心聚力,推动中国支持与康复诊疗事业勇攀高峰
2020-10-20 -
摄影故事征集 | 将心内科的瞬间温暖绽放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