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 最大的幸福就是扎根临床治好病
他说,医者人生的最大幸福就是扎根临床,为患者治好病。
2020-02-20 -
new 一门三代七白袍 抗疫上阵父子兵
除夕,正是许许多多的中国人等待着家人团聚共度佳节的重要节日。但有这样一个人,在除夕前1天,他带着15名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返回了工作岗位。他就是延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疗救治组组长、呼吸与结核科主任——李元军。
2020-02-19 -
new 你喝水的样子真好看
“一个班儿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渴。实在是太渴了,喝了大概1000多毫升的水,之后又喝了两袋酸奶和一碗鸡蛋汤。”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感染科护士长段亚辉笑着说。
2020-02-18 -
在每一次诊疗中升华“全人”理念
“邓主任,您还记得我吗?十几年前我父亲身患胃癌,他离世前的三个月是在咱们医院度过的,今天我特意来看看您,想请教您一些问题!”
2019-12-04 -
周杰:攻克肝移植制高点
“科比说自己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我见过凌晨1点、2点、3点、4点、5点、6点的广州!”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胆外科周杰教授调侃道。记得有一次,凌晨才回家的周杰发现自己脸色发黄,以为得了黄疸,睡过一觉后才知道这其实是极度疲劳的表现。
2019-11-18 -
方驰华:数字医学技术先驱
1975年,念高中的方驰华在一场篮球比赛后,忽然右腿瘫痪无法走路。最初,医生诊断是“骨癌”,不仅要锯腿,生存期也只剩6个月。年少的方驰华“坚决不锯腿”,他找到乡里的中医,结果20多副中药和几次火罐就治好了病。“在我小的时候,农村普遍缺医少药,医疗水平低,很多疾病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参军后,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军医。”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方驰华教授回忆。
2019-11-18 -
曾勇:患者生活幸福是医生最欣慰的事
“2003年去日本京都大学进修时,他们精湛的外科技术深深震撼了我。后来我们挑战了许多高难度手术,发现我们做得能像日本人一样好,感到十分自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曾勇教授说。2006年,曾勇完成了国内首例胰十二指肠切除加自体小肠移植术,2018年,曾经的小患者带着孩子专程来华西医院看望他。
2019-11-18 -
王捷: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2002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捷教授为一位年过古稀胃癌肝转移患者实施了手术,一晃十余年。每年佳节,患者家庭聚会,常邀请王捷参加。患者的阖家团圆,欢声笑语中,王捷深受触动,“有老人在有家在,有家团聚才有幸福。医生面对患者,要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竭尽全力维护患者健康,家庭完整,社会和谐。因此,医生必须把握好治疗尺度,不能给患者带来不必要
2019-11-18 -
楼文晖:做医生要有定力
“起初我每年只能做十几例手术,而且并发症发生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都比较高,患者治疗效果并不好。”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楼文晖教授回忆最初从事胰腺外科时的情景,“当时想自己为什么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但想到我的老师吴肇光教授放弃美国的优渥待遇,毅然回国投身外科学建设,就觉得自己没有不坚持下去的理由!”
2019-11-12 -
简志祥:用心做人、做事、做学问
“医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医生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要将医学原则、哲学思想和艺术思维完美结合在一起。” 广东省人民医院简志祥教授 说。从医30余载,简志祥教授从未发生过任何医疗纠纷,这源于他的“用心做人、做事、做学问”。
201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