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保健康、防重症、促康复,湘雅医院全力保障新冠重症患者救治
打破专科界限,全院床位分层级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打造“关口前移-亚重症-重症-重症康复”的阶梯式重症延伸救治模式,严格落实重症病房、亚重症病房、普通新冠病房转入转出标准,加快重症/亚重症床位的周转率;由重症、呼吸、感染等科室医生组成团队到普通病房巡诊,及早筛查可能转重症的患者;按照救治标准组建各层级救治队伍,每个医疗组都有ICU或呼吸内科或感染科等专科医护人员,保证一个水平、一个标准救治患者……保健康、防重症、促康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创新新冠特色救治机制,全力保障新冠重症患者救治。 畅通通道,重症“住得进、转得出”提高周转率 “用力蹬,吹气体,很好,再来一次……”湘雅医院重症ICU内,患者李女士(化名)正在努力一边“吹气球”一边“踩单车”,这是她脱离呼吸机后的康复训练。 6天前,患有糖尿病的她感染新冠后诱发了酮症酸中毒,心脏骤停在急诊抢救后插管被送入了ICU。经过几天的治疗,她顺利拔管并恢复了清醒,再过一天,她就可以从ICU转出到亚重症病房继续治疗。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ICU内,张丽娜教授在用重症超声评估患者病情。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ICU内,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 “患者出现好转到脱机拔管过程中,我们及时进行营养、肢体、呼吸等康复治疗,把康复治疗、中医药治疗早期贯穿到整个救治的前期过程中,最快去促进患者恢复,尽快转出ICU,提高周转率。”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丽娜教授表示。 这只是湘雅医院“关口前移-亚重症-重症-重症康复”阶梯式重症延伸救治模式的一环。这一模式是由张丽娜教授在全国率先提出,在支援上海、新疆时就得到了很好的实践,能够
2023-01-09 -
new【疫线守护】急诊人的坚守,是这个寒冬最温暖的“医靠”
“当三九寒冬遇上了 第一波新冠病毒感染高峰 骤增的急诊量遇上了医护人员感染 这注定是一场艰难的战“疫” 但身处战“疫”前沿 作为新冠救治首当其冲的“防波堤” 一医急诊人唯有执甲出征,勇往直前” 镜头下的急诊“医”瞬间 咬牙坚持,心里始终攥着一股劲儿! 带病上岗,仍拼尽全力保障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声音嘶哑,依然耐心解答患者的种种疑虑。 忙而有序,妥善救治每一位患者。 倾尽全力,只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专心致志,特殊时期更要把工作做实做细。 细致入微,“阿姨,您的氧气管一定要戴好啊! 无限信任,“有你们在,我一点也不害怕了! 守望相助,“阳了”“阳过”“阳康”并肩作战。 医患同心,每一个宝贝都是父母的心头爱,而每一名患者更是我们医护人员的责任和牵挂。 连日来,大量阳性患者、重症患者慕名前来我院,急诊就诊量骤然激增。为做好新冠疫情防控新形势下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医院紧急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畅通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绿色通道的若干措施》,多措并举,确保了急诊科高效、有序运转。医护人员带病坚持上岗,守望相助。虽苦不言苦,虽累不喊累,用行动践行一医人的使命和担当。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怀抱最美好的愿景 怀着最坚强的信念 坚持再坚持 只为在这个寒冬里 成为患者最坚实的“医靠” 成为彼此最温暖的“医靠”
2023-01-09 -
new协同救治“零距离”|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专家团队紧急“云会诊”挽救沙洋新冠感染患者生命
“整个肺出现了很多炎性的一些团块,要尽快做纤支镜检查……静脉营养一定要跟上去。”1月5日上午11时,一场救治湖北沙洋危重症新冠感染患者的远程会诊,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武大云医”紧急进行。 参加本次远程会诊的是沙洋县人民医院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呼吸与重症医学专家。他们共同面对的,是一名61岁的新冠感染患者。患者已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伴有肺部感染。沙洋当地医生全力治疗,仍未有效控制病情,他们紧急向省城专家求助。 据悉,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近期要求建立健全省级区域协同医疗力量,提升各地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支持县市级医疗单位开展跨区救治。拥有丰富新冠救治经验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积极响应,快速成立国家级和省级专家团队,多位呼吸、重症、感染等专家组成员借助“武大云医”平台,对湖北地市州各家医院开展远程指导、网络会诊等工作。 “我认为这可能是一个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要尽快做纤支镜检查、气道分泌物测序。如果有可能的话,把GMC也查一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II科主任胡克教授通过网络即时视频,认真分析沙洋病人病情。 “病人整个代谢的紊乱一定要纠正,这是肺炎愈合的基本条件。病人如果能够进口进食,尽可能的补充肠道营养;如果不能进口进食,静脉营养一定要跟上去。”重症医学科主任詹丽英教授对下一步的诊疗进行答疑和指导调整。 “云会诊”持续近1个小时。当场解了“燃眉之急”的沙洋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刘林涛感慨地表示,省城专家对我们没有考虑到的一些问题,在及时治疗和接下来的复检方面,做了详细指导。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程帆介绍
2023-01-09 -
兴国县人民医院领导班子开展换位体验服务活动
“总体流程、服务都很好,就医体验感也不错,但我们还要争取做到更好,进一步缩短患者拿药、缴费排队等候时间。”兴国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杨保荣参加换位体验活动后,对整体服务、流程表示满意。 “我们可以加强线上预约服务,缩短就诊患者的等候时间,提高群众的服务满意度。”党委副书记、院长朱艳萍体验慢病就诊流程后评价说。 为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切实体验患者就医感受,查找、解决群众看病就医过程中反映较强烈的突出问题,近日,兴国县人民医院领导班子成员以普通就诊群众身份,真实体验门诊等诊疗服务,先后前往各诊室,开展以“换位体验强服务,情暖患者促和谐”为主题的换位体验服务专项活动。 活动中,医院领导参照门诊就诊流程,模拟不同类别患者,亲身体验门诊排队挂号、就诊、缴费、检查、取片、取药等环节的服务,设身处地了解普通患者的就诊需求,感受群众看病就医的堵点、难点问题,以患者的视角审视就医流程、服务环节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体验活动结束后, 医院领导对本次活动体验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整体服务及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患者检查、排队等待时间长等方面的问题。 据悉,本次活动是该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进全市一流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创建的一项重要举措。后期,该院将根据本次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梳理,督促相关科室出台针对性措施并积极整改,以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为患者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诊疗服务。
2023-01-09 -
酒钢医院神经内外科成功抢救一名无名氏患者
十二月的嘉峪关街头,寒风瑟瑟,一名约五十岁左右的男子突然一头栽倒在路边,路人急忙拨打了酒钢医院的120急救电话,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到现场时患者已经呈深昏迷状态,旁边没有家人,就连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及手机也都不在身上,急诊科的工作人员急忙把患者送往医院,经头部CT检查为颅内血肿,急性硬膜下血肿,脑室出血伴三四脑室铸型。 急诊科的工作人员迅速开通绿色通道,神经内外科医师紧急会诊,认为该患者应急诊行颅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但此时家属都不在身边,也无法联系亲属,告知医务部副部长陈顾委后,陈部长果断的说:“救命要紧,医务部签字,急诊行手术治疗”,不到一个小时,神经内外科的医护人员已完成患者的术前准备,快速送至手术室。 手术紧张而又有绪的开展,先给予患者脑室外引流,一次性置管成功,引流出淡黄色脑脊液,随即医务人员消毒,铺单,去骨瓣减压,剪开硬膜后去除硬膜下血肿,再根据术前CT定位,皮层造瘘,在显微镜下清除血肿,手术及时成功完成,患者送至重症医学科进一步监护治疗,术后第二日患者意识已逐步恢复。 看着病人由深昏迷转为清醒,语言、吞咽及运动功能均未受到大的损伤,全体参与救治医护人员们一颗悬着的心也慢慢放了下来。生命至上,酒钢医院的全体职工一直把这句话放在心上,全力以赴会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2023-01-06 -
01-062023
甘肃印发《健康甘肃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 专项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为贯彻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健康甘肃行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独特优势,为群
-
01-052023
【临床一线】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入选江西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中心
近期,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院入选江西省耳鼻咽喉科临床研究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院院长孔凡俐任命为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向维仁任命为中心联络员。 在此期间,江西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青年委员会正式成立,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院副主任医师向维仁是九江市唯一一位被选为副主任委员,并在大会上作《OSAHS的诊治》为主题的专题授课。 此次入选江西省耳鼻咽喉科临床研究中心,使得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建设在此取得了新突破,并提升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让广大市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据悉,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院是医院重点建设专科,经过几代人的奋力拼搏、积极进取,现已发展成为国家级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卫生部批准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腔镜培训基地,成为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联盟科室,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头颈外科联盟,江西省甲状腺外科联盟科室。科室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专业逐渐由弱到强,经过不懈努力,在九江市内一直享有盛誉。
-
坚守“医”线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元旦在岗护佑生命“不停歇”
有一种“跨年”叫坚守岗位 有一种“迎新”叫接续奋斗 元旦期间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 始终坚守一线 门诊诊室、病房、护士站、手术室…… 总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为了让更多的人在新的一年能够团圆 传递更多的温暖 他们夜以继日,履职尽责,护佑健康 急诊科 作为医疗救治的“第一线”,急诊科昼夜不息,24小时需要有人坚守,是病患数量最多,病种最复杂,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 应接不暇的急救车、往来穿梭的医护人员、此起彼伏的仪器声响……元旦期间,急诊科依旧处于持续高位运转的状态,忙碌的景象每时每刻都在上演。 在这场战“疫”中,急诊科医护人员们化身抗疫路上的“急先锋”,当仁不让成为了这场疫情歼灭战中的排头兵。元旦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三个院区急诊单日最高接诊量近900人次,其中桃源院区最高近500人次,救治危重症患者每日为50余人。急诊科副主任朱瑞凯介绍,面对人手紧缺,工作量倍增的压力,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科室本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原则,实行快速分流的措施,确保急诊病人在科室滞留不超过24小时。此外,科室积极调整班次补充人员,及时协调各类医疗资源,优化诊治流程,确保所有进入急诊区域的病人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急诊人没有“节假日”的概念,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守和争分夺秒的战斗。面对疫情的冲击,不少医生、护士带病上岗,毫不退缩,每一位急诊人都是冲在前的战士,为守护生命勇挑重担,传递着温暖与力量。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以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白连夜、夜连白,每天穿梭忙碌在患者的病榻边,是他们近半个多月以来的日常。患
2023-01-05 -
一旦出现这种并发症,可能命悬一线!这支团队的创新性技术可让房颤患者不再提心吊胆
“食道已被牵开,顺利避开左心房后壁,可进行消融!”日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蒋晨阳主任医师团队成功完成数例食道牵开器保护下的房颤消融手术,且均在患者局麻清醒状态下进行。 作为国际上最先进的概念,食道牵开技术旨在把贴近左心房的食道主动牵开远离,让术者更安心地进行左心房后壁射频消融操作,尽力避免心房食管瘘的发生,让房颤消融手术更加安全有效。 一旦发生 死亡率极高 这项创新技术或可为房颤患者“托底” 目前,射频消融是治疗心房颤动的主要方法,然而由于人体结构原因,食管和左心房后壁距离近,射频等能量的导管消融手术有导致食管损伤的风险,甚至可能引起心房食管瘘(AEF)。 AEF是房颤导管消融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死亡率极高,长期以来备受临床医师的重视。食管穿孔进展缓慢,前期症状非常不典型;而一旦食管瘘形成,细菌和气体从瘘道进入心脏,形成严重的脓毒血症和空气栓塞,会导致发热、脑梗、心梗,患者可在几十小时内死亡,抢救成功的机率很低。 为避免AEF发生,目前业内推荐采用后壁低能量消融的方法,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食管损伤风险,但透壁性损伤不彻底,导致术后电传导恢复,限制了房颤消融的长期效果。现阶段,国内外对这一问题尚无完全成熟的解决方案。 蒋晨阳主任医师介绍,食道牵开器技术的出现有望弥补传统房颤消融手术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不足。通过调节食管左右位置,使其远离消融点,降低食管损伤的风险;另一方面,术者可以较为安心地使用射频能量消融左房后壁,更彻底地达到透壁消融,从而有望提高手术的长期效果。据初步研究显示,术中食管偏移组一年手术成功率比对照组提
2023-01-04 -
01-042023
湘雅医院负责起草的《湖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救治方案(试行)》发布
2022年12月31日,受湖南省卫健委委托,在祝益民副主任的指导下,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省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牵头,省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湘雅医院重症医学中心主任张丽娜教授和省质控中心秘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彭倩宜副研究员领衔执笔,制定的《湖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救治方案(试行)》发布。该方案旨在提升重症病房医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其危重症的认识,为临床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促进规范诊疗,提高湖南省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救治水平。 27日晚接到任务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立刻组织钱招昕教授、艾宇航教授、张丽娜教授、徐道妙教授、马新华教授、刘志勇副教授、李莉副教授、彭倩宜副研究员等专家组成团队,由张丽娜教授和彭倩宜副研究员主笔,参照国内外指南、共识、临床研究数据库、大型临床研究证据,秉承循证、简洁、可操作性强的原则,于28日晚撰写出初稿。尤其在当前湖南省疫情爆发后,张丽娜主任带领重症团队扎根重症,前出急诊,布局全院,以“湘雅经验”为本次方案的起草积累了宝贵的一线资料。 祝益民副主任召集了审稿讨论会,邀请湘雅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李金秀教授、湘雅三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何智辉教授、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周煦教授、长沙市四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桂培根教授等省内重症专家讨论,并得到邀请专家的大力支持和与会专家的审阅修订,于12月29日晚提交试行稿第一版。 该版方案适用于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以及基础疾病危重型合并新冠感染的救治,对新冠病毒感染的分型进行定义,方便各级医疗机构尽快入院后识别和完善新冠患者分型。同时对新冠ICU和可转换ICU(亚重症病房)患者收治和
-
我的病人朋友——专访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米彦军
2023-03-06 -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室召开“内镜治疗及内镜技能指导”入基层科普宣传,手把手志愿帮扶线上会议
2022-09-13 -
无陪病房,让病友感受“家”的温暖
2022-09-13 -
好好记录平凡却闪着光的日子
2022-09-13 -
做完无痛胃肠镜,我就后悔了……
2022-09-13
-
广西医科大一附院成为国家卫健委“中英卫生人才发展平台”首批成员单位
2023-09-19 -
在心脏骤停6次中完成急救和心梗支架植入 28分钟里创造生命奇迹
2024-03-15 -
既挂牌又出征! 通用技术宝石花医疗辽阳辽化医院成为辽阳市宏伟区区域医联体牵头单位
2024-07-19 -
做完无痛胃肠镜,我就后悔了……
2022-09-13 -
兰州大学健康管理中心被评为全国“三级医院健康管理医学科共创共建单位”甘肃唯一合作单位
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