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 湘雪 张玉辉)在医疗界有 句俗语:“手术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
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百姓健康撑起了“一片天地”, 然而,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也常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疼痛 与不适。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对医学治疗过程有 了新要求,如今麻醉医生不仅为患者保命,也让患者从“舒适化医疗” 中获得尊重。
在日常中,麻醉医生要做好大众科普,为拯救生命赢得时间。 同时,还要做好麻醉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不仅要关注患者的安全, 而且还要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享受高品质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让 大众了解麻醉门诊……7 月 20 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黄宇光教授就做好麻醉科普,让百姓 更好地了解麻醉,真正让患者从“舒适化医疗”中获得尊重,接受 医师报记者专访。
做好科普 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资源呵护
医学与我们每个人的健 康息息相关,医学又是一门 严谨复杂的科学。对于医者 而言,做好学术是基本,做 好医学科普却不是一件容易 的事。
“作为一名麻醉医生, 我们需要通过科普与社会进 行良好沟通。”黄宇光表示, 医疗决策是医患共同进行个 体化、最符合患者医疗所需 和预后的抉择。因此,医疗 决策要在遵循医疗原则的基 础上,征得患者的理解与支 持。如何做到有效沟通,科 普宣传起到重要作用。
他表示,医务人员应积 极主动做科普,帮助人民群 众提高综合医疗健康素养。 通过科普,让人民群众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呵护自 己的健康,出现问题时知道 就诊于哪个科室,并能进行 医疗决策,为拯救生命赢得 时间。
“ 值 得 高 兴 的 是, 近 年来医生群体做科普的积极 性提高了。”黄宇光介绍, 2018 年全国分娩镇痛率不足 10%,经过国家政策的支持、 专业人员的努力以及人民群 众对分娩镇痛必要性的理解, 分娩镇痛目前在全国综合性 医院达到了 60% 以上,专科 医院达到 85% 以上。
科普,要让人民群众接 收到与健康相关科学的信息。 黄宇光提到,过去在大众眼 中,麻醉医生的工作紧紧是 打一针那么简单,实际上, 麻醉医生不仅需要在手术中 全程护航患者生命安全,而 且麻醉医生需要走出手术室, 为患者的舒适化医疗提供服 务,贯穿于麻醉门诊、术后 康复、分娩镇痛、安宁疗护 等全方位。
“因此,不论是从麻醉 学科的内涵还是外沿来看, 要解决广大患者的急难愁盼, 就要做好科普的日常铺垫, 让患者能及时、有效获得优 质医疗资源的呵护,这就是 科普的意义所在。”黄宇光说。
对热点问题有的放矢科普
好的科普,能在日常生 活中将健康医学知识潜移 默化地传递给大众。作为科 普主力军,麻醉医生该怎样 做科普?
“我由衷地为从事麻 醉医学事业而骄傲,在做 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十 分乐意将专业知识和经验, 通过学术活动、媒体报道、 科普书籍、视频影像等多种 形式进行科普分享。期待更 多的麻醉医师,尤其是年轻 的麻醉医生,在繁忙的工作 之余,对做科普同样保持热 情。”黄宇光说。
以往的科普更多是偏向 单方面传输,对于未来麻醉 医学的科普,黄宇光有深入 的思考,他希望有更多的科 普方式,如把人民群众关心 的问题与医者拉近距离,进 行面对面或问题互答式科普。
可以通过媒体的力量, 通过《医师报》、麻醉医学 专栏等平台,在全社会征集 麻醉医学热点问题,再由麻 醉医生有的放矢地去提供科 普医疗服务,并就医患共同 关心的问题进行互动,让医 务工作者保持长久的科普热 情,收获良好的科普效果。
黄宇光认为,科普需长 期、可持续推进,“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是做不好科普的, 需要把科普作为持之以恒、 行稳致远的公益事业,用麻 醉医生的专业所长,采用多 样的形式,为社会作贡献。
医疗业界科普不可少
麻醉的范畴和服务领 域在不断的扩展,除了做好 大众的科普,做好麻醉与其 他学科、医生同道的交流也 显得尤为重要。
隔行如隔山。同是医务 工作者,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不 同,认知也会产生差异。黄宇 光表示,面向群众的科普是一 个重要方面,做好在医疗业界 内的科普同样必不可少。
过去,医疗界讲合久 必分,为将专业做强、做 精,一个大外科被分成 13 个专科,专科又分亚专科, 导致每个人的路越走越窄, 在做到精细医疗的同时,也 将许多整体、重要的医疗知 识屏蔽或淡忘了。
从 20世纪 90年代开始, 越来越多的学者慢慢察觉, 不仅要关注患者安全,还 要让患者有个更好的医疗 结局,于是多学科诊疗出现 了。众多的专科分久必合, 共同聚焦不光是患者的安 全,而是患者的就医过程 中最好结局的品质和质量。 所以,加强彼此间的交流沟 通和科普是大势所趋。
“现在很多疾病都需 要进行多学科会诊,针对重 危患者,更需要展开多学科 会诊,目前协和医院术前 多科会诊已经成为常态。” 黄宇光表示,协和医院麻 醉科早教班经常会邀请其 他科室的专家来进行授课, 以打破学科壁垒,真正做到 治“病的人”。
“因此,科普不光是医 者和患者、百姓之间的事, 也包括医界各个亚专业。 彼此之间的专业沟通和交 流。”黄宇光说。
麻醉门诊医患沟通更充分
现在大型公立医院(三 甲医院、二甲医院)要求要 常规开展麻醉门诊。在麻醉 门诊,患者通过麻醉医生 可以了解手术和麻醉相关 风险,了解手术问题以外 的疾病在手术中是否安全, 并及时将高血压、糖尿病、 药物过敏告知麻醉医生。
“麻醉门诊的开设,解 决了患者最担心的问题,看 不到自己的主管医生、主刀 医生、麻醉医生,麻醉门诊 让患者提前得到心灵上的安 慰。”黄宇光分析说,对医 院麻醉医生来说,通过麻醉 门诊可以为患者进行术前评 估,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案, 并对潜在危险进行预判。
对友邻科室来说,麻 醉门诊同样有益。在协和医 院,很多科室在进行相关治 疗前,会安排患者先去麻醉 门诊就诊,通过充分评估后 再受理住院,这样不仅节约 了医疗资源,也让友邻科室 能安全高效地完成相关医 疗程序。
黄宇光介绍,麻醉门诊 的业务范围不仅是进行术前 评估,还包括对患者进行心 理干预、营养支持等工作。
他表示,麻醉门诊带来 了诸多好处,但目前仍存在 大众对麻醉门诊不了解情 况,因此还需要加大麻醉门 诊的科普力度,让大众了解 麻醉门诊、享受麻醉门诊带 来的便利。
在政协平台做好麻醉科普
麻醉学科的建设和发 展折射着中国医学的进步。 作为政协委员、麻醉科医师 的黄宇光,致力于让麻醉诊 疗服务惠及更多的患者。 “从北京政协到全国 政协,对我做科普来说有更 大的帮助,政协委员有一个 责任,要写提案,我充分发 挥自己专业优势,作为一个 麻醉专家,更多的是关注民 生,提案一般都是从小切 口到惠及民生比较大的一 个方面。”黄宇光举例说, 他于 2018 年两会期间提交 了《我国分娩镇痛比例低, 麻醉学应独立开课》的相关 提案,并连续从医院政策支 持、麻醉医生配置、医保 独立收费及生育福利保障 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 建议。这一话题引发了强 烈的社会关注,在 2018 年 全国“两会”结束后不久, 国家卫健委第一时间下发 了《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 点工作的通知》,并将 912 家医院纳入首批分娩镇痛 试点基地名单,然后以点带 面有力推动了全国范围分 娩镇痛工作。
“现在疼痛综合管理试 点基地在全国开展,我相信 医院疼痛综合管理也会普惠 到更多的患者,各行各业也 加深了对疼痛的理解。”黄 宇光说,成为政协委员,能 让他更好地发挥一个麻醉专 家的作用,为老百姓说话, 更好地做好麻醉科普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