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4-07-04 总第843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4-07-04 总第843期
返回上层

总第843期

管理

标题导航

乳腺癌防治“天津模式”:拒绝单打独斗

发布时间:2024-07-04来源:《医师报》作者:融媒体记者 王丽娜  阅读: 5109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王丽娜)走进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滨海院区(以下简称“滨海院区”) 乳腺癌防治研究中心,这里“目之所及”的三层门诊楼和八层住院楼都是乳腺癌患者专用,连影 像科、检验科、康复科也只服务于乳腺癌患者。患者在这儿“足不出院”就能“一站式”解决手 术、治疗、整形、康复、不良反应管理等诸多问题,“治无可治”的患者,还能从 100 余项临床 研究、新药研究中选择参加。           得了肿瘤选择医院是一件慎重的事,为何这些患者会选择地处天津远郊的滨海院区?《医师 报》“大医精诚”栏目组走进滨海院区,试图揭开医院乳腺诊疗飞速发展的秘密。

                                                                                     单病种多学科一体化 

       2023 年 7 月,天津医 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防 治研究中心整建制搬迁至 滨海院区,服务能力进一 步 增 强。2023 年, 中 心 门诊和住院患者近 6 万人 次。2024 年, 仅 乳 腺 肿 瘤内科每月出院人数就达 1400~1500 例,全年可达 2 万例次。来乳腺肿瘤内科 就诊的患者中 80% 是晚期, 62% 来自全国各地。

       “我们中心早期乳 腺癌患者 5 年生存率可达 89%,接近美国 90% 水平, 我们已迈入世界第一方 阵。”天津市肿瘤医院滨 海医院副院长佟仲生教授 告诉《医师报》记者,我 国在发现早期乳腺癌患者 方面和欧美相比不占优势, 很多来就诊的患者已是晚 期。在“开局”不利的情 况下患者生存率还能和欧 美平齐,这样的成绩不是 单打独斗的结果,“单病 种、多学科、一体化”的“天 津模式”就是其中答案。

1722332018990.png

       2003 年,天津乳腺癌 防治研究中心在国家批准 下成立。“单病种、多学科、 一体化”的乳腺癌诊疗“天 津模式”正式开启。在这 里,内科、外科、影像科、 病理科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早期乳腺癌患者, 尽可能做核磁检查。”核 磁可以看清乳腺微小肿瘤 的结构和范围,并可将其 分级,为后续治疗提供依 据。中心的乳腺影像、乳 腺病理专业具有独到之处, 乳腺病理科是教育部重点 学科,也是教育部创新团 队之一。“每一个专业都 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 就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 疗结局和生活质量。”佟 仲生教授说。

                                                                                       用医学创新跨越生命边界

       佟仲生介绍,天津医 科大学肿瘤医院是我国肿 瘤学科的发祥地,也是最 早开展乳腺肿瘤诊治的医 院之一。乳腺外科成立于 1975 年,锐性剥离皮瓣和 乳房再造中的微血管、淋 巴管吻合是外科“当家” 技术,很多来津求医的外 地患者就是看中了外科的 “这把刀”。

       除了外科,内科治疗 也是乳腺癌重要的治疗手 段,而乳腺肿瘤内科一直 是医院的优势学科。1997 年,随着患者的增加和学 科发展,乳腺肿瘤内科的 前身——内二科从内一科 独立,佟仲生担任主任。 “当时人员非常少,医生 只有 4人。”佟仲生回忆道, 那时乳腺癌治疗的药物也 少,科室便开展新型治疗 方式的探索。

       郝希山院士和佟仲生 教授主持的自体造血干细 胞移植治疗高危乳腺癌、 卵巢癌等研究就是其中的 “佼佼者”。通过治疗近 百例患者,研究取得了令 人满意的疗效,并获首届 “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一 等奖”。

A4管理.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