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力量 展现研究 共议卒中大计
编者按:6月26-28日,中国卒中学会第一届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在京召开,来自国内外脑血管病领域约万名专家学者共襄盛会。除了精彩的学术交流,会议发布了《急性期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5》,公布了PROMISE项目阶段性研究结果,并成立中国卒中学会海外华人联盟、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启动了“中国卒中临床研究创新计划”项目,探讨了中国卒中学会与世界卒中组织、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卒中学会的合作展望。中国卒中学会联合BMJ出版集团创立中国卒中学会首刊英文杂志《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首次亮相,将更好地将中国的临床研究成果展示给全世界。此外,中国卒中学院正式开学。
主题报告
卒中防控最佳干预人群: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者
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介绍,脑血管病防控一级预防,即防于未病,效果好但成本高,人群依从性低;二级预防即发病后进行防控,效果差,但成本降低,依从性提高。缺血性卒中是我国脑血管病主流,占72%。致残性脑血管病目前没有干预手段,只能等康复措施;非致残性脑血管病可分为高危非致残性和低危非致残性,高危患者未来可能卒中复发。中国脑血管病最佳防控窗口是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比例高 王教授团队进行中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中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流行病学和知晓率研究、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显示,中国TIA患者达2390万,2/3为高危者,早期未被识别,未接受入院治疗,TIA诊断/治疗率低下、治疗不规范,是我国缺血性卒中发病率高的重要原因。据中国国家卒中登记,2007年CNSR-1,轻型卒中与TIA占脑血管病住院的38%,到CNSR-2,该数据升至51%。入院高NIHSS评分、颅内大动脉狭窄、多发梗死、既往冠心病病史是轻型卒中1年复发危险因素。此外,轻型卒中患者二级预防长期依从性差,约1/3患者出院后3个月时停用至少一种二级预防药物;12个月时,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降至30%以下。
预测非致残脑血管病高危状态 王教授团队对过去10年国际上一系列脑血管病复发预测模型验证发现,对于轻型卒中,这些模型都似乎无效。因此其团队建立了轻型卒中复发预测CHANCE模型。通过预测可现,患者超过60岁,合并高血压、糖尿病,NIHSS评分高,和抗血小板治疗可能对结局有影响。此后对血液中分子标志物研究发现,白细胞增高、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和sCD40L/p-PLA2升高,会使患者复发风险增加;合并颅内动脉狭窄人群,复发也会增加。小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是1年卒中复发独立危险因素。
防治手段 2013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杂志的CHANCE研究发现,在早期发病24 h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减少脑血管病复发风险32%,且不增加出血风险,成为脑血管病防治复发新靶点。《循环》杂志刚发表的1年随访结果发现,该疗效可持续1年。早期双抗为轻型卒中/TIA患者降低卒中复发最佳治疗手段。进一步分析发现,和西方不同,中国氯吡格雷慢代谢和中间代谢者超50%;在阿司匹林药物基因组中,对血小板表面受体、环氧化酶、凝血因子、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受体基因变异可能影响阿司匹林疗效。
王教授团队的另一项研究发现,糖化白蛋白(GA)能区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单用阿司匹林对预防卒中复发作用。当血中GA增加时,双抗疗效降低30%。CHANCE颅内动脉狭窄亚组分析发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高危TIA和小卒中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获益可能更大。
在颅内动脉狭窄方面,王教授团队建立了国际上首个颅内动脉狭窄血流储备分数评价云计算平台,首次用无创方式计算颅内动脉狭窄血流储备情况;同时研发了国内首个颅内动脉狭窄治疗的药物涂层支架。
重症脑血管病论坛
2015卒中及神经重症 最新进展与挑战TOP 5
美国洛杉矶Cedars-Sinai医学中心神经病学和神经外科喻文贵教授盘点了2015年卒中和神经重症领域的5项最新进展。
TOP 1: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 2013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3项研究均显示,静脉溶栓后行血管内治疗不优于单独溶栓治疗。取栓装置和技术不成熟、术者经验不足、血管内治疗介入时间延误、样本量小等或是阴性结果原因。2015年最新7项研究获得了一致的阳性结果,分别为2015年国际卒中大会公布的MR CLEAN、ESCAPE、SWIFTPRIME及EXTEND-IA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6 h甚至12 h内,静脉溶栓后加用血管内治疗较单独溶栓组平均获益70%以上),及欧洲卒中组织会议上报告的REVASCAT、THERAPY和THRACE研究。
TOP 2:移动卒中单元 《美国医学会杂志》和《卒中》杂志发表两项研究显示,移动卒中单元缩短25 min缺血性卒中溶栓时间,可实现出血性卒中患者华法林相关凝血功能障碍的院前恢复,急性血压控制使患者有更好的预后。
TOP 3:新型降胆固醇药物PCSK9抑制剂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柳叶刀》发表4项研究显示,他汀合用PCSK9抑制剂,相较于他汀合用安慰剂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50%,不良心血管事件更低。
TOP 4:华法林相关出血性卒中 《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一项研究纳入19个德国中心1176例华法林相关出血性卒中患者,结果显示,入院4 h内INR<1.3且 收缩压<160 mmHg,患者出血面积和院内死亡率减少最多。重启口服抗凝药可减少患者缺血并发症(5.5%与14.9%)和死亡率(8.2%与37.5%),不增加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
TOP 5:卒中颈动脉夹层研究(CADISS) 《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发表一项比较抗凝治疗与抗血小板治疗随机试验证实,这两种治疗策略在预防有症状性颈动脉或椎动脉夹层患者的卒中复发方面疗效无异。250例患者中仅2%出现卒中复发,远低于其他已知研究。
(下转第19版)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循证筑基 中西合璧 络病理论点亮慢病管理新方向
结合最新共识与循证证据指出,中西医协同干预通过“多靶点整合调节”的独特优势,正逐步填补单一治疗模式的空白,为破解临床未满足需求提供了创新思路。
2025-07-01 -
new中西医融合标准研究开新局 助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6-25 -
new《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25版)》:九年革新,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方案再细化!
2025-06-18 -
new填补西医治疗空白 络病理论为心血管疾病提供中西医结合新解法
2025-06-17
-
国际妇女节专题丨郭晓蕙:保护甲状腺 切忌“听风就是雨”
2024-03-05 -
第九届医学家年会(2024)
2024-01-04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陈良万教授“人工心脏”团队:白塔红墙下的世纪坚守——时光不改,医者初心
2022-09-05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宣武医院药学部张兰教授团队:中西药携手,筑牢安全用药底线
2022-09-05 -
敢于打破学科发展的“天花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溶取栓中心”成立
2022-08-05
-
第八届医学家年会⑨ | 吴华:迎难而上 在摩擦力中前行
2023-03-29 -
【热点】17岁女孩吸食笑气中毒,坐轮椅回国治疗……神内医生说:这个流行于酒吧等场所的东西害人不浅!
2017-07-07 -
闫慧敏教授:加强小儿胃肠道疾病防治 重视中医药应用!
2023-04-14 -
敢于打破学科发展的“天花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溶取栓中心”成立
2022-08-05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陈良万教授“人工心脏”团队:白塔红墙下的世纪坚守——时光不改,医者初心
2022-09-05 -
现实版“飞越疯人院”
2017-07-28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宣武医院药学部张兰教授团队:中西药携手,筑牢安全用药底线
202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