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 编制 抓住人事改革的“七寸”
国务院制定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确立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制度,在社会保险、工资收入等方面的相关规定呈现出改革亮点。但属于事业单位的医疗机构有其特殊性,政策的出台又一次挑动医院和医务人员的神经。
当前医务人员薪酬体系和编制不合理,已为医务界人士所诟病,有专家提出或许可以参照公务员、教师的薪酬标准,而编制则应被取消,才能体现人人平等的公平性。
医院人事改革如何改,请听专家献计献策。
案例
小张是来自北京某三级医院的一名主治医师,每个月拿到工资条的时候,是他既开心又落寞的时刻。工资条上“职务工资、津贴、岗位津贴、地区性补贴、考勤奖、房租补贴”等等工资项目繁多,然而最终的总和却只有4000多一点。想想自己20多年求学生涯之后,拿到的工资竟不如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民工:“工地搬砖的工人一个月也不止这个数。如今做医生真的是操着卖白粉的心,挣着卖白菜的钱。”
分析
当前薪酬体系不符合医疗行业特点
《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应当结合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因素。宽泛的规定内容,给医疗这个特殊行业的工资分配改革提出了难题。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人员工资组成,一部分是职务工资和津贴,另一部分是科室奖金。职务工资相对固定,岗位津贴则依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等因素,有所不同。奖金部分,医院通常按照科室收入和成绩分配科室奖金;再由各科室按照级别、业绩等因素,分配人员奖金。
山东中大眼科医院院长毕宏生指出,当前,医疗卫生界普遍感觉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过低,这其中主要是因为岗位工资定的过低。基层由于不能获得大量患者,进而绩效、奖金等也很有限。故此,要提高医务人员收入,首先应该提高基本工资。与此同时,对于医疗技术服务方面的定价也应该做好调整,当前这种重器械、药物,轻人力的定价体系是不符合行业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
在薪酬体系改革上,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温建民建议,可以借鉴国外医疗卫生人员的工资收入,建立符合我国医疗卫生特色的人事薪酬制度。收入要与国情相结合,国家应该建立公立医院不同岗位薪酬收入的“指导价”,各地区、各医院可以在指导价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但差别一般不会很大。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主管人事的副院长朱雪琼提出,或许可以参照公务员、教师的薪酬标准来制定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殊性的标准。因为医务人员尤其是医生,他们所付出的和承受的绝对是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因此可以参照公务员或教师,并有所提升。
案例
小马是浙江一家三级医院的聘任制医生,在他的内心深处,总感觉自己是被医院区别对待的“特殊人群”。不但薪资待遇与有编制的医生有差别,就连基本的一些保障也感觉自己是“二等公民”。“为啥他们就是公费医疗,我看病不但交社保还要交钱?哎……编制啊。”
像小马一样的人似乎越来越多,但对于“同时进入医院,为啥他就是有编制,我就是合同制”的疑问,始终没有停息。
分析
编制弊端凸显 造就院内矛盾
事实上,医院里的事业单位编制一直被多方所诟病,然而大家却还都在为一个编制而挤破了头。
温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在全国是较早打破事业单位模式,探索院聘的医院之一。当时的院领导认为,传统意义上的编制限制了人的思维,不利于医院的发展,因此医院在早年间引进了一大批院聘制医务人员。
朱雪琼指出,院聘形式最大的弊端就是会造成人才的心理不平衡、人心不定,进而带来的后果可能就是医院不容易留住人才。“然而这种弊端并不是院聘制度本身的弊端,而是人为形成的弊端。由于事业单位编制和院聘制双轨制的存在,不同的待遇造就了矛盾的形成。”
事业单位每月退休金可达三四千元,而企业单位养老金每月只有一两千元。这也是医院内院聘人员心里“最不服气”的地方之一。有事业编制人员与聘任制人员的养老金差距,一直备受争议。近年来,“养老金并轨”呼声又日渐高涨。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相信很难平复大家失衡的心情。
温建民更是指出,“医生本就不应该是单位人,而应是自由人!医生本应是为全社会的老百姓服务的,是全社会的财富,绝不应是某个事业单位的编制员工。在此基础上,医生应该执行多点执业或自由执业,医院可以聘请医生到自己的医院工作。“将医生束缚在一处,并以区别对待,会严重制约行业的发展。”
取消编制 营造公平竞争氛围
《规定》要求,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但是,国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人员除外。
毕宏生向记者介绍,《条例》重新规定事业单位人员也要签协议,此协议与合同类似。可以说打破了“铁饭碗”的模式,每三年签一次。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如果违反了相应的规定,将有可能被辞退。这也就打破了原有的“进来不容易,出去更难”的状态。
“改革方面可以借鉴文化体制改革的经验,这样也会更加有利于多点执业的推开。”对于如何改革,温建民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从医院角度来讲,应该建立单位法人的治理结构,通过董事会,而非行政管理部门指派某一个带有行政级别的院长来管理。实行全院合同制,养老、医疗保障实行社会化管理。
对于事业单位编制本身,温建民更是直截了当地提出,作为本就不适合以事业单位身份存在的医院,医生更不适合以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存在。因此,他的建议是:取消编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走能留”的机制。“同样在一家医院工作,医务人员被人为地分为编制内、编制外,正式工、合同工。这使得聘任制的医务人员产生极大的心里落差。”
《论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朱雪琼指出,如果用人机制能够统一,即使都是聘任制的,相信大家也不会有什么怨言。
朱雪琼同时指出,作为聘任制医务人员,主要是感觉自己的退休养老问题以及在职期间的医疗问题得不到保障。如果能有一整套系统的规定将其明确、细化,相信大家也能够安定下来,关键是填补好心理落差。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直击临床痛点 络病理论开辟心血管治疗新路径
中西医专家学者围绕络病理论研究进展、通络药物在心血管事件链及代谢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展开深入探讨,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与中西医结合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2025-07-03 -
new循证筑基 中西合璧 络病理论点亮慢病管理新方向
结合最新共识与循证证据指出,中西医协同干预通过“多靶点整合调节”的独特优势,正逐步填补单一治疗模式的空白,为破解临床未满足需求提供了创新思路。
2025-06-30 -
new中西医融合标准研究开新局 助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6-25 -
new《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25版)》:九年革新,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方案再细化!
2025-06-18
-
国际妇女节专题丨郭晓蕙:保护甲状腺 切忌“听风就是雨”
2024-03-05 -
第九届医学家年会(2024)
2024-01-04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陈良万教授“人工心脏”团队:白塔红墙下的世纪坚守——时光不改,医者初心
2022-09-05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宣武医院药学部张兰教授团队:中西药携手,筑牢安全用药底线
2022-09-05 -
敢于打破学科发展的“天花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溶取栓中心”成立
2022-08-05
-
第八届医学家年会⑨ | 吴华:迎难而上 在摩擦力中前行
2023-03-29 -
【热点】17岁女孩吸食笑气中毒,坐轮椅回国治疗……神内医生说:这个流行于酒吧等场所的东西害人不浅!
2017-07-07 -
闫慧敏教授:加强小儿胃肠道疾病防治 重视中医药应用!
2023-04-14 -
敢于打破学科发展的“天花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溶取栓中心”成立
2022-08-05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陈良万教授“人工心脏”团队:白塔红墙下的世纪坚守——时光不改,医者初心
2022-09-05 -
现实版“飞越疯人院”
2017-07-28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宣武医院药学部张兰教授团队:中西药携手,筑牢安全用药底线
202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