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传染科医生不再受歧视
一直以来,传染病、传染病研究和传染科医生都是被大众所歧视的对象。尽管经历了SARS、H7N9等大规模公共卫生事件,中国老百姓还是无法接受“传染病”发生在自己身上。
今年春季,北京的麻疹发病率远超以往,其中超过50%新发麻疹病例是成年人。一名40多岁的患者到我院被确诊为麻疹。接诊医生将其血液标本送到疾控中心检测,并按照国家《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将病例通过网络上报。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则向病患所在社区和其单位通报。第二天患者找到医院,大闹并扬言要投诉,他的理由是:没有经过我的同意,为什么街道办事处知道了我的情况?而且还在我们楼门口贴了预防麻疹的宣传画?
从公共卫生安全角度考虑,接诊医生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向辖区CDC上报传染病是必须的;辖区CDC警示社区麻疹春季流行的消息也是必须的。虽然对于大众而言,预防传染病无疑是重要的,但具体到个人,仍不能全盘接受。普通百姓不敢讲、羞于讲或耻于讲,这恐怕是中国人的一个文化习惯。
在我国,从事传染病或新发传染病的临床医生和科学家,并不如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专家那么受欢迎。没有发现传染病是医生失职,及时发现了传染病上报时却面临着很多困难和不解。现如今只要打开电视,几乎每个电视台的健康节目,谈的都是中风、糖尿病、心脏病,吸引了很多中老年患者。但很少有电视台会把传染病学者请到节目中,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老百姓可以接受心脏病发病率高,但是绝不能接受传染病暴发,不接受传染病可能会造成上百万人死亡的事实,不相信也不会接受我们的幸福生活会受到传染疾病的困扰。
研究传染病的临床医生常常成为被歧视的对象。像SARS一样,当某一类传染病暴发,并且医护人员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传染病才会得到重视,医护人员也才会得到关注。但遗憾的是,传染病过后,医患之间的关系又变得紧张起来。
希望媒体理性宣传,正确引导大众,了解传染病,尊重传染病医生。尊重医生,也是尊重生命。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2024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急性发作评估及治疗方案解读
2025-08-06 -
new贵州航天医院成功开展经支气管镜热蒸汽消融术
2025-07-31 -
new理论为根基 实践为导向 络病理论为慢性病防治难题出“绝招”
专家们着重阐述了脉络学说等中医理论在慢性病防治中的核心价值——从解析疾病病机到构建治疗思路,传统医学智慧与现代医学理念的融合,为破解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防治难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创新方向。
2025-07-28 -
new慢病全程管理新解:中西医协同+通络药物“金钥匙”
专家从最新循证证据出发,结合长期实践经验,共同勾勒出一幅“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管理”的样板,用现代技术验证经典方药,用中西医结合弥补治疗缺口,用精准评估与多学科协作将防治关口不断前移。
2025-07-21
-
国际妇女节专题丨郭晓蕙:保护甲状腺 切忌“听风就是雨”
2024-03-05 -
第九届医学家年会(2024)
2024-01-04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陈良万教授“人工心脏”团队:白塔红墙下的世纪坚守——时光不改,医者初心
2022-09-05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宣武医院药学部张兰教授团队:中西药携手,筑牢安全用药底线
2022-09-05 -
敢于打破学科发展的“天花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溶取栓中心”成立
2022-08-05
-
第八届医学家年会⑨ | 吴华:迎难而上 在摩擦力中前行
2023-03-29 -
【热点】17岁女孩吸食笑气中毒,坐轮椅回国治疗……神内医生说:这个流行于酒吧等场所的东西害人不浅!
2017-07-07 -
闫慧敏教授:加强小儿胃肠道疾病防治 重视中医药应用!
2023-04-14 -
敢于打破学科发展的“天花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溶取栓中心”成立
2022-08-05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陈良万教授“人工心脏”团队:白塔红墙下的世纪坚守——时光不改,医者初心
2022-09-05 -
现实版“飞越疯人院”
2017-07-28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宣武医院药学部张兰教授团队:中西药携手,筑牢安全用药底线
202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