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地方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地方风采/详情

警惕人传人!母亲下地干活被蜱虫感染,病毒竟又传染给了女儿……

时间:2023-09-05 11:45:13来源:医师报作者:刘琪 阅读: 244823

       最近,60岁的吴阿姨一家(化名)就不幸遭遇了蜱虫叮咬引起发的疾病。吴阿姨的母亲不久前在外出务农时,不幸被蜱虫咬伤后感染了“新型布尼亚病毒”,出现持续发热和乏力等症状。但母亲年事已高,即便当地医院经过积极的治疗,母亲还是不幸去世。

蜱虫

       蜱又名壁虱、扁虱、草爬子,是一种体形极小的节肢动物。

image.png

(网络资料图)

        “夺命”蜱虫本蜱真身!蜱虫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背腹扁平,体型从芝麻粒大到黄豆大小不等。

image.png

(网络资料图)

       蜱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已知蜱可携带 83 种病毒、31 种细菌、32种原虫,危害极大。

为照顾母亲,女儿被传染“新型布尼亚病毒”

       屋漏偏逢连夜雨,吴阿姨在母亲住院期间寸步不离地照顾着,也出现了类似的发热、乏力等症状,吃了药也没见退烧,并且还出现了腹泻的症状。这下吴阿姨一家更慌了,难道照顾母亲时被感染了?

       吴阿姨一家人赶紧前往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感染科副主任吴旻立即对的病情进行分析,发现吴阿姨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出现下降,在排除其他发热原因后,结合近期照顾母亲的既往经历,医生们考虑吴阿姨也被感染了“新型布尼亚病毒”。后经相关检测结果显示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证实了医生们的推断没错。

       好在,吴阿姨病因明确及时,吴旻主任医师团队立即给予相应的治疗,在积极的给予补液、降温和丙种球蛋白调节免疫对症治疗,一周后吴阿姨病情明显好转,目前已顺利出院。

image.png

患者住院期间体温的变化(蓝线)

image.png

患者住院期间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发热,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吴旻表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又被称作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病毒,俗称“蜱虫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血液或者血性分泌物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感染这种病毒后,一般要经过1周~2周(潜伏期)。然后突然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乏力、厌食、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血常规检测可以发现白细胞和/或血小板进行性下降。

       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提示病重,预后较差。近十年的统计结果显示病死率约5%。

医生提醒:这种病毒有人传人的风险

       吴旻说道,除了虫叮咬,新型布尼亚病毒存在人传人的现象。例如,直接接触确诊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也会导致相关蜱媒疾病的传播。即便患者去世后,无防护下近距离接触尸体同样存在被感染的风险。

        除了蜱虫叮咬和接触病患血性分泌物可以发生感染外,极个别情况下该病通过气溶胶传播亦存在可能。

如何防止蜱虫叮咬

        1. 生活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居民,平时要注意清理和杀灭家居环境中游离蜱和饲养家畜身上附着的蜱。

        2. 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针织衣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这样蜱不易粘附;不要穿凉鞋。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避蚊胺、派卡瑞丁、伊默宁(又叫驱蚊酯)是抗蜱较为有效的药剂。

        3. 回家后及时洗澡,淋浴有助于洗掉未附着的蜱虫。检查腋窝、腹股沟、头皮、颈部、腰部及脚踝下方等皮肤褶皱、薄弱部位有无蜱附着。

        4. 如果同时携带宠物,需及时检查宠物耳部、腹股沟等部位有无叮咬的蜱,并注意切勿徒手捕捉宠物身上的蜱虫或其他寄生虫并进行挤捏。

        5. 除防范蜱虫叮咬外,医务和陪护人员接触病人时也要采取个人防护措施,避免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

 

责任编辑:王凤贺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