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发明的高超医师
在刚刚落幕的2015年北京科技周上,一名小伙子展示了他在第九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获得银奖的作品“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针头”。他叫高超,只有28岁,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一名普通的住院医师。近日,高超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畅谈了自己的发明之路和人生感悟。
同时,从本期开始,我们开设“发明故事”栏目,欢迎爱动脑筋的医生讲述自己的发明小故事。
医师报:作为一名年轻麻醉住院医师,怎么想到要做发明?
高超:这既离不开我所从事的工作,也和我从小形成的思维方式有关。我从小就不太喜欢做和别人一样的事,也不喜欢按部就班地做着没有挑战的事,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做一名像爱迪生那样的发明家。
2010年,我正式从事麻醉工作,从那时起我就热爱上了麻醉专业。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留意到很多容易忽视的问题。以静脉留置针为例,医院里凡是有输液的患者都可能会出现输液滴得不通畅的情况。后来,我就像对待学术问题一样深入思考原因,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大胆设想解决的方法,严谨地论证各种方案的可行性,最终得出了最优方案。
医师报:静脉留置针针头获了大奖,请您介绍一下发明的过程。
高超:输液之所以不通畅是由于常用的静脉穿刺部位多存在生理曲度,使静脉留置针针管在血管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弯曲。当开口贴近血管壁或者静脉瓣恰好覆盖管口时,会影响输液的通畅。有时,患者姿势稍微一变动也会影响输液的通畅,给临床工作本已相当繁重的护士和麻醉医生带来很大的工作负担。如果在针管前端增加一个侧孔,就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个问题。
看起来虽然简单,但这个侧孔无论是大小还是位置都要经过严谨设计。为论证各种改进的可行性和最优方案,我甚至翻出了以前的《高等数学》课本,又找来了只有工科大学才讲授的《流体力学》教材自学。
医师报:听着好像很难,再加上医务人员也很忙,这是不是医生群体做发明比例小的原因呢?
高超:我觉得,科学研究的目的有两类 :一类是揭示未知奥秘,比如探索疾病的病因;另一类是改进当前做法,比如袁隆平研究怎样让水稻提高产量。前者是本,后者是标,二者相互促进又密不可分。发明创造属于第二类,而产生它的过程则需要第一类思维,只有想明白原理才能做出设计。
研究发明并不难。重要的是要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对问题与不便,有的人逃避,有的人搁置,有的人推卸,有的人抱怨,我们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思考和解决。再者,工作忙与发明之间并不矛盾。思考可以在任何时候完成,我每天的工作也让我身心俱疲,但我会利用在公交车上的时间读书、写作和思考,我把这当作一种放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5-292025
山西:ICU里的十二个昼夜
-
new朱玉龙:一根冷冻消融针一次手术能够消融几处肺癌病灶?
既节约成本,又精准高效。
2025-02-05 -
new主动脉旁拆“雷”-食管上段切出半个“胡萝卜”
2024-05-21 -
02-012024
回望历史,中医在中华民族强盛伟业中永立潮头
中医中药,中西结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协作,共同进步。
-
朱玉龙:一根冷冻消融针一次手术能够消融几处肺癌病灶?
2025-02-05 -
用生命守护生命
2019-06-24 -
玻璃瓶里的春天
2019-06-24 -
手术室门里的故事
2019-06-10 -
梦是脚下的路,也是明天的太阳
2018-11-26
-
援非日记|仁心仁术造福苏丹人民 实际行动唱响中国故事——安康市人民医院李传根
2023-04-23 -
抱着患者做手术
2016-08-25 -
宋尔卫院士:父亲是生命中最好的导师,塑造了我的人生
2022-05-13 -
什么是疑难病例?
2018-11-12 -
万家团圆时,医院里的别样新年
2023-01-31 -
彭淑牖教授荣获2021年度“十大医学泰斗”
2022-07-08 -
朱玉龙:抗疫一线 始终有我
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