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德年: 医学教育希望大于困难
培养合格的卫生人才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医学教育专家巴德年长期致力于高等医学教育改革,重视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他说:“教育是在为明天、后天培养人才,必须往远处看,不是一味追究学生毕业了能干什么,重要的是看学生毕业了十年、二十年之后能干什么,因此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激发创造性。要让最好的学生选择学医,将来让最好的医学生成为最好的医生。”
大医学教育亟待回归
医师报:您如何评价当前的医学教育?
巴德年:大医学教育,先驱曾倡导,未来更要深入探讨发展。
巴德年院士介绍道,我国绝大部分医学教育先驱均主张办大医学、办大医学教育。“所谓大医学教育,就是培养的学生懂得公共卫生知识,有扎实的临床基础知识,在工作中是懂预防、会看病、能和患者良好沟通交流的好医生。”巴德年说。
实践中,大医学、大医学教育却早已被破坏。巴德年认为,原因有四:一是建国初期,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模式效仿苏联。1952年,人民政府对44所医学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把医学院校从综合大学里独立出来。二是专业划分越来越细,至20世纪80年代,医学院校专业设置曾高达近50个。三是大学合并后很多大学对医学教育的管理,从根本上破坏性地“肢解”了大医学。四是官本位对大医学、大医学会的破坏。
巴德年回忆说:“过去只有医学系,现在本科阶段即分为临床医学系、基础医学系、麻醉学系、影像学系……专业设置越多,将来的发展潜力越受限制。”
巴德年认为,综合大学的医学院应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军”参与一流大学的建设,并利用“985工程”的条件发展医学学科,同时医学院更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综合大学的优势和条件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综合大学也要学习、尊重、把握医学教育的规律,保持医学教育体系与医学教育管理体系的完整、统一。而不应该把好端端的医学教育体系肢解成若干亚单位或官本位气息浓厚的各自为政的“独立大队”。
医学教育不能丢掉“真善美”
医师报:医学教育要随时代、行业变化向前发展,却也有需始终坚持的东西,这是什么?
巴德年:医学主张和弘扬“真善美”。
“正确理解医学的本质和医学的目的,对医学教育至关重要。科学求‘真’,人文讲‘善’,艺术要‘美’。而医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统一,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故此,医学主张和弘扬‘真善美’。 ”巴德年谈到。
巴德年认为对所有的医学生都要最大限度地为其提供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训练机会,同时还要有一定程度的艺术熏陶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即“人文心、科学脑、世界观、勤劳手”,这是他送给医学生和从医者的“赠言”。
坚持“人文心、科学脑、世界观、勤劳手”的医学教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将体现在多个方面:对于医学生来说,必须熟练掌握运用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国际化的交流,依赖于国际通用语言的使用。医学生是医疗界的储备力量,毕业后大多数面临临床或科研,这意味着在他们繁重的工作之余,必须经常了解国内外医学领域最新动态、不断查阅医学文献,以提升自身能力水平。因此,“熟练掌握英语是必须的。”巴德年院士肯定地说。此外,做出诊疗意见时从患者病情出发,而非从学科出发,是行医者人文心的重要体现。
毕业生质量反映学校水平
医师报:您认为衡量大学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
巴德年:学生质量反映了学校的水平,办好学校靠的是管理体制和机制。
“大学不仅要有大师,还要出大师、育大师;不仅要有科学家,还要出科学家、育科学家;不仅要出一般学科的科学家,还要出大科学家,出战略科学家。”巴德年直言不讳,“当前,衡量一所大学的标准多依据SCI论文发表数量、博士点等条件。而我却认为,衡量大学的质量应该以学生质量、毕业生质量为标准。”
巴德年院士介绍,一项调查显示,某医学院校毕业生中仅有11%能通过国家的执业医师考试,有当医生的资格。“培养一批学生,近90%的学生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成绩不合格,这种学校难道不是在误人子弟吗?”
针对时下我国医院和高等医学院校出现的热捧SCI文章的现象,巴德年认为这主要由于发表SCI论文已成我国科技评价的重要指标,常被认为是科研水平的标志。他建议,参评两院院士时,应有规章明确规定,要求参评两院院士候选人一定要有发表在国内期刊杂志上的代表性成果,“也许大家会越来越重视我国的本土杂志的文章发表。”
巴德年院士指出,“当前,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持续提升、不断强大,不少人在努力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东方文明。而我们正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时刻,我呼吁改变学界的这种现象,我呼吁医学界同仁共同奋斗,为使我国部分期刊杂志成为国际领先杂志而不懈努力,为使我国出版出真正代表中国医学水平的杂志而努力奋斗。”
对优秀人才、杰出人才的综合素质,巴德年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优秀人才、杰出人才必须做到:爱国敬民,国家主人的责任心;学啥会啥,干啥像啥的真本事;合作共事,组织领导的团队精神;百折不挠,荣辱不惊的坚强意志;打不倒、累不坏、气不跨的健全体魄。
医学教育有光明的未来
医师报:当前的医学教育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巴德年:我国的医学教育,希望大于困难。
“国家安定团结、国防强大、经济有实力是保障民族健康的基础。这也是我国医学发展的根本保障。”巴德年表示。
2013年底,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巴德年认为该《意见》是我国建国以来,医学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举措。
“此前,各院校只给自己的医院培养医生,现在要求所有好医院给全国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这一历史性举措将有利于为我国培养同质化的医生,进而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问题。此前的教育体制中,中国医学教育只是培养了合格的毕业生,而现在,我们是在为老百姓输送合格的医生。”巴德年指出,我国医学教育已然将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
总书记提出: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小康不小康,关键看健康。中国人有能力解决吃饭问题,也有能力解决人口与健康问题,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健康的民族一定会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巴德年对医学教育的未来充满希望。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山西|从“城里娃娃”到“村里大夫”
2025-05-16 -
new山西|情满“医”途,陪伴让就医温暖如春
2025-05-09 -
new一位手机24小时“不打烊”的“好医生”
2025-04-28 -
new陕西宝鸡市陇县:眷恋这片热土——温水镇坪头村乡村医生郝松柏
2025-04-17
-
王占祥教授: 一位龙头医院当家人的医学使命
2024-04-09 -
罗群:让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自由呼吸的“造梦人”
2023-01-11 -
彭红:做有技术有温度的好医生
2023-01-20 -
肖永龙:追逐患者生存的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
2023-01-05 -
肖永龙:追逐患者生存的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
2023-01-05
-
践行仁心仁术的好医生——记甘肃省中医院脾胃病诊疗中心主任田旭东
2024-07-22 -
罗群:让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自由呼吸的“造梦人”
2023-01-11 -
彭红:做有技术有温度的好医生
2023-01-20 -
创新引领发展 管理赋能医疗 | 信阳市肿瘤医院:求真务实,做好豫南人民的健康守门人
2023-01-06 -
肖永龙:追逐患者生存的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
2023-01-05 -
肖永龙:追逐患者生存的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
2023-01-05 -
汪铮:用医术医德给患者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⑦
202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