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膜愈合不能作为停药指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孙明军教授近期发表一项研究显示,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完成英夫利西单抗维持治疗后,黏膜愈合并不能预示疾病的持续临床缓解。(PLoS ONE.2014年10月20日在线版)
IB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通常认为是由于免疫失调、黏膜完整性受损、肠道菌群失调和遗传易感性因素所致。英夫利昔单抗已被批准用于治疗IBD患者。根据我国IBD诊治共识,要求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患者在持续1年的临床缓解治疗后需停用生物制剂(英夫利昔单抗)。而内镜诊断黏膜愈合常作为停药指征。
该研究纳入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IBD患者,在服用英夫利昔单抗1年的109例CD患者和107例UC患者中,84%(92/109)CD患者和81%(87/107)UC患者得到临床缓解,72%(78/109)CD患者和69%(74/107)UC患者肠道黏膜愈合,CD患者和UC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7%(62/109)和54%(58/107)。
其中,10%(22/216) 肠道黏膜愈合的患者(CD患者13例,UC患者9例)和14% (30/216) 临床缓解的患者(CD患者18例,UC患者12例)在第二年重启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完全缓解的患者中,6.5% (14/216)患者(CD患者8例,UC患者6例)需重启英夫利昔单抗治疗。IBD患者无论是临床缓解还是黏膜愈合,均与重启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时间无关。
研究者表示,从该研究看,黏膜愈合比临床活动指数在评价治疗反应上更客观和可靠。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1年后进行常规内镜检查是值得推荐的,但是否停用英夫利昔单抗需评价疾病的临床活动情况及患者的整体状况。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新增床位500张!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二期工程开诊
2025-05-28 -
new女性超重与肥胖:容易潜伏哪些妇科隐患
2025-05-28 -
new兰大二院余静教授参与制定2025年iCARDIO全球心衰实施指南
2025-05-27 -
new山西:晋中祁县人民医院开展“全国保膝日”义诊活动
2025-05-27
-
赣医大一附院:景德镇市超声专业质控中心余健彬主任一行来访交流 共促超声医学发展
2025-03-04 -
朱玉龙教授:规避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发生空气栓塞的策略选择
2025-02-25 -
朱玉龙教授:疑难特殊部位肺结节的穿刺活检策略
2025-01-13 -
北京友谊医院携手辉瑞 推动创新生物药品全球同步研发
2024-12-20 -
医教共育,“润心赋能”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2024-12-20
-
甘肃|“十个多一点”暖心行动 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2024-08-07 -
广东医附院肾内科发动科研“引擎”,让学科建设行稳致远!
2023-04-11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喜获3项2024年甘肃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24-10-16 -
吴效科团队“针刺治疗妊娠呕吐”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2024-03-22 -
不抛弃不放弃!朱玉龙教授团队成功为87岁晚期肺癌患者完成冷冻消融术同步穿刺活检术
2024-10-25 -
杨巍教授团队一系列研究成果显示:氢医学可望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大展宏图
2023-11-18 -
博爱中山,再绽风华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建院95周年学术大会、202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暨中山医学管理论坛
202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