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院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医院快讯/详情

黏膜愈合不能作为停药指征

时间:2014-11-13 15:29:00来源:未知作者:裘佳 阅读: 55545

blob.png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孙明军教授近期发表一项研究显示,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完成英夫利西单抗维持治疗后,黏膜愈合并不能预示疾病的持续临床缓解。(PLoS ONE.2014年10月20日在线版)

IB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通常认为是由于免疫失调、黏膜完整性受损、肠道菌群失调和遗传易感性因素所致。英夫利昔单抗已被批准用于治疗IBD患者。根据我国IBD诊治共识,要求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患者在持续1年的临床缓解治疗后需停用生物制剂(英夫利昔单抗)。而内镜诊断黏膜愈合常作为停药指征。

该研究纳入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IBD患者,在服用英夫利昔单抗1年的109例CD患者和107例UC患者中,84%(92/109)CD患者和81%(87/107)UC患者得到临床缓解,72%(78/109)CD患者和69%(74/107)UC患者肠道黏膜愈合,CD患者和UC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7%(62/109)和54%(58/107)。

其中,10%(22/216) 肠道黏膜愈合的患者(CD患者13例,UC患者9例)和14% (30/216) 临床缓解的患者(CD患者18例,UC患者12例)在第二年重启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完全缓解的患者中,6.5% (14/216)患者(CD患者8例,UC患者6例)需重启英夫利昔单抗治疗。IBD患者无论是临床缓解还是黏膜愈合,均与重启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时间无关。

研究者表示,从该研究看,黏膜愈合比临床活动指数在评价治疗反应上更客观和可靠。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1年后进行常规内镜检查是值得推荐的,但是否停用英夫利昔单抗需评价疾病的临床活动情况及患者的整体状况。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