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人物/详情

陈玉国:医院急诊阵地的冲锋兵

时间:2014-07-31 11:28:47来源:未知作者:刘井光 洪硕 阅读: 104336

blob.png

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笔者见到陈玉国教授时,他正急匆匆地从病房赶过来,“你们想了解哪些内容?我快点说,一会还有重要的事情。”连寒暄都没有,采访便开始了。

采访过程中,陈玉国语速之快让笔者有些吃惊,语速虽快,但没有多余、重复的词句,思路清晰、明朗。正是急诊科这一特殊的科室造就了他雷厉风行的处事方式。作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主任的陈玉国,自1999年在山东省率先开展急诊支架置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以来,他一直坚守急诊介入工作一线,时刻以患者为中心,至今完成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3000例。2002年,陈玉国又主持建设了急诊科胸痛中心,在当时可谓走在了全国前列。

精湛医术守护患者生命

不管什么时间,陈玉国都是随传随到。在他眼中,患者永远是最重要的。

无论是急诊科病房里,还是医院预约挂号的网页上,很多患者都用“挽救了我们的生命”这样有分量的字眼来表达对陈玉国的谢意。

2012年,一名患者因冠心病到齐鲁医院急诊科就诊,希望能做心脏支架手术。陈玉国诊断后发现,情况很不乐观。“当时,那名患者的阻塞位置很不好,恰好在血管交叉处,放入支架的难度很大。但是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毕竟患者来到我们这里是对我们的信任。”陈玉国迅速与科室相关医师展开讨论,并很快研究制定了有效的手术方案。得益于陈玉国高超的技术,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结果超出预期。患者家属紧紧地握着陈玉国的手说:“您不仅挽救了他的命,也救了我们全家啊!”

急诊科患者的收治没有固定时间,随时都有可能需要陈玉国亲自诊断救治。“我个人是基本没有节假日的,不管什么时间,随传随到。病患永远是最重要的,救治晚一分钟,患者就多一分钟的危险。”陈玉国说,长时间在急诊科养成了现在的习惯,平时不管是说话、走路、吃饭,能一分钟完成的,绝不拖到两分钟。“但是,面对患者诊断病情时,一定要稳。这时候,谁都能着急,只有医生不能急。”

自参加工作以来,陈玉国完成心血管介入手术6000余例,并参与省内、国内各种重大抢救工作,从未发生医疗事故。为了更好、更多地挽救患者的生命,他领导成立了山东省首家“急性胸痛中心”,并在省内首家开通“24小时急性胸痛咨询热线”。

基于医生的职业敏感性,陈玉国还对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楼房越盖越高,几乎都是十几层、几十层的高层,而为高层配备的却是普通电梯。随着住户年龄的增长,身体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如何将急症患者安全转运将成为一个难题。因此他认为,相关部门应介入住房建设,确保高层建筑都配备医用电梯,从长远来看这是非常必要的。

打通冠心病“生命通道”

从根源上治愈疾病,解除患者病痛,一直是陈玉国追求的目标。

2012年6月13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成功实施了省内首例以逆向导引钢丝开通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为冠心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手术的主要操作者正是陈玉国。

“过去,像这种心血管堵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慢性完全闭塞的病例只能通过心脏搭桥手术来治疗,然而心脏搭桥手术危险性高、创伤大、住院时间长,患者非常痛苦。”陈玉国向记者介绍,该例手术是通过闭塞血管的侧支血管,从相反的方向把钢丝送过来,由于闭塞处的远端纤维帽较软,比较容易通过,钢丝送到近端后,就可以安放支架了。

陈玉国在一线临床工作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急危重症医学的临床工作和相关研究。目前,我国冠心病急性发病正处于“井喷”状态,每年约有100万突发心肌梗死患者。陈玉国不断拓展临床介入手术的同时,也将研究方向瞄准了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机制,希望从根源上控制这一“夺命杀手”。

“我们通过对上千份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标本研究发现,人体内的乙醛脱氢酶2的活性与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发病有着密切关系。以饮酒为例,饮酒后有人脸部发红有人不红,酒量也各不相同,这主要由基因差异导致。亚洲人20%~30%的基因会发生突变,使得乙醛脱氢酶2的活性降低,而这些人的酒精代谢慢,酒量通常较小,饮酒后会有面红、心悸、出汗等反应。”陈玉国指出,适量的酒精刺激及健康运动,可以使乙醛脱氢酶2的活性上调,如此,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即便患梗死存活率也较高。

发挥急诊“中间枢纽”作用

陈玉国认为,急诊科是整个医院的前沿阵地。而他,就是冲在这一阵地前面的冲锋兵。

1998年,陈玉国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副主任,1999年,他便升任急诊科主任。35岁的他成为当时齐鲁医院最年轻的科主任,冬去春来,至今和急诊科打交道已有16个年头。

“急诊科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科室,通常由心血管内科或呼吸科医生来做主任,因为在急诊科最常见的病种就是急性的心脑血管病、心脏骤停,往往需要尽快有效的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基本功非常重要。”在陈玉国的带领下,齐鲁医院急诊科建成了非常完善的急诊体系。

身兼重任,陈玉国迎难而上,经过多年的一线研究及实践,他在急性胸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心血管介入治疗、心肺脑复苏、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中毒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多项关于冠心病相关基因、介入治疗等研究。在如何优化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如何保护心肌缺血损伤和再灌注损伤,高血糖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等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

2011年,陈玉国任齐鲁医院副院长后,更加重视急诊科的特色建设,一直重点致力于四个主要方向:急性胸痛和心肺脑复苏、危重症、急诊创伤、急性中毒,使齐鲁医院急诊科形成了以4个主要方向为特色,临床和基础研究紧密结合,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和一定国际影响的急危重症临床诊疗中心和研究基地。

陈玉国对于齐鲁医院急诊科的建设提出了三个理念:第一,战线前移理念。急诊急救,时间是根本。大医院有责任带动城市周边地区的院前急救队伍,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使急救车及护士接触到病患时就能立刻启动有水平的诊断治疗。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尽量将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提高到最大限度。第二,大急诊理念。医院的各个科室都有自身的急诊,而急诊科只是医院的一个最重要的中间枢纽。大急诊理念要求急诊科对患者进行有时间性的科学合理分流,使患者得到更加专业化的救治。第三,特色突出理念。他希望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可让更多人关注急诊急救,挽救更多的生命。

医院的急诊科是最能够体现“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意义的地方,因为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可能决定患者的生死。陈玉国在急诊科这一前沿阵地,像冲锋兵一样,与死神正面交锋,捍卫着患者生命。

(本文由山东通联站推荐)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