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不再是老年人“专利”,中老年女性跃升为高发人群,不良生活习惯是主要成因——哈市二院千份筛查数据深入解析骨质疏松症
现如今,骨质疏松症已不再是“老年病”,年轻人也容易“中招”;同时,中老年女性正上升为高发人群,绝经后进入骨质疏松症的“快车道”;不止是缺钙那么简单,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已成为致病主要因素……这些有关骨质疏松症的“警报”,来自于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骨外二疼痛科。今年春节前夕,骨外二疼痛科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骨质疏松免费筛查和咨询活动。筛查结果显示,在参与活动的1420人中,骨量缺失的人群占比高达47%,女性为32%,男性15%。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约为12%,其中女性为9%,男性为3%,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专家指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静悄悄”的疾病,预防骨质疏松必须未雨绸缪,要从青少年抓起,以防患未然。
女性绝经后少运动
最易患骨质疏松症
“当骨密度值在负1到负2.5之间,被称为骨量减少。当小于负2.5时,就是骨质疏松症了,有潜在的骨折风险。当骨量减少时,容易出现骨痛,甚至发展成骨质疏松症。”哈市二院骨外二疼痛科雷南伟主任介绍,“通过此次筛查发现,女性患有骨质疏松症的几率远高于男性,年龄主要集中在50-69岁之间,中老年女性已成为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
雷南伟主任介绍,这是因为雌激素本身具有促进骨形成与抑制骨吸收的作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骨量会自然流失。50岁至60岁时,大多数女性会迎来绝经期。在此期间,女性的卵巢功能将明显减退,雌激素水平亦随之急剧下降。而骨骼失去了雌激素的保护,骨量流失就会加快,这也使得大部分妇女在进入绝经期后,容易遭受骨质疏松的威胁。雷主任解释,“女性通常没有男性爱运动,而缺乏运动会降低骨头的韧性和强度,加速骨质疏松。因此绝经后的女性应每周坚持适量的运动,来增加骨强度。”
不再是老年人专利
年轻人也容易中枪
雷南伟主任指出,除了中老年女性应引起警觉,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中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50年,全球一半以上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病例将出现在亚洲。更让人担心的是,在中国,骨质疏松的患病人群,已经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目前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人群里,30-50岁的中青年,越来越多了。
“此次筛查结果,也初步印证了WHO的担忧。在筛查的1420人中,20至39岁的年轻人,有三成人的骨量缺失,极易发展成骨质疏松症。由此可见,骨质疏松症已不再只是‘老年病’,而逐渐趋于年轻化,应该引起年轻群体的关注与重视。”
雷南伟主任表示,不论是哪个年龄层的人,如果其骨骼内钙质不足,骨量和骨密度偏低,都有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年轻人工作繁忙,压力山大,越来越习惯于“披星戴月”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缺乏运动与阳光照射,尤其不利于钙质的吸收与保留。而不正确的姿势和长时间保持某种姿势(如跪坐),易使骨骼负重过大或者不支,对钙质的吸收自然会产生不良影响。
骨质疏松原因多多
规避风险有章可循
雷南伟解释,根据人体的生长规律,20-35岁的年龄段骨量应该是接近或达到骨峰的,似乎根本不必忧虑骨质疏松问题的发生。然而一些错误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比如经常喝浓茶、喝咖啡,大量饮用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害怕晒太阳而患紫外线过敏,过度节食减肥,担心得结石症而只吃低钙饮食;再加上家族遗传、绝经期、营养不良、体重偏瘦及过度吸烟饮酒等不良因素,都会干扰骨骼的新陈代谢,无形中把年轻群体过早地拖入了骨质疏松患者的行列。
“尽管如此,现在的人们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仍不够重视,常把它当做‘小病’,却不知道小病也能酿成大患。”雷南伟主任提醒,补钙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根基,特别是老年人,更要防范钙的流失。同时,科学而均衡的膳食可为骨骼“供养”。平时应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K、钾、镁以及B族维生素等,以便促进钙的充分吸收。当然,补钙并不是越多越好,每日摄入量应以800-1000毫克为宜。
需要强调的是,合理的运动及健康的生活习惯,能够帮助进一步加固骨质基础。雷南伟建议:每天抽出点时间,晒上1小时的太阳或者散散步,还可以打打太极拳、跳跳广场舞,这些均有助于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补充身体对钙质的需求,强化骨质;而且有益于提高肌力及平衡,协调四肢能力,避免跌倒而致骨折。
与此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酗酒和烟瘾带来的危害。
雷南伟简介: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骨外二科(疼痛)主任,佳木斯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颈腰椎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省创伤学分会专业委员,省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委员会委员,省骨与软组织肿瘤分会委员,省人工关节、创伤康复和伤残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省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医务专家库成员。哈尔滨市医学会骨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市医师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市政协委员。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情系职工暖人心 护航成长助远航 ——三台县精神病院召开第四届慰问高考、考研职工子女座谈会
2025-08-20 -
new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高难度手术直播致敬医师节
2025-08-20 -
new甘肃省人民医院在西和县帮扶村开展大型义诊活动
2025-08-20 -
new甘肃省人民医院成功举办2025第八届核医学黄河论坛
2025-08-20
-
医师节暖情慰问丨致敬赣南老区超声医学开拓者叶之中老专家
2025-08-19 -
赣医大一附院:景德镇市超声专业质控中心余健彬主任一行来访交流 共促超声医学发展
2025-03-04 -
朱玉龙教授:规避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发生空气栓塞的策略选择
2025-02-25 -
朱玉龙教授:疑难特殊部位肺结节的穿刺活检策略
2025-01-13 -
北京友谊医院携手辉瑞 推动创新生物药品全球同步研发
2024-12-20
-
甘肃|“十个多一点”暖心行动 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2024-08-07 -
广东医附院肾内科发动科研“引擎”,让学科建设行稳致远!
2023-04-11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喜获3项2024年甘肃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24-10-16 -
吴效科团队“针刺治疗妊娠呕吐”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2024-03-22 -
不抛弃不放弃!朱玉龙教授团队成功为87岁晚期肺癌患者完成冷冻消融术同步穿刺活检术
2024-10-25 -
杨巍教授团队一系列研究成果显示:氢医学可望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大展宏图
2023-11-18 -
博爱中山,再绽风华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建院95周年学术大会、202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暨中山医学管理论坛
202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