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者日记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医者日记/详情

相隔626公里的亲情

时间:2018-03-14 13:16:20来源:未知作者: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内二科 丁彬彬 阅读: 78144

blob.png

患者良姨走了,走时脸上流着两行热泪。走之前没能看到626公里外的儿子。

良姨找我看病时,咳痰中带血已有半年之久,半年来瘦了不少,各种体征和症状告诉我,这是肺癌的表现。放射科的检查进一步验证了我的猜测。

虽然第一时间就看到了片子结果,但良姨却滔滔不绝地讲着儿子,“在合肥读重点本科,毕业后就能留在大学里教书。合肥离株洲刚好626公里,坐火车要十三个小时呢。” 

良姨让我想起了母亲。自从离开家之后,她总是频繁地向别人提起我,说她的儿子多有出息。可是说到最后,又总是会怅然所失地说,等儿子不忙了,一定去他所在的城市看看。

为了尽快给良姨明确诊断,我随即将其收住院。活检和CT结果出来了,良姨患上小细胞肺癌且恶性程度非常高,不但没有手术机会,而且要接受较长时间的放疗和化疗。

“把儿子喊回来吧”,我建议。良姨坚决反对。

用良姨的话说,儿子远在合肥,而且工作非常忙,现在又是晋升的关键阶段,这个时候打电话给他,不但让其担心,而且会耽误他很多事。

做母亲的,永远想的是儿子。

“小丁,你如实告诉我,我究竟还能活多久?”良姨郑重地问我。

“现在肺癌五年以上的生存率是非常高的。”

“不用安慰我,如实告诉我就行。”良姨走后不久,她老伴悄悄地来找我。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握着我的手,老泪纵横。“我们老两口商量好了,先不跟孩子说。孩子一个人在合肥闯,不容易!我老伴就想让你说个实话,如果没多长时间了,她也不治了,一定要去合肥,去好好陪陪孩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都病成这样了,一心想念的还是身在远方的孩子。

下班后,我心情久久无法平静。2004年,我离开安徽老家到湖南读书。我的老母亲站在那破旧的瓦房前,每天盼星星盼月亮地盼我回去。如今整整十年过去了,瓦房前的老母亲依然,只是我上班后常常一年都忙得不能回去一次。很多时候,接到母亲的电话,我一句“知道了”就匆匆挂断电话。虽然我每月坚持给母亲汇去2000元的生活费,但却不知道,老母亲需要的,只是养育了整整二十七年的儿子。

良姨最终选择了对儿子隐瞒病情。化疗当天,良姨呕吐得胆汁都出来了,但她嘴里仍说着,儿子讲课比赛拿了一等奖,砸锅卖铁也得给儿子付个首付。

两个月后,放化疗并没能有效地控制住病情,良姨已经病入膏肓,瘦成了皮包骨头。她一直说要去看儿子,可是却连一千块钱的机票费都舍不得出。她对老伴说:“儿子要买房,咱们能省就省。”最后,良姨躺在床上一动不能动,她再也无法去合肥看儿子。在老伴的央求下,她最终同意告诉儿子。

第二天,良姨在剧烈的疼痛中走完了生命的全程。在她流下最后两行眼泪的时候,儿子正在赶往长沙的路上。

良姨离世后两个小时,我最终见到了她从合肥匆匆赶来的儿子,这个和我年纪相仿的年轻人,扑通一声跪在良姨病床前,撕心裂肺地喊着:“妈!妈!” 

晚上下班回家,已二十天没有给家里打电话的我,终于拨通家里的电话。“儿子,工作累吗,儿子,吃晚饭了吗,儿子,变天了,记得多穿衣服……”还没等我说话,母亲一连串的惦记就传了过来。

从前我觉得母亲总说这些话实在太啰嗦,可是现在,我听得心酸,听得泪流满面。

远在老家的母亲时时惦记着我。与良姨与儿子的距离一样,虽然我与母亲仅仅相隔626公里,我却不知道母亲还要等多久才能见我一面,我前所未有的惭愧。

最终,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隔着电话,对母亲说了句:“妈,我爱你。”

我的母亲,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培养了一名医生的寡妇,短暂的沉默后,电话另一端传来她嘶哑的哭泣声,那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大,良久良久……




微信图片_20170913132016.jp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