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重点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重点关注/详情

后互助献血时代如何保障血液供应

发达国家人口献血率约33.1‰,我国仅10‰

时间:2018-04-12 15:30:00来源:未知作者:熊文爽 阅读: 96474

医师报讯(记者 熊文爽)4月1日起,互助献血被全面叫停,除个别边远地区外,我国几乎所有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将全部来自于公众自愿自发的无偿献血。

不少人担心,全面停止互助献血之后,各地还能否保障医疗机构对于用血的需求?北京市卫计委曾在2月底回应称,积极协调采供血机构和临床用血机构,提前部署并制定预案。北京卫计委联系兄弟省份血液管理部门调剂调入血液。目前,河北、山西、湖北、湖南等地均向北京调剂了血小板,河南、湖北、山西和河北向北京调剂了红细胞。

不过,要真正减少互助献血,提高主动无偿献血比例是关键。在美国,所需的血液基本由无偿献血来保障。根据美国红十字会(ARC)数据统计,18~65岁的人当中,38%有献血的意愿,无偿献血人数在1千个人中超过了30人次。在德国明确禁止以金钱或者物质作为条件鼓励人们去献血。

据新华社报道,我国2016年总献血量为1400万人次,人口献血率约10‰,而发达国家为33.1‰,中等收入国家为11.7‰,加强宣传引导,提升我国无偿献血水平任重道远。

面对巨大的血液供需差距,血液科的医生们叫苦不迭。为缓解用血紧张问题,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建议,巩固和壮大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建立跨区域血液调拨机制。他表示,应注重科普无偿献血的知识,让人们了解献血对己无害、救人性命,消除人们对无偿献血的顾虑。着力发挥国家公职人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榜样作用,引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无偿献血,使无偿献血工作常态化有序发展,组建无偿献血自愿服务队,并从国家层面掌握准确的库血血型分布信息,建立有效的跨区域调拨机制,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血液的科学调配。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主任杨林花对吴德沛的观点表示赞同,“应该对‘献血法’进行修改,可以适当延长献血年龄和献血间隔。”杨林花在接受医师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取消互助献血是有道理的,互助献血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已经失去其原本作用。“首先,因为互助献血成本很高,并且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血型;其次,叫停互助献血有利于血源安全;最后,过分强调互助献血可能影响参与无偿献血的积极性。”杨林花说,目前,献血人员主要是大学生、军人、企事业单位等群体,应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力度,鼓励更多健康适龄的公民投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