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患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医患故事/详情

王文涛:包虫病患者的希望

时间:2018-08-23 15:15:35来源:未知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刘欢 阅读: 156089

匆匆坐上去高原的汽车,那里,有一条生命在等待着他去拯救——这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王文涛教授工作的常态。

在藏区,王文涛发现罹患“肝包虫病”的患者异常多,一旦确诊,往往已是中晚期,传统的肝脏切除手术已经无从下手,只有通过肝移植才能治愈。无奈“僧多粥少”,外科医生精湛的医术却因短缺的肝源而无法发挥出最大的力量,必须另辟蹊径找到治愈包虫病的手段。

王文涛经过反复尝试和艰苦训练,成功将体外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技术用于治疗晚期包虫病——将患者的肝脏从体内取出,在体外将病灶剔除干净,一番“缝缝补补”之后,再把剩余的肝脏移植回体内,完全是“废物”再利用的完美诠释。与传统的肝切除和肝移植相比,这一技术的难度系数增加了数倍,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几家医院曾报道开展过这一手术的尝试。一台传统的异体肝移植手术大约需要花费六七个小时,而自体肝移植动辄十多个小时,即使是对王文涛这样技术精湛的肝脏外科医生,也不啻为一场对技术和耐力的严酷考验。

在完成了10多例自体肝移植之后,王文涛的名气已经在中国藏区包虫病患者中逐渐传开,大家都说在成都华西医院有个“活菩萨”可以治包虫病,许多已经放弃治疗的晚期包虫病患者又重新燃起希望,到成都寻求王文涛的帮助。

有一位21岁的姑娘,家住石渠县蒙宜乡,家中六口人有四位因为患上“虫癌”去世,而她自己也不幸罹患此病,在当地医生的帮助下,她辗转联系上王文涛,希望能得到治疗。得知情况后,王文涛来到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甘孜州,带着氧气管走上了手术台。打开患者的腹腔后,王文涛惊讶地发现,她的肝脏已被包虫吞噬得七零八落,肝脏周围的重要血管也被侵蚀殆尽,情况比原先预计的还要严重。在克服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后,经过15个小时的艰难手术,王文涛终于完成了这台全球首例在如此高海拔地区开展的世界巅峰级肝脏外科手术。

多年来,王文涛和他的团队通过“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已经成功救治了50余位晚期包虫病患者,其中有12位是在位于高原的当地医院接受的手术,创造了世界奇迹。在包虫病患者的心中,王文涛已经成为了最后的守护神。

为提高基层医生应对包虫病的专业技能,王文涛每年多次到藏区基层医院查房、手把手教授如何做好手术。并开办培训班,邀请基层同行一起学习,把自己的经验技术倾囊相授。通过远程网络平台为基础医院会诊把关、制定手术方案,极大提升了医疗质量,消除了少数民族群众看病的顾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包虫病患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王文涛奋斗的目标。如今,他依然和以前一样,继续前进在包虫病攻坚克难的路上。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