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眼科专家 鹭岛共讨“眸”略
2018海峡两岸白内障及角膜病高峰论坛在厦举办
鹭岛共讨“眸”略,贤集积力能久。12月1日下午,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办、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承办的2018海峡两岸白内障及角膜病高峰论坛于鹭岛筼筜之滨举办。270多名来自海峡两岸眼科界的“英豪”,齐聚一堂,探寻“眸”略。
在本届论坛,还进行了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的“福建省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也成为福建省内首获此殊荣的眼科专科医院。
福建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林学理,福建省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院士办主任沙中然,厦门市卫生计生委孙卫副主任、厦门市医学会副秘书长柳辉、厦门市科协副主席林秋松、厦门市科学技术协会处长郝国明、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教授、台湾中壢大学眼科中心林鸿源教授、全国白内障及人工晶体学组名誉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何守志教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卢奕教授;《中华医学会中华眼科杂志》编辑部主任黄翊彬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眼科主任吴欣怡教授、福建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朱益华教授、福建省医学会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陈平教授、上海和平眼科医院院长郭海科教授、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总院长黎晓新教授、华厦眼科医院集团专家委员会主席赵堪兴教授、华厦眼科医院集团副总裁、厦门眼科中心执行院长李晓峰、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业务副院长吴护平,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业务副院长张广斌以及福建九地市的眼科主委共同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开幕式由华厦眼科医院集团副总裁、厦门眼科中心执行院长李晓峰主持。
黎晓新总院长致辞
论坛开幕式由李晓峰院长主持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 眼科中心白内障专科学科带头人张广斌教授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眼表及角膜病专科学科带头人吴护平教授
吸引近300名眼科界同仁前来听讲,2018海峡两岸白内障及角膜病高峰论坛实力彰显——两岸“大咖”聚焦白内障、角膜病前沿课题,共讨解决方案、迸发新思路。
我国眼科界唯一的工程院院士谢立信教授为大家分享真菌性角膜炎合并前房积脓和眼内炎的治疗方法;来自台湾大学的知名白内障专家林鸿源教授就自己多年屈光白内障手术数据研究成果与众人分享;我国著名白内障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何守志教授带来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新进展;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卢奕教授分享白内术后不典型性眼内炎的处理方法;华厦眼科医院集团“全国眼科名医工作室”首席白内障专家郭海科教授则深入浅出地为大家分享超声乳化手术如何从规范化到个性化的转变。
谢立信 院士为角膜移植患儿会诊
谢立信院士为疑难角膜患者会诊
谢院士会诊
作为论坛承办“东道主”,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派出自己在相关领域最顶尖的专家参会授课。例如白内障学科带头人张广斌副院长带来的《多焦点人工晶体置换术的启示》,眼表及角膜病专科学科带头人吴护平副院长《特殊类型翼状胬肉的手术设计技巧》等,这些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也代表着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白内障专科、眼表与角膜专科的多年建设成果,干货满满。
举办论坛,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在汲取新知的同时,也不断推进着科室发展,并以此带动学科队伍建设,勇当“领头羊”。中心眼表及角膜病专科拥有世界一流的角膜疾病检测设备,而且在福建省内率先成立首批“眼库”,科室开展的飞秒激光辅助下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手术是国内尖端技术,已成为广大眼科同行学习的榜样。白内障专科开展的手术规模之大、诊疗技术之先进,设备之齐全,业界有目共睹。对常规白内障、疑难白内障以及先天性白内障、老花眼的诊治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然成为全国白内障治疗领域的标杆。
【人物声音】
人物1: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教授致辞
院士工作站的建立,不是靠个人,而是靠整个团队的带动。任何单位、团队的发展,都要以自我培养为主、引进为辅。
要有创新,每年都要有些成果,比如出一本书、取得一些科研成果、发表相关文章,或者是拿到一些奖项。从小做大,从弱到强,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把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的相关专科在国内做出影响力。
人物2:福建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林学理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林学理致辞
2009年起,福建省开始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至今已有超过200个工作站成立,走在全国前列。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引进眼科界唯一的工程院院士谢立信教授,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从14年到今年,由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到冲刺国家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年年都有新进步。
希望工作站能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走上更高层次,发挥引领作用,助力打造福建医疗高地,并以此带动眼科学界水平总体提升,争创全国模范,扩大对外交流,走出“国际范”。
人物3:厦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孙卫
厦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孙卫副主任致辞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整体提高厦门市医疗技术水平。近几年来,主要着力于院士专家工作站、双主任制、名医工作室的建立。
谢立信院士指导下的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早,成效显著。应该说,这次获得“示范”称号,也是志在必得。
希望通过这两天的论坛活动,能把这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办得越来越好,为厦门建立本土优秀团队、吸引更多人才来厦,以整体提升厦门医疗技术水平。
人物4:台湾中坜大学眼科医院院长林鸿源
台湾中坜大学眼科医院院长林鸿源教授
大陆的优势在于病人数量多,所以医生的技术是非常好的;台湾的特色在于,相关手术起步早、人口少,手术“精致化”。两岸各自的优势,是非常适合作为交流项目供大家进行交流、学习。
【亮点纷呈】
亮点1:院士引领“示范” 携手“传帮带”
论坛开幕式上,进行了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福建省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揭牌。
嘉宾们为福建省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
“院士专家工作站”,是中国科协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组织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好创意、好形式,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挥组织特色和优势,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推进产学研联合,在实践中集聚、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人才,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的开创性工作。福建省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则是对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2016年获批的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一次“全面升级”,亦是对中心近年医疗、科研、教学成果的一次全面肯定——肯定其工作在福建眼科界的带头作用。
就眼表及角膜专科来说,在谢立信院士指导帮助下,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2016年获批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后,眼表及角膜专科获批第二轮厦门市医学领先学科、厦门市重点实验室;科室已成为角结膜疾病诊治中心。临床工作方面,促进了角膜病诊治的规范、安全、有效性,在院士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和新方法;科研创新方面,促进科研立项并发表系列文章,并获得省、市、区级科技奖励数项;人才培养方面,整个团队现拥有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大学专任教授,副教授,博士后等各级专业研究人员十余人。
以“福建省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引领人才梯队打造,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欲在不久后,由提升自身转型普世,惠及大众,携手眼科界迈向新高度。
嘉宾合影
亮点2:开放市民服务专场 讲座答疑“干货”满满
市民服务专场
论坛期间,组委会还特别开放专家会诊区,现场为白内障、老花眼、干眼和角膜病患者搭建了与专家零距离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知识讲座、现场专家答疑使患者了解到了正确治疗信息。谢立信院士也亲自上阵,为市民们答疑解惑。
会诊区还提供裂隙灯、眼压、验光、干眼测试等多项眼部检查。
近百名市民慕名而来,于现场体验义诊。上至耄耋老者、下至懵懂小儿,在各位专家的耐心检查、讲解下,对眼健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其中,不乏曾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就诊过的“回头客”。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4-292025
高危膀胱癌患者联合治疗方案有新突破
-
04-262025
晚期黑色素瘤一线免疫疗法有新方案
-
04-252025
晚期肾癌一线靶免联合治疗有新方案,推动临床治疗格局变革
-
new“健康体重 医者先行”主题推进活动在京举行
体重管理工作体现了“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2025-04-23
-
独辟蹊径!易俊林团队发现缩小鼻咽癌患者放疗靶区新方法
2024-03-10 -
《2023中国高脂血症诊疗现状与疾病管理调研报告》在第六届进博会发布
2023-11-07 -
传承百年创新征程,攻坚糖尿病未竟之业
2023-04-12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泛肿瘤TRK抑制剂罗圣全®在中国获批,开启个体化医疗新篇章
2022-07-29
-
聚焦世界脑健康日五大核心目标,携手同行共促脑健康,2023中国脑健康大会成功举办
2023-07-27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全球首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国发布
2023-06-12 -
县域医疗机构消化专科精准能力提升项目湖南试点启动会在长沙召开
2023-05-30 -
【5·11世界防治肥胖日】今天,大声喊出“我要瘦”!
2016-05-17 -
两院院士增选工作正式启动!医学领域儿科、麻醉、神经病学优先增选推荐!
2023-07-27 -
长期肥胖增加食管癌和贲门癌风险
2017-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