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癌症的10个小建议
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官网上发布了远离癌症的10个小建议,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
1.戒烟
国际上公认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因素,除此之外,吸烟还会引发食管、咽喉、口腔等部位的癌症。
研究表明,长期大量吸烟者患肺癌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10~20倍,男性在肺癌患者中所占比例比女性大。此外,吸烟不仅直接影响本人的身体健康,还对周围人群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被动吸烟者肺癌患病率明显增加。
对于100万我国成人死因的分析结果显示:52.3%的男性肺癌死亡是由吸烟导致的。
2014年《美国卫生总监报告》中明确指出:吸烟可导致几乎所有人体器官的疾病。其中,吸烟与呼吸疾病(尤其是肺癌、慢阻肺等)的关系尤为密切。
2.锻炼
适当的锻炼,不仅可以控制癌症的发展,还可以减少癌症复发的危险。
大多数癌症患者会从体育锻炼中受益,体育锻炼可为标准癌症的治疗提供三大重要的辅助作用。
第一,肿瘤致死率虽然是由患者肿瘤细胞的恶性生物行为决定的,但是也与肿瘤患者的身体状况相关。试验证明,无论是癌症致死率还是其他原因的致死率,糖尿病合并癌症的患者都比单纯癌症患者要高。
第二,体育锻炼可以通过调节身体内激素水平,直接作用于肿瘤,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第三,体育锻炼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从这方面说,体育锻炼也可以调节肿瘤的生长。
3.适度饮酒
酒精不仅与肝癌有密切关系,还会增加头颈、咽喉、胸腔和结直肠等方面癌症的发生风险。
酒精已经成为继烟草之后的国际性第二大健康问题。据统计,酒精的依赖性是烟草的3倍,甚至远远大于可卡因和大麻。
早在1988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已经宣布酒精是致癌物,而其中的罪魁祸首就是乙醇。近些年的多项研究调查发现,酒精不只是和肝癌有密切联系,还与有关。还会增加头颈、咽喉、胸腔和结直肠等方面癌症的发生风险。
4.了解家庭疾病史
假如你的家庭有很强的癌症史,那么请找医生进行基因咨询。
肿瘤是遗传疾病,是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战争”。癌变就是癌基因的激活突变,癌基因被激活后细胞进入肿瘤状态。
Bennett曾说:“我将一个人的家族系谱图看做一张色彩斑斓的被单,由个人的患病史和家族史交织在一起。家系图是临床医生进行风险评估与提供临床诊断建议的基础。”
5.使用防晒霜
紫外线可致皮肤癌,而防晒霜是阻挡紫外线伤害的第一道防线。
紫外线可致使皮肤灼伤,并诱导DNA突变,进而诱导黑色素瘤发生。此外,光敏型皮肤、存在大量普通痣或发育异常痣以及皮肤癌家族史者均为高危人群。
6.注射疫苗
许多癌症可通过注射疫苗来避免,比如注射乳头瘤病毒疫苗可预防宫颈癌,注射乙肝疫苗可预防肝癌。
郎景和院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可早期预防和治愈的恶性肿瘤,因此,推行规范有效的HPV筛查策略、加强HPV检测试剂的监管是宫颈癌防治的关键。”
7.安全性行为
性传播疾病可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安全的性行为可使你远离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HIV等性传播疾病。
2015年1月7日,美国妇科肿瘤学会、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会联合发布临时指南推荐,HPV DNA检测可考虑替代现行的细胞学检查,作为宫颈癌初筛方法。
8.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可以监测你身体的任何变化。
在癌症的“三级预防”工作中,早诊早治无疑是成效最大的一环,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一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绿化副院长建议,防癌体检要从三方面进行。
(1)找到防癌体检存在的问题;
(2)密切关注体检新进展及技术、了解国际动态;
(3)提高防癌技术,规范现阶段的防癌体检。
9.限制红肉的摄入
调查显示,红肉的摄入可增加患结直肠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风险。
过度摄取动物饱和脂肪,糖分吸收过快,从而增加胆汁分泌。纤维素的缺乏,可使食物中的胆固醇和胆汁酸代谢产物在肠道内通过速度减慢。实验证明,这些产物能增加大肠肿瘤的诱发率。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教授在其《无影等下的故事》一书中提到,饮食中水果和蔬菜含量高可能对预防多种癌症有一定作用,相反,过量食用红肉和腌制肉类可能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10.控制体重
强有力的证据表明,肥胖会增加乳腺癌、胰腺癌等11项癌症风险。
WHO把体重指数(BMI)作为身体肥胖的测量指标,BMI=体重/身高的平方(kg/㎡)。肥胖影响体内生长因子、胰岛素等水平的升高,这些因子可促进癌细胞的生长。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4-292025
高危膀胱癌患者联合治疗方案有新突破
-
04-262025
晚期黑色素瘤一线免疫疗法有新方案
-
04-252025
晚期肾癌一线靶免联合治疗有新方案,推动临床治疗格局变革
-
new“健康体重 医者先行”主题推进活动在京举行
体重管理工作体现了“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2025-04-23
-
独辟蹊径!易俊林团队发现缩小鼻咽癌患者放疗靶区新方法
2024-03-10 -
《2023中国高脂血症诊疗现状与疾病管理调研报告》在第六届进博会发布
2023-11-07 -
传承百年创新征程,攻坚糖尿病未竟之业
2023-04-12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泛肿瘤TRK抑制剂罗圣全®在中国获批,开启个体化医疗新篇章
2022-07-29
-
聚焦世界脑健康日五大核心目标,携手同行共促脑健康,2023中国脑健康大会成功举办
2023-07-27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全球首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国发布
2023-06-12 -
县域医疗机构消化专科精准能力提升项目湖南试点启动会在长沙召开
2023-05-30 -
【5·11世界防治肥胖日】今天,大声喊出“我要瘦”!
2016-05-17 -
两院院士增选工作正式启动!医学领域儿科、麻醉、神经病学优先增选推荐!
2023-07-27 -
长期肥胖增加食管癌和贲门癌风险
2017-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