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者日记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医者日记/详情

这一家人教会我坦然面对死亡

时间:2018-01-11 16:23:58来源:未知作者:高畅 阅读: 102873

▲ 南京医科大学康大学院附属连云港东方医院 高畅


有没有天生的医者,我不知道,但我肯定不是。

与医院结缘,源于小时候的一次重病,家人带着我长期往返于医院,在无数次的扎针和数不清的苦药中,做医生的念头渐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高考后,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收获了东方医院的录用通知。

医生对“120”的警报和电话铃都是极其敏感的,而我却是从轮转ICU才开始“开窍”。记得第一个夜班,我正酣睡在急诊楼值班房的高低床上,简单的褥子,没有枕头、床单和被子,救护车的声音像惊雷一样把我炸醒。没等我反应过来,手机铃声骤响,电话那端传来主任简短有力的指令:“起来,来病号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120”的警报和电话铃声从陌生、害怕到习以为常,我也从一个连呼吸机开关都摸不着的傻妞,慢慢地学会了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呼吸机,开始真正地抢救患者。

身为医者,难免会遇到死亡。

第一位由我亲自管理死亡的患者,是一位年近九旬的老爷爷,巨大的肝脏肿瘤压迫着他的胆管,恶性肿瘤和严重的梗阻性黄疸已让他无法进食,小儿子陪老人来我们医院时,我成为了他的床位医生。

从入院沟通到一次次下病危通知,家属的配合与理解超乎我的想象,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让父亲走得不要那么痛苦,拒绝手术、化疗,仅进行基本生命支持,拒绝抢救。每次查房,老爷爷都会温和地向我打招呼,神情和蔼、慈祥。

一次夜班,我跟他儿子说:“如果大爷实在难熬,记得叫我,我可以给他用些镇痛药。”凌晨三点,值班护士来敲门,轻唤我起床,“31床的大爷已经开始穿衣服了。”我尚未清醒的头脑瞬间炸开,迅速冲到老爷爷的床边。那一刻,家属的极其淡定令我的慌张显得有些突兀。“对不起啊高医生,把你吵醒了,我父亲走了,挺安详的,很感谢你,能不能麻烦你帮我开个死亡证明,然后你就去休息吧……”

至今,我都非常感恩那一家人,是他们教会了我坦然面对死亡,也让我在第一次单独面对患者死亡时没有那么慌乱,没有哭喊和无理取闹,一切顺乎自然。

在之后的医者生涯中,我也感受过家属拒绝抢救时的难过、自己无能为力时的无奈,以及经过全力救治令患者化险为夷时的喜悦,医者的酸甜苦辣早已成为我生活中的调味剂。

未来,我们也许还会面对很多质疑、不公甚至伤害,但只要我们还是医者,就一定会留一串坚实的脚印。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