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重点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重点关注/详情

ERS2019中国日|王广发教授:中国介入呼吸病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时间:2019-10-01 17:29:58来源:未知作者:张亮 阅读: 65963


王广发-副本.png

王广发教授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西班牙马德里时间9月28日,在2019欧洲呼吸学会年会ERS-CTS专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广发教授报告指出,这个诗句是对中国介入呼吸病学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虽然,我国引进呼吸内镜技术的时间并不长。可弯曲支气管镜约于20世纪70年代末进入我国,80年代初开始在大型医院逐步推广应用。

王广发教授介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介入呼吸病学的某些技术开始进入我国主要包括球囊扩张、电烧蚀及金属支架置入。当时对于介入呼吸病学的整体理解还很局限,技术相对单一,临床应用欠规范。20世纪90年代末,介入呼吸病学作为现代呼吸病学亚专科才正式走上国际学术舞台。

“此后,我国的介入呼吸病学事业开始加速发展。一些支气管镜诊疗中心逐渐兴起,先后引入了硬质气管支气管镜、气道内超声、气道内激光、氩等离子体电凝(APC)、冷冻等技术。”王广发教授指出,随着高级介入呼吸病学技术的培训逐渐在国内多家医院开展,极大推动了介入呼吸病学技术的普及和规范化。

如今,我国的介入呼吸病学已经有了长足进步。我国中心气道狭窄的临床治疗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当;已可生产多种金属支架,技术也不断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对冷冻治疗的应用、经胸壁的治疗技术等方面也获得了国外专家的认可。

展望未来,王广发教授指出,“我国介入呼吸病学发展受益于众多患者人群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激发了某些临床上的创新。未来各类技术的规范化及恰当应用是临床上的关键。借助我国拥有的丰富患者群体的优势,中国长期应致力于技术创新、科学研究及设计良好的临床试验,对世界介入呼吸病学有所贡献!”

责任编辑:陈惠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