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重点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重点关注/详情

【主席专访视频】曾小峰:风湿免疫科发展迎来最好的时代

时间:2019-10-17 18:05:30来源:未知作者:《医师报》融媒体记者 王丽娜 阅读: 147234

★2015-2018年风湿免疫科注册人员从7000多人增加到1.2万人。

★未来,我们还将在1657家三级医院中设立独立的科室,培养1万余名专科医生,力争让二级医院至少有一名专科医生,让患者足不出县就能得到专业的治疗。

★真实世界研究对于中国的临床研究科室来说是更容易利用的研究方法。

★CRDC数据库已经有16万余例患者的数据,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已有3万多,类风湿已经有6万多,是世界最大的风湿疾病数据库。 

★CRDC、CSTAR数据将为我国风湿免疫疾病诊治做出更大贡献。

3版.jpg

我国现有风湿疾病患者2亿多,约占全国人口的1/7,而风湿科医生只有7000多人;风湿领域新药频现、新研究方向层出不穷,但能进行科研的科室却很少,治疗、研究面对的困局如何破?中国风湿研究国际上获大奖、学科受国家支持发展迅速,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会长曾小峰教授为何却说“中国风湿免疫学科”还很弱小?在年会召开前夕,《医师报》记者特邀曾小峰教授,请他谈谈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成立十年来,风湿领域经历的那些变化。



提升医生和科室数量是

学科发展之本   患者幸福之源

近年,卫健委对风湿免疫科非常重视,卫健委的领导也亲自批示,要大力支持风湿免疫学科的建设。今年还专门制定下发文件,要求所有的三级医院都要建立风湿免疫科,有条件的二级医院也要建立相应的风湿免疫科。“这对整个学科发展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将使风湿免疫学科爆发式发展。”曾小峰教授激动地说。

风湿免疫科在我国是新兴学科,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医师分会成立后,学科蓬勃发展,近年更是发展迅速,大量的新药研发都集中在这个领域。世界范围看,风湿免疫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但从2015年和2018年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共同推动的从业人员调查来看,我国风湿免疫学科依然还是一个弱小的学科。2015-2018年风湿免疫科注册人员从7000多人增加到1.2万人,但其中的风湿科医生只有7000人。

除了专科医生少,医院的科室设置对学科发展也并无优势,全国2427家三级医院,设立独立风湿免疫专科仅770家,不到1/3。即便是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大城市,很多医院也没有专门的风湿免疫科。

在曾小峰教授看来,风湿病患者只有在专业科室,才能得到早诊早治,且规范化治疗,病情才能得以缓解,致残率才能降到最低。

“未来,我们还将在1657家三级医院中设立独立的科室,培养1万余名专科医生,力争让二级医院至少有一名专科医生,让患者足不出县就能得到专业的治疗。”曾小峰教授说。


真实世界研究是最适合中国临床医生的研究

风湿免疫科室水平的提高和强大,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学科梯队和人才梯队。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今后的目标,就是要大力推进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以及风湿免疫性疾病诊治水平的普及与提高,更要迅速提高这些新成立科室的诊治水平,这对我们来说还是任重道远、艰巨的任务。 

此外,引导临床医生开展真实世界研究也是提高临床研究水平的法宝。真实世界研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世界上都已认可的,甚至它询证医学地位已和随机对照研究(RCT)研究平等,可以与RCT研究互补,应该重视真实世界的数据。

因为中国做RCT研究还是比较少,所以真实世界研究对于中国的临床研究科室来说是更容易利用的研究方法。所以要通过大数据的建设来提高临床研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提高我国真实世界研究。


中国风湿领域大数据  起步早  病例多

中国风湿领域大数据建设比较早,已开始十余年,在全国的临床领域里是领先的。2009年我们成立了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STAR),2011年建立了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开始了全面的中国风湿免疫疾病的注册研究。现在已经有16万余例患者的数据,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已有3万多,类风湿已经有6万多,还在其他的一些少见疾病患者如在硬皮病、IgG-4、血管炎方面,都是世界最大的风湿疾病数据库。 

相信这些数据将会为了解我国风湿免疫病的真实情况、未来制定医疗政策提供证据,大数据的应用价值是无限的,时间越长,患者数越多,它的价值可能越大。CRDC数据将为我国风湿免疫疾病诊治做出更大贡献。

4大问题.png


3.jp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