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重点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重点关注/详情

2019CARIP|张雁灵会长用“四个好”总结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的工作

时间:2019-10-20 07:58:05来源:未知作者:秦苗 李娟 陈世贤 吴利生 赵迪 阅读: 122770


1571503770851334.png

10月17~19日,2019年中国医师学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年会在成都举办。共有近2000人注册会议。

         201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中国迎来了70岁华诞,这是时代巨变的70年,是载入史册,书写丰碑的70年。同时,中国医师学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年会也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10年。 2015-2018年我国风湿科注册人员从7000多人增加到12100人,风湿病领域的新药层出不穷,极大改善了风湿病看病难,就诊难,缺医少药的困境。这一年,在卫健委的重视和协会的积极推动下,“一市一科一中心”计划不断完善、不断深化,向基层层层推进,风湿病患者“分级诊疗”的目标正逐步实现。

600-15.jpg

——  开幕式  ——

1571504133363851.jpg

中国医师协会张雁灵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张雁灵会长莅临本次大会,他充分肯定了分会开展的各项工作,并详细梳理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的职责,同时给予分会“四个好”的高度赞誉,他说:“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第一服务意识好,尤其是面向基层的服务意识强;第二临床治疗规范工作做得好;第三积极开展公益行事业,提高风湿病诊疗服务的覆盖率;第四协助国家,共同推进了风湿免疫科事业发展。 

1571505181885938.jpg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曾小峰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介绍,虽然中国风湿病的诊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但由于中国风湿患者群体高达2亿,防治任务任重道远,需要再接再厉,再立新功。理念指引方向,行动开启未来!曾教授表示,风湿免疫科正值少年,是一个阳光的学科,富有朝气的学科,发展形势令人欣喜。

1571505394694010.jpg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总干事、北京协和医院田新平教授

       本次会议由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总干事、北京协和医院田新平教授主持。

       出席大会的还有国家卫健委相关领导,并在主旨报告中为与会者分享了在生物医学新技术和新形势下从事临床科研工作等相关问题报告。本次会议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主办,四川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协办。        

      ——  主旨报告  ——

狼疮性肾炎治疗新靶点研究

讲者:David Wofsy 教授

前ACR主席、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风湿科主任David Wofsy教授介绍了“狼疮性肾炎治疗新靶点研究”。Wofsy教授主要介绍了药物研发加速伙伴计划(AMP)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进展情况:对狼疮性肾炎受试者的肾脏、血液和尿液标本中的单细胞系进行转录分析,以实现疾病发病机制的分子层面解读。研究初步发现狼疮肾炎患者肾脏中有多种不同的免疫细胞群,其中一些未在血液中找到;反之,一些在存在于血液中的免疫细胞亚群在肾脏中亦未发现。

初步研究数据表明,B细胞和髓系细胞都在肾脏中经历了分化;在肾脏组织浸润的免疫细胞中以单核细胞为主;CX3CR1和CXCR4在肾脏免疫细胞的募集中起到核心作用;尿液细胞分析与肾脏细胞分析的结果高度平行;肾脏中干扰素评分结果与血液中干扰素评分相关。有趣的是,狼疮肾脏的细胞亚类与类风湿关节炎滑膜中的类似。探究肾脏细胞和分子表型与治疗应答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肾脏表现将患者分层,将有助于发现狼肾治疗的新靶点。

 

中国SLE诊疗现状

讲者:曾小峰 教授

曾小峰教授介绍了中国SLE诊疗现状。我国大样本调查(>3万人)显示:SLE患病率为70/10万人,女性高达113/万人;20世纪40年代SLE平均生存时间3.25年。随着医疗技术发展,生存率大大改善,中国SLE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达到94%和89%,与西方相似;SLE患者过早死亡率较普通人群高约3倍,寿命缩短15~24年;感染、肾脏受累和狼疮脑病是中国SLE患者主要死亡原因。

在治疗上,超过75%的我国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在接受传统治疗的SLE患者中,复发是普遍现象,复发会导致激素累积剂量增加,进而导致激素引发的器官累积损伤增加。我国SLE患者多器官受累较为普遍,2014年CSTAR数据表明排在前三位的为血液系统相关、关节、皮肤及肾脏,而重要脏器的受累及器官损伤是影响SLE患者远期生存的关键因素。曾小峰教授指出随着狼疮治疗靶向药物贝利尤单抗在国内上市,我们即将迎来狼疮治疗的新时代。

 SLE治疗的春天:如何控制疾病活动并尽可能减少器官损害

讲者:Munther Khamashta教授

伦敦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来自伦敦圣托马斯医院狼疮研究实验室主任Munther Khamashta教授在会议中就SLE的达标治疗、医患关注疾病角度的不同、SLE的发病机制及贝利尤单抗的应用四方面进行介绍。他指出“狼疮的治疗目标涵盖了延长生存期、控制疾病活动、预防复发、尽可能减少器官损害、激素剂量及药物毒性最小化、提高生活质量、合并症管理等多方面内容。” 

       SLE发病的核心机制是体内B细胞大量活化,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导致组织损伤。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作为一种B淋巴细胞共刺激因子,参与了B细胞的增殖分化,其水平升高与抗-dsDNA抗体高滴度及SLE恶化密切相关。在随机对照和真实世界研究中贝利尤单抗可以显著控制疾病活动,减缓器官损害进展,减少激素剂量,预防复发且耐受性良好在SLE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已获得广泛认识,开启了SLE靶向治疗的新纪元。

——  会议花絮  ——


 1571505515916661.jpg


1571506438499404.jpg


1571506481836641.jpg


1571506540105800.jpg


1571506988896510.jpg

 

600-14.jpg


本文感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李娟教授的博士团队的支持

感谢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副总干事、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王迁教授审核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