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学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学术资讯/详情

中医中药在慢阻肺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

时间:2019-12-03 13:38:31来源:未知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杨佩兰 阅读: 15715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前已居全球死亡原因第4位,至2020年预计将升至第3位,慢阻肺引起的疾病负担在未来将继续上升,而慢阻肺是可以治疗及预防的疾病。慢阻肺患者除却西医规范的药物治疗外,中医药治疗在慢阻肺的防治上也起着重要的意义。

一直以来,中国传统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有着深刻的认识,中国古代并无西医所讲的“慢阻肺”“COPD”病名,从古籍中探寻,中医病名我们一般对应为“肺胀病”。在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中对肺胀病就早有论述,《灵枢·胀论》中就记载有“肺胀者,虚满而喘咳。”具体而言,肺胀是各种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导致肺管滞塞不力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息气促,咳嗽咯痰,或伴心慌、烦躁,甚则颜面四肢浮肿,唇舌青紫,面色晦暗,或发生喘脱,昏迷的危重证。其主要特点有:病程缠绵,时轻时重。临床表现可归纳为咳、痰、喘、胀,即喘息气促、咳嗽、咳痰、胸部膨满。

在对肺胀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上中医各家也阐述了各自不同的论点,积累了丰富的中医治疗经验。古代医书中《针灸甲乙经·卷八》提出了针灸治疗肺胀的取穴 “肺胀者,肺俞主之,亦取太渊” 《诸病源候论》强调了久咳正虚邪乘的发病机理,“肺虑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否不能宣畅,故咳逆短气也”而到近现代中医各医家对肺胀治疗上的认识也不断取得进步,晁恩祥认为肺胀病稳定期的主要病机为肺肾两虚之虚喘,治疗当予调补肺肾、纳气平喘,研制了“调补肺肾方” 何新慧认为肺胀病注重区分表里,分辨气血,判定虚实,兼顾上下,“桑麻杏贝汤”

就肺胀病患者病因病机总体而言,患者有着久病肺虚的疾病基础,久咳、久哮、久喘、肺痨、支饮等慢性肺系疾病久延引起痰浊潴留、气还肺间,导致肺之体、用俱损,肺之主气功能失常,影响呼吸出入,肺气胀满,张缩无力,不能敛降。肺虚卫外不固,六淫外邪反复乘袭,最终肺虚邪留。肺胀中常见的病变脏腑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心。病理因素包括主要为痰浊、水饮与瘀血互为影响。因此肺胀病的病理性质属于本虚标实。平时缓解以正虚为主,感邪发作以邪实为主。

在治疗上,对于慢阻肺的西医治疗,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对慢阻肺患者症状及急性加重的评估起着重要作用,慢阻肺的治疗应转向更加个体化的方式,包括升级和降级的药物治疗策略,最终达到稳定期的治疗目标,其一是减轻症状,包括缓解症状、提高运动耐量、改善健康状况;其二是降低风险,包括预防疾病进展、预防和治疗急性加重、降低死亡率。

中医干预肺胀病的理论基础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中医对慢阻肺治疗注重治未病思想,讲求未病先防---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患病之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疾病加重;瘥后防复---疾病初愈或相对稳定时,采取适当的调养方法及善后治疗,防止疾病复发。其二中医治疗原则当以辩证论治为先,先前病机的阐述中说到肺胀病本虚标实的特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中也将其分为正虚与邪实两方面,应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症情病机特点辨证用药选方。其三中医治疗慢阻肺讲求天人合一,顺应四时,人与自然的统一性。第四点是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注重多层次、多靶点、多途径、全程持续。具体形式包括汤剂内服、冬令膏方、针灸埋线、穴位敷贴、传统功法、食疗等。

下面详细讲一讲这些慢阻肺中医特色治疗,汤剂内服是患者常选用的中医治疗形式之一,汤剂可根据每一位患者体质与病情辨证施治,譬如对于常见的肺脾气虚、肾虚血瘀慢阻肺患者可起到补肺、健脾、益肾、化痰、祛瘀的疗效。在临床上汤剂内服经研究验证有着良好的疗效,如何氏桑麻杏贝汤对慢阻肺患者可起到改善气流受限、抑制炎症反应、有助于控制病情的作用。又如我院自制制剂百部养肺煎膏经研究可减少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改善症状的作用。

膏方又称膏剂或膏滋,含滋补、涵养之意。膏剂很重要的作用是调补身体,延年益寿;治疗疾病则是其第二作用。  针对肺胀病调治尤为合适,多采用补肺健脾纳肾的膏方,来帮助患者固本培元,既可以帮助患者明显改善呼吸道疾病症状,也可以改善体质、增强免疫能力、减少疾病复发。

针灸、埋线也是中医呼吸科在临床上开展较多的一项传统治疗方式,穴位埋线融合几千年中医针灸经验和30多年埋线疗法经验的精华融汇而成的一门新型学科,产生刺激经络、调和气血脏腑,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从根本上帮助患者改善体质,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功能临床研究表明:穴位埋线疗法可显著减少AECOPD次数,改善临床症状、活动耐力及焦虑抑郁心理。而针刺可以提高康复效果,减少运动疲劳副反应。一项针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针刺治疗的观察中,治疗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试验、呼吸症状评分、肺功能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

穴位敷贴常于夏季开展,冬病夏治一直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素 ·四气调神大论》说:“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盛夏之际,人体阳气会达到一年中的高点,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阳气正盛,这时躲在体内的 寒邪、痰湿,最易被驱赶出来。穴位敷贴针对不同的疾病,采取中医辨证论治法,将辛温、走窜、通经之药物制成药饼敷于特定穴位,配以中药定向透皮技术及热疗技术进行治疗。使药物能够更好地深入吸收,起到疏经通络,温补阳气、补益脾肾、散寒驱邪的作用。

目前,大家越来越重视肺康复对于COPD的作用,而中国传统功法在此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开展的一项太极拳干预慢阻肺疾病发展的研究中提示:太极组耐力往返步行试验和增加往返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太极组身体摇摆、功能性伸取距离、体能、四头肌力、生活质量、焦虑评分和自我效验评分均显著改善,太极拳讲究入境和呼吸的控制,恰恰是这两点,使得太极拳对慢阻肺的康复非常有效。其中另一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六字诀。六字诀是一种以呼吸配合发音结合形体动作作为锻炼方式的中国传统功法。其最早由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提出。通过人在呼气时发出“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的字音,再配合吸气,达到锻炼脏腑、调节气血、平衡阴阳、养肺气、祛气壅、壮营卫的目的。其中,嘘字诀平肝气,呵字诀补心气,呼字诀培脾气,呬字诀补肺气,吹字诀纳肾气,嘻字诀理三焦。六字诀简便易行、经济适用、易于普及,可以充分发挥患者治疗的主动性,增强机体的正气和抗病能力,能够缓解、控制COPD的发展。

最后是食疗,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而患者厌于药,喜于食;药可借食味、食可助药性。研究显示饮食干预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营养状况、肺功能、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而慢阻肺的食疗也应根据患者个人平素实际症状辩证应用。

责任编辑:陈惠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