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蒸谷物药材灭虫害 当心防护不当引起急性中毒
典型案例:3个多月前,一家防虫害技术服务公司应邀为某大型中草药材仓库进行熏蒸杀虫,在应用磷化铝熏蒸处理后违反操作流程,将包装药物残渣的塑料袋放置于一辆小型面包车上,结果不小心造成了磷化氢泄露,导致车上两人急性中毒,感觉头部、咽部不适,并相继出现咳嗽、头晕、恶心、呕吐、心悸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事发后,他们立即被当地卫生院转至黑龙江省第二医院(省中毒抢救治疗中心)中毒科病房,经专家抢救和对症治疗,两人病情得以控制,一周后痊愈出院。之后经中毒抢救治疗中心毒物检测部门对车内空气采样测试,发现磷化氢浓度达到了3.2 毫克/立方米,超标严重。
熏蒸操作处置不当易中毒
磷化氢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防护不当,无疑会酿成中毒事故,造成重大的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华预防医学会职业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兼中毒科病房主任宋莉教授指出,根据应急突发事件报告和临床案例,目前我国境内黄磷生产厂家及粮食、烟叶、药材等仓储单位时有急性磷化氢中毒事故的发生。有的是在停产检修或冶炼时,或熏蒸时未接照密闭空间管理程序严格监管,在清理作业时未持续强制性通风,或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吸入了过量磷化氢气体,也有些是误服和自服了磷化锌或磷化铝引发中毒的个案报道。
宋莉教授介绍说,磷化氢通常由磷化铝或磷化锌与水反应而产生,由于磷化氢对许多种类的昆虫具有很强的杀伤力,且不影响种子的活力,在农作物、药材和烟草上几乎没有残留,且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因此在谷物、草药、皮毛和烟叶等的防蛀蚀中,作为熏蒸剂和灭鼠剂被仓储单位广泛应用。在常温常压下,磷化氢为一种无色有大蒜臭味的气体,溶解于醇、醚、氯化亚铜溶液和冷水,不溶于热水,有一定的刺激性。我国职业接触限值规定工作场所中其最高容许浓度为0.3 毫克/立方米,美国工业卫生专家协会规定磷化氢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为0.42 毫克/立方米、 短时间接触阈限值为1.4毫克/立方米。
哪些行业和熏蒸剂打交道
接触磷化氢常见机会有:在磷化铝、磷化锌的制造、包装、运输时,或利用磷化铝、磷化锌熏蒸粮谷、皮毛、中草药等行业工作者,均可能在现场接触到较高浓度的磷化氢;制造乙炔气和在矽铁运输中因原料中混合磷化钙等杂质,有可能产生磷化氢。在工业制备镁粉、黄磷时,或处理含磷污泥作业、发酵饲料等人员,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接触到较高浓度的磷化氢气体。宋莉主任解释,急性磷化氢中毒指短期内吸入较大量磷化氢气体或经口摄入金属磷化物(如磷化锌、磷化铝),刺激呼吸道粘膜,致粘膜出血和水肿,肺泡充血和渗出,可致急性肺水肿。磷化氢经肺泡吸收而达全身,可干扰中枢神经系统及所有重要器官功能。
宋莉主任的经验是,磷化氢中毒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可因毒物侵入途径和剂量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与剂量呈相关性。其中职业中毒以吸入磷化氢为主,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畏寒、咽痛、咳嗽、气促、头痛、乏力等症状,初期往往被误认为感冒。中毒潜伏期2-3小时,早期症状以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突出表现为意识障碍和呼吸系统损害,还伴有心、肝、肾损害。如果滞留在磷化氢泄漏核心区域,且浓度高于1.4毫克 /立方米,可致昏迷及死亡。生活中毒则以口服磷化铝或磷化锌多见,口服磷化铝或磷化锌后几分钟内,开始恶心、呕吐、胸骨后痛和上腹痛,随后表现出呼吸困难、焦虑和躁动。情况严重者与职业中毒表现类似。
科学防护才能够远离毒害
宋莉主任指出,目前磷化氢中毒无特效解毒药,临床中多采取对症支持疗法,重点在于纠正致命并发症如严重低血压、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和挽救器官功能障碍。对于皮肤接触者,要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者应捏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吸入者则应及早撤离有毒环境,转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口服中毒者应给予催吐和洗胃;如遇呼吸困难,需进行输氧,特别是给予高压氧对迅速纠正细胞内代谢能起到重要作用;对昏迷、抽搐等重度中毒者,需予以20%甘露醇快速静滴、利尿剂静脉推注以防止脑水肿;若有氧饱和度下降时,可考虑呼吸机机械通气。
那么,在对粮食、中药材、皮毛、烟草等进行防霉菌和蛀虫的处置时,怎样才能有效地预防磷化氢中毒呢?宋莉教授建议说:首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针对熏蒸过程各个环节加强安全防护,在准备阶段做好熏蒸药剂、防护用品及检测仪器的检查和测试;熏蒸阶段必须戴上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和A级防护服,方可进入熏蒸场所,操作结束后要充分通风排风;深入磷化氢泄漏周边区域,或现场快速检测磷化氢浓度在0.3-1.4毫克/立方米时,宜选用配备防毒过滤元件的全面罩呼吸防护器,并随身携带磷化氢气体报警器,穿好C级防护服、化学橡胶手套和化学防护靴。而在进入已经开放通风、且现场快速检测磷化氢浓度低于0.3毫克/立方米的场所,一般无需穿戴个体防护装备。
最后,宋莉主任指出,要预防并减少磷化氢中毒事故的概率,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实施综合防控,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两条防线可切实降低磷化氢中毒事故发生频次及危害后果。另外,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认识职业危害因素并懂得如何趋利避害,也是健康企业、健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专家支招:减腰围护心脏,助你甩掉“要命肥”
2025-05-20 -
new 专家下沉送真经 医院发展添活力 --2025年“智兴天府专家行”活动在万源市人民医院圆满举行
2025-05-19 -
new清华一附院获评为“三级卒中中心”“优秀静脉溶栓单位”及“优秀动脉取栓单位”
2025-05-17 -
new全市首例!极限营救新生儿高难度腹裂 修补手术在乐山市妇幼保健院完成!
2025-05-16
-
赣医大一附院:景德镇市超声专业质控中心余健彬主任一行来访交流 共促超声医学发展
2025-03-04 -
朱玉龙教授:规避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发生空气栓塞的策略选择
2025-02-25 -
朱玉龙教授:疑难特殊部位肺结节的穿刺活检策略
2025-01-13 -
北京友谊医院携手辉瑞 推动创新生物药品全球同步研发
2024-12-20 -
医教共育,“润心赋能”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2024-12-20
-
甘肃|“十个多一点”暖心行动 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2024-08-07 -
广东医附院肾内科发动科研“引擎”,让学科建设行稳致远!
2023-04-11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喜获3项2024年甘肃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24-10-16 -
吴效科团队“针刺治疗妊娠呕吐”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2024-03-22 -
不抛弃不放弃!朱玉龙教授团队成功为87岁晚期肺癌患者完成冷冻消融术同步穿刺活检术
2024-10-25 -
杨巍教授团队一系列研究成果显示:氢医学可望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大展宏图
2023-11-18 -
博爱中山,再绽风华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建院95周年学术大会、202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暨中山医学管理论坛
202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