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医武汉抗疫”战地日记二
手术室马国岭,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长
一、冲锋号响,各就各位进入战区
作为第一批第一组进入红区的感控人,是具有高度探险精神的,将险情摸底后,制定详细周全的准入计划,并且亲自实验,持续改进,说是“小白鼠”一点都不过分,感控人高度具备的就是神农尝百草的精神!感控人的终极目标就是“零感染”!
第一日的工作,19个小时,精神没有一刻放松过,第一梯队60人,同样的一节课说了60遍,嗓子已经发不出声,到了最后,几乎是喊。
7:30-19:30,时钟的一圈!幸好这么多年的工作练就了我一身不吃不喝和憋尿的本领!为回驻地后仍有可口的晚餐点赞!半个小时填饱了辘辘饥肠,继续返岗!回头望,凌晨三点半,驻地的一碗热乎方便面,终于可以将禁区的第一天画上句号!躺在温暖的宿舍,看到先生发来的“是否平安”的询问,和女儿亲手画的妈妈画像,仅仅回复一个字“安”……睡一会,天亮了,继续……从同事口中得知第二批次援汉部队已于我回驻地时抵达,倍感欣慰:武汉人民又多了生的希望……
骨科副护士长王靓,护士张娟慧
二、奔赴武汉,人生中最值得炫耀的一张机票
简单的一句“人生中最值得炫耀的一张机票”,这就是王靓奔赴武汉时说的。面对疫情,手写战书,她说:“从事这份工作,去武汉支援,是我们白衣使命所在!”
骨科护士张娟慧,平时为了减轻公婆带孩子的负担,经常下班后开启“一拖二”(俩小宝贝)的带娃模式,但是面对疫情,舍小家,为大家,主动请缨,奔赴前线!据说开车逆行会挨罚,但这次逆行,你们最美,是医院的骄傲!等待你们平安归来!
ICU医生孔会铎
三、冲锋陷阵,加入第二批援鄂医疗队
正月初四,在得知医院要选派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时,ICU孔会铎医生在结束了初二、初三连续48小时值班后,顾不上休息,主动要求前往武汉支援。“你作为一个男生,关键时候应该往前冲。不用惦记爸妈,我们都支持你。”七十多岁的老母亲电话里叮嘱到。
孔会铎医生作为ICU的科住院,已经连续数月工作在医院。原本打算趁春节假期回家探望一趟父母,因为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他决定暂缓回家,紧急收拾行李踏上了去往武汉的征程。
因为需要隔离,确诊的病人都不允许家属陪伴。而这次肺炎感染人群就是以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为主。病区内80岁以上的病人就有5个,这些老人原本行动不便,再加上疾病的消耗,体力更加不支。孔会铎医生作为医疗小组仅有的两位男医生之一,不怕脏、不怕累,主动承担起协助老人如厕的工作,这些老人也因为医务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加强了跟病魔抗争的斗志。
病魔无情,但是人间有爱,我们每一名医护人员,都是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战士。“国有战,招必回,战必胜”!
呼吸科医生许娟
四、心里安慰,常规治疗外的工作
到了武钢二院,经过紧急培训演练准备进入红区,穿上防护服感觉自己进入了高原,全身有压迫感,呼吸不顺畅。病房里患者有很多症状和诉求,能感到他们非常紧张、恐惧。我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情况,内心是紧张、恐的慌,但是需要救助的患者太多了,我必须要坚强,安抚患者,向他们传递信心和力量。经过安抚和讲解,很多患者放松下来,积极配合治疗。
虽然是新的团队,但是大家心念一致,相互帮助,配合默契。工作结束后,全身湿透,双手反复消毒都已干裂,面部皮肤因为口罩、护目镜的压迫,以及长时间密封汗水浸泡,变得红肿瘙痒。抓紧休息,恢复体力,不能让自己倒下。希望自己的付出让他们更有信心,一起战胜疫情,健康出院!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5-292025
山西:ICU里的十二个昼夜
-
new朱玉龙:一根冷冻消融针一次手术能够消融几处肺癌病灶?
既节约成本,又精准高效。
2025-02-05 -
new主动脉旁拆“雷”-食管上段切出半个“胡萝卜”
2024-05-21 -
02-012024
回望历史,中医在中华民族强盛伟业中永立潮头
中医中药,中西结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协作,共同进步。
-
朱玉龙:一根冷冻消融针一次手术能够消融几处肺癌病灶?
2025-02-05 -
用生命守护生命
2019-06-24 -
玻璃瓶里的春天
2019-06-24 -
手术室门里的故事
2019-06-10 -
梦是脚下的路,也是明天的太阳
2018-11-26
-
援非日记|仁心仁术造福苏丹人民 实际行动唱响中国故事——安康市人民医院李传根
2023-04-23 -
抱着患者做手术
2016-08-25 -
宋尔卫院士:父亲是生命中最好的导师,塑造了我的人生
2022-05-13 -
什么是疑难病例?
2018-11-12 -
万家团圆时,医院里的别样新年
2023-01-31 -
彭淑牖教授荣获2021年度“十大医学泰斗”
2022-07-08 -
朱玉龙:抗疫一线 始终有我
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