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重点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重点关注/详情

不是每个人 都有坦诚的勇气

时间:2020-02-17 12:19:11来源:未知作者:张广有 阅读: 87315

据《人民日报》报道,2月7日,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孙巍称,截至6日24时,黑龙江省共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聚集性疫情48起、发病194人,波及或暴露630人,死亡3人。调查中发现,较多病例隐瞒武汉密切接触史极其不配合。同日,北京市司法局局长李富莹回应表示,相关的传染病病区的人员或者跟传染病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刻意隐瞒了接触史和症状,不接受观察,不隔离,不回避别人,这种行为有可能会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严重的可判处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但为什么还会有人要刻意隐瞒病情和疫区接触史呢?

直到我看到一首非常争议的诗——《仰望天空》:为防止武汉的疫情蔓延/我在云南彝良/不仅以驻村扶贫的理由/阻止了一个地上的湖北佬/来我家过年的想法/还像伊朗担心无人机一样/随时仰望天空/看是否有九头鸟飞过。

无意谴责诗词的作者,作为普通人,我们都怀着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深深恐惧,生怕会传染到自己。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把所有从武汉和湖北来的人都当成“病毒传播者”。由此,在执行防疫措施时,有些部门不免在工作压力之下对湖北、武汉的人简单、粗暴地隔离,一些人甚至不由自主地戴上了“有色眼镜”,搞起了地域歧视和道德谴责。

然而,人类对恐惧最直接的、不由自主的反应是逃避,不是每个人,都有坦诚的勇气,说出自己的病情以及疫区接触史。

当新闻频频报道,许多村庄不惜以断路、封路来拒绝湖北人返乡;一些小区保安强制性检查身份证件,坚拒湖北人进入;多地宾馆酒店同样采取严禁湖北人入住的硬核措施;在很多单位的日常筛查中,都要求员工提供近日是否与湖北人或武汉人接触过的信息;更有甚者,武汉市市长在武汉封城后宣称,在封城之前已有500万人因为春节和疫情影响离开武汉,这一重磅消息使很多网民开始了对这些“出逃者”的集体道德谴责,很多地方甚至公开发布武汉返乡人员的个人信息。

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恐惧已经俨然变成普遍的“恐鄂”心理和对武汉人的地域歧视。

然而,在对待从湖北、武汉等疫区接触、旅行回来的人,越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他们就越会隐瞒相关信息,也就越不利于疫情的防控。这应该是我们在道德谴责和法律严惩之外,应该重视的问题。

我们应该想想:是不是为这些人科普了足够的疫情防控知识?是否为每一个被隔离的人提供了相应的医疗和生活保障?是否在执行防疫工作时,让他们不受到歧视?媒体上宣传各地封村、断路、挂条幅、村头广播等防控措施时,是否注意疏导大众恐慌的心理,化解极端防护行为和地域歧视?

美国作家海明威作品中有句话:“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面前,人人都是受威胁者,人人亦是抗击疫情的支持者、参与者、行动者。我们要营造让每个公民敢于说真话的社会氛围,化解被隔离的后顾之忧,也希望所有人都能明白,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疫情不是同胞,我们要隔离的是病毒不是人心。

在疫情高峰仍未到来的严峻形势下,唯有保持坦诚和积极配合,主动报告自己和亲友的疫情居住史、旅行史,遵从专家“少出门,不聚集,勤洗手,戴口罩”的建议,才能最大程度地化解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否则,不仅自身得不到及时救治,还会把风险扩散到亲友和他人身上,威胁社会公共安全,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