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专家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2020IDSC感染年会/专家访谈/详情

陈佰义:病毒性肺炎治疗 要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时间:2020-09-10 17:32:35来源:未知作者:融媒体记者 黄玲玲 阅读: 139054

新冠肺炎武汉保卫战中,4.2万余医护人员援鄂,无一例发生感染,是件令大家感到非常欣慰的事情。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住院病人的医院感染,特别是耐药菌感染问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主任陈佰义教授表示,新冠肺炎虽然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其中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也不能忽视,“病毒性肺炎治疗中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是的导致疾病后期发生多种耐药菌、广泛耐药菌,乃至于真菌感染感染的重要原因,影响医疗质量,威胁病人生命。”因此,对于医生而言,必须不断提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水平,这一点上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微信图片_20200910152622.jpg

陈佰义 教授


“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面,呼声虽然越来越强,,但大众乃至医务工作者对此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陈佰义教授介绍,不像如同新冠肺炎这样的传染病会快速传播,给社会、个人都造成非常显著的影响,从而造成强大的“冲击波”效应,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所导致的后果则是徐徐发生,它更像是一种隐形的“杀手”,但很有可能最后一击致命。


他指出,在抗感染治疗上,一直有个争论的问题,那就是在抗菌药物的选择时候病原体及其耐药性的评估更重要还是病情严重性更重要?“我一贯坚持抗菌药物治疗的选择不是因为病情,病情在我们决策中只是参考,真正的决定抗菌药物如何使用的是导致感染的病原体情况及其耐药性。”陈佰义教授同时强调,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需要培养临床微生物思维,必须坚决避免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倾向和思维,回归抗感染治疗的基本原则,在病原体存在耐药的背景下努力培养临床微生物思维,通过病原体及其耐药性的评估努力做到个体化抗感染治疗。只有个体化治疗才能实现抗菌药物使用的多样化,只有多样化才能遏制细菌耐药发生发展。


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上也是如此,新冠肺炎患者需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何时使用?使用何种抗菌药物?这是对临床医生综合能力的一个考验。临床医生对新冠肺炎本身的认识程度和临床把握度非常重要。这直接决定了对新冠肺炎的疾病过程中到底是病毒性肺炎的病情进展过程,还是合并了细菌感染的判断。他认为,病毒性肺炎治疗中抗生素合理使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量。


1、疾病早期典型的新冠肺炎临床和影像学表现,PCT正常,一般无需使用抗生素;

2、疾病早期临床和影像学不典型或者伴有明显PCT增高,可以考虑使用抗生素,但此时的抗感染治疗方案要遵从社区肺炎的治疗方案而不是晚发VAP的治疗方案;

3、疾病进展期仍然需要仔细分辨疾病本身进展和可能合并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综合考虑临床和影像学结合PCT来决定是否启动抗生素;其前期没有抗生素暴露则仍然可以按照CAP的方案,或者按照没有气道开放的HAP进行治疗;

4、疾病进一步进展到病情危重、前期抗生素暴露、糖皮质激素使用等都极大增加了继发细菌感染甚至真菌感染的风险,抗生素的选择则基于晚发院内感染来选择抗菌治疗方案。


总之,“我们要改变抗感染经验性治疗中随意的、只根据病情而采用阴性菌、阳性菌、真菌全覆盖治疗方案的现象。”


谈及即将举办的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IDSC)第六届学术大会,陈佰义教授表示,作为一个多学科的感染性疾病学术组织,它极大地帮助了我国抗感染队伍的建设,促进了各个三级学科抗感染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感染病学科的发展。


新冠疫情的发生对感染病学科的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强调,“我们一定要有大感染这种概念,不仅是在感染科,各临床科室都要努力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空间,为更多患者争取生的机会。”

责任编辑:陈惠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